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汉中游记 游留侯张良庙(一) |
[游记]汉中游记 游留侯张良庙(一) |
2008-06-27 sina.com.cn |
张良庙位于316国道旁。从宝鸡乘车向南进入秦岭,三个多小时就到了。这是我们进入汉中辖区寻幽揽胜的第一站。 秦岭的重要支脉紫柏山巍峨雄壮,海拔2600多米,其中柴观岭是316国道在秦岭山中要翻越的第三座峻岭。山高路险,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柴河、紫河在山谷中淙淙流过。张良庙就座落在这山环水抱之中。 有民谣曰: 柴关岭,雾气腾腾, 说张良庙赛过北京,固然是夸张,但在这丛山峻岭之中,这座依山枕水、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有房舍一百五六十间的古建筑群,却确实气势非凡。庙内分六个大院,殿、堂、楼、台、亭、阁、桥、榭、甬道、回廊,一应俱全,疏密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柱。使人有置身苏州园林之感。 门前旅游服务部卖一种仙人杖,是生长在庙里庙外的一种斑竹制成的,为此地独有。此竹长不大,只能长到笛子粗细,根部天生有一个拐头,俗名“拐拐竹”。它制成的仙人掌是张良庙风景区标志性旅游纪念品。来此游览的人几乎人手一杖。 被奉为兴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另两杰是:在中国法律史上颇有建树的泰斗人物萧何和善于将兵多多益善的军事家韩信),封地在留(江苏沛县境内),死后也葬在留,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诺大的一座寺院?原来东汉末年,汉中王张鲁治理汉中期间,为拉大旗做虎皮,自称是留侯张良的后代子孙,为纪念祖先,就在当年张良送刘邦入汉中的连云栈道旁,选了这风光秀丽的去处,建了留侯祠。后年久湮灭。据庙内资料记载,现在的张良庙,始建于明代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此后三百年间,张良庙香火日益旺盛,一直处于扩建之中。到一八六三年,农民义军太平天国的军队占领汉中,南距张良庙两公里的留坝县城也进驻了太平军的将士。一时兵荒马乱,时局动荡。扩建工程从此停止。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将损毁严重的地方维护修葺。近些年,为发展旅游,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了有计划的大规模整修。 张良庙是陕南地区最大的也是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其占地面积和房屋总数,在陕西境内古代人物纪念性建筑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像一代名相周公庙(岐山县)、千古智者诸葛亮庙(岐山五丈原)、八十一岁才被赏识的姜太公庙(宝鸡县攀溪钓鱼台)、创造汉字的苍颉庙(白水县)、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庙(韩城县)等,建筑物的规模都比张良庙小。就连声震海内外的华夏始祖黄帝陵前的轩辕庙,其建筑物和占地面积也没有张良庙大。 天下名山僧占多。张良庙既名为庙,就有信众的香火和主持的僧道。庙中碑文记载,张鲁初建张良庙时,住持为道士。这是因为张鲁的祖父张道陵就是五斗米教的教主,而且据传张良晚年辞官不做后,曾习过道家的“避谷”之术。到了清初康熙年间,和尚赶走了道士,在庙中塑起了释迦牟尼的佛像。后来,一代廉吏于成龙两次因公路过张良庙,又下令赶走了和尚,重塑张良身着道装的塑像,恢复了道家的地盘。就这样赶来赶去,最后形成了目前这种释道合一的格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dcb8501008182.html1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