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山游记 |
[游记]华山游记 |
2008-06-10 live.com |
5月8日 想来想去,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游记,一个景区写在一篇还是一天写成一篇?游览的事情单独成文还是和旅游中发生的一个个小插曲放在一起?最后还是决定,将每一天中的游览经历各写成一篇文章,关于一些与游览无甚关联的小插曲独立成文,这样看来能使情感更加连贯吧。 那就言归正传了。 2008年4月29日,华山,天气阴转雨。 这一天十点多,k213次列车缓缓的驶入华山火车站——目的地到了。兴冲冲的拉着爸爸走下火车,走上火车站的天桥,我突然发现:原来从火车站就能远眺华山西峰!那个华山标志性的景观仿佛就在伸手可及之处,我心里不禁一阵激动。 在出站口,遇到了两个同样要爬华山的人,是一对情侣,要与我们搭车而行,我和爸爸欣然同意,便共乘一辆出租车来到华山脚下玉泉院,并决定结伴登山。于是,开始了我们四个人的两天登山之旅,在这两天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呵呵,千里有缘相聚,这句话果然不假。 华山的第一站是玉泉院(11:10),当时一心想要爬山,从中间穿过竟也未好好的参观一下,真是惭愧……经过玉泉院,往上又走了一百多米,才到了售票处的华山大门(11:28),门票全票100,学生票90,买票经过大门后,才算正式开始爬山。 登山前的五里多地都是坡路,没有一级台阶,但坡度很陡,走起来很是吃力。走这坡路的时候,我竟盼望着能走上台阶路——而到真正有了台阶我又开始盼着平路了。这段路程和以后比起来还算平缓,道路两旁,飞瀑鸣泉,溪水潺潺,景色甚是幽丽,走到“石门”处(12:38),我们还下到溪水中玩了一回水,暑气和疲劳消去了不少。这样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到了莎萝坪时,终于看到了有台阶的山路(13:15)。 开始的台阶路还比较好走,和一般的山路相似,一段上山台阶后便是一段平路,山势还不算很陡,这一程走得还算轻 松。在山中迂回行进了快三个小时(原来走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来到了“回心石”(15:40)。至此,我们已经走了四个多小时了,从地图上看已经走了不少,但华山真正的险处还未触及,我已是累得气喘吁吁,身上的背包也开始压得双肩生疼,我感觉我的体力算是四个人中最差的,没办法,在家好吃懒做缺乏锻炼的结果呀!而且,这是我的第一次负重登山,与以往的轻装上阵相比,总是有些不适应,往往是腿未疼而肩先痛,而我又总是喜欢四处张望寻求美景,所以总是被甩在最后,拖拖拉拉的未免耽误了行程。呵呵,还是有些内疚的…… 回归正题。有的书上说,回心石距离华山大门有二十华里,这个我不太会换算,不过貌似是比较长的一段路,回心石再往上便处处是险地了,所以那些不敢冒险的人,就要在此回心转意掉头下山了。我们自然不顾这些,稍事休息,便向上继续,迎来了华山第一险关——千尺幢(15:55)。千尺幢是一处两个石壁间夹着的仅容一人通过的窄道,坡度接近九十度,台阶很窄,需要抓紧铁链侧脚而上,前后两人要是离得近些的话,前面的人就容易登上后面人的头,真是一处 天险,使人不由联想起《蜀道难》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经过千尺幢,还未曾喘息,便到了华山第二道险关——百尺峡(16:01),与千尺幢类似,这里也是要手脚并用的“爬”上去的,不过感觉上这里比千尺幢要好走些。百尺峡上,两个石壁间夹有一块大石,上书“惊心石”三个大字,从下面经过的人都觉得它仿佛是摇摇欲坠一般,先“惊心”一把,不过我从下面经过时用手往上推了推,结实得很,倒是不用担心,呵呵,走到上面再向下看,百尺峡就像天井一般,怪不得有人说,在百尺峡上面的“天井口”盖上一个盖子,下面的人无论如何也上不得来,这句话果然不假,难怪此处被称为“太华咽喉”。而在上面看去,“惊心石”背面的字成了“平心石”,嗯,这也差不多,过了险处,自然该心平气和一下了。 从百尺峡往上,经过二仙桥(16:09),山路大多变得很陡峭,回心石之前还算平整的山路已是可遇而不可求了,道路两旁都设有铁索,要时时抓牢,细心攀上,但我感觉这些路程比起前面省力不少,用我话说便是“累处不险,险处不累”。而道路两旁的石壁上的摩崖石刻也多了起来,有很多都是鼓励人们向上攀登的,看着这些字,仿佛给自己打气一般,精神为之一振。 经过老君犁沟(16:35)就快到北峰顶了,老君犁沟相传是太上老君驱使青牛在华山峭壁上犁出的一条供人们行走的山路,又是一个绝险之地了。不过通过这之后,山路转而平坦些,到了北峰顶(16:47)。北峰又称云台峰,海拔1614.7米,是华山五峰中最矮的一座,但我认为是上山路途最险的一座山。穿过北峰饭店,就到了一片平台之处,从这里向四周望去,四面山峰如玉屏,似莲瓣,景色美不胜收。而这平台上还有一处人文景观,便是金庸先生手书“华山论剑”和十四天书的诗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两块石刻。可以说华山因为金庸而名声大振,金庸的小说也因为华山而添上了俊秀飘逸的感觉。 华山门至北峰有十二多里地,我们走了五个多小时,沿途不停地观览美景,这样算来,走得还算不慢。而很多人要夜登华山,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开始爬山,转天的五点多就要爬上东峰看日出,如此算来,登山的速度比我们要快上了不少,夜里爬山看不了景,而且时间又紧,不得休息,转天再玩就会疲惫不堪。我在此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奉劝一句:爬华山还是白天游山逛景,晚上养精蓄锐的好。 我们这一天登山,时间还是选得不错的,没有赶上人多的时候,自古华山的一条路上也没有人满为患的烦恼,山上的自然秀色能够一览无遗,而没有密密麻麻的人作陪衬。我还是很佩服自己的,力排众议,选定时间避开了五一高峰期,呵呵。 在北峰稍作停留,便继续前行。下一站是擦耳崖(17:11),这里左面是悬崖峭壁,右面是突出的巨石,人从这里要贴着巨石擦耳而过,故得名。经擦耳崖,来到天梯(17:24),这是在差不多九十度的石壁上凿出的石级,仿佛是登天之路一般,爬的时候要倍加小心。翻过天梯经御道(17:30),终于到了苍龙岭(17:48),苍龙岭因脊岭苍黑,形若游龙而得名,人们便是在这山脊上小心谨慎的缓步前行。苍龙岭的尽头是“韩退之投书处”(17:58),据说韩愈来到此处,回顾来时的条条险路,吓得遍体冷汗,直道再不能活着下山了,便于此处投下了遗书一封。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待考证,但却道出了华山的险境,不愧是“奇险天下第一山”。 在苍龙岭的时候,天上乌云凝聚,殷殷的雷声在山谷间回荡,连绵不绝,仿佛虎啸龙吟一般,山峰也大了起来,透体而过,使人瑟瑟发抖,不过乌云阴沉,雨却没有砸下几滴,还算老天爷没有太亏待我们。但我心里还是不禁有些懊恼:日落看来是看不成了,夜里的繁星也是够戗。这下倒好,来华山想看的日落、繁星、日出、云海,估计都要擦肩而过了…… 再向上走去,犹豫山风阵阵,四周响起了一片松涛之声,就像大海的浪涛一阵一阵,令人心旷神怡。上行来到了仙掌崖(19:02),这是关中八景之首,传说是巨灵神劈山开河留下的掌印,倒是很传神。从这往上不久就到了金锁关(19:05),这是游览华山其余四峰的起始点。到了这里,往西边的天空望去,我竟意外的发现,在两片云层之间,露出了红红的一小部分太阳,太阳慢慢下沉,在云层间渐渐露出了全貌,然后慢慢的沉下,不见踪迹,只留给天边一抹微红……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竟能在乌云漫天时看到日落,真是太对得起我的痴心一片了! 太阳落山了,我们还没有赶到此行的目的地——中峰的住处,心里都不禁有些着急。天色已暗,山上的行人更是稀少,我们又遇到了几个大学生,当一同来到中峰玉女祠时(20:12),天已经黑了,玉女祠好像能住宿,但望着里面,总是觉得阴阴沉沉的,让人有些不寒而栗。我们决定还是去东峰饭店投宿吧,但那里可是最贵的地方啊,听说中峰有个不错的旅馆,价钱便宜卫生也好,但出来时没有记住名字和地点,真是失误呀!由于天色已晚,没有看到中峰的玉女洗头盆,玉女梳妆台(也就是《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给盈盈指点过的景致),还有在若干个网友的游记中都出现过的玉女祠的老尼姑,和她养的两只猫,我现在还是有些耿耿于怀,总觉旅行中缺少了什么似的…… 在中峰的分岔路口,那几个大学生有的要去西峰,有的要走一宿夜路(真是佩服),我们便和他们分开了,向东峰走去,那时的天差不多全黑了,我们带的小手电发出的一点点光亮引导着我们向前摸索,第一次走山上的夜路,心里有些毛毛的。原来从网上看的,说从玉泉院到东峰只需要六个小时,看来那帮网友的身体真是不错,可以不休息,而且不看景,我们已经走了九个小时了,漫漫黑路不见灯光,使我看不到希望…… 其实今天的最险处差不多是夜爬云梯了,这可是华山的第三险啊,白天爬还要小心翼翼,何况是晚上,在看不清楚路的情况下!这里和前面说的天梯差不多,但险在比天梯高,比天梯陡。不过也好在是晚上,我们几乎没有什么高度的概念,只是看着用手电微弱的灯光照出的脚下一片路,小心谨慎的往上爬,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到顶。这时我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概念了,只是盼望着快些找到旅店。 过了云梯走不远,终于看到了灯光,那时候,有光就是有希望呀!走到跟前,看清楚了,目的地终于到了,是东峰饭店(21:10)。不过这里真是贵,四人间一人180,十人间一人80,而且,我们来的太晚了,已经划不下价钱去了,没办法呀,比起露宿山头,还是乖乖的挨宰吧……我们住的是十人间,这里之前已经住下了四个人,连同我们是八个(夜里又来了两个,应该算是转天了)。山上的物价真是高,一碗泡面要10元,一小碗米饭12元,一碗鸡蛋汤45……我和爸爸老老实实的在屋里吃自带泡面,这里的饭真是吃不起呀……不过想想一路上看到的挑山工,肩上担着那么沉的东西走那么险的山路,这样高的物价也就可以理解了。顺便说一下,从山下往上走不多远,鸡蛋就1.5元一个,黄瓜、西红柿一个2元,到了山上,黄瓜、西红柿的价钱就涨到了3、4元,一瓶矿泉水也差不多要5块到8块……所以,要是不愿意在上山上破费,还是像我们一样,自备干粮吧,但是负重登山的滋味也同样不好受,这就需要运用运筹学或经济学的效用论来好好计算一下孰轻孰重了。 对了,山上还极度缺水,住那么贵的旅馆,连手也洗不了,洗脚还是得用房间里的两个盆自己到登记室去接热水,十个人两个盆……还是算了吧。幸好我自备了几袋消毒纸巾,凑合着擦擦脸擦擦手,就准备睡了。晚上温度很低,可是那的被子又很脏,我又不想把它拉到脖子,唉,真是难受,在床上蜷了一宿。同屋的人大都很疲惫,有的脑袋一沾枕头就沉沉睡去,呼噜声随之而起。我也是想睡得这样香啊,可是虽然那么疲累,竟是辗转反侧难入寐,好容易睡着些,迷迷糊糊的就蓦然惊醒,那时候屋里已是鼾声大作了,八个人竟然有四个人打呼噜,有一个人的鼾声频率还是蛮快……又睡不着了,看了看表,才12点多,那时真是感叹长夜难明呀! 后来还是堵着耳朵小睡了一会儿的,尽管一晚上睡了不到三个小时,也算是小小的回复了一下体力了。差不多是在登山人疲惫的鼾声中结束的这一天,还是挺有趣的,今天就写到这里了,明天接着写。
|
转自:http://zhulinshenchu19861010.spaces.live.com/Blog/cns%21D159D85923BD57D4%21598.entry2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