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山印象 |
[游记]华山印象 |
2007-07-18 xxmf.com.cn |
华山印象 华岳灵峻,削成四方。 爱有神女,是挹玉浆。 其谁游之?龙驾云裳。 华山真的是个很美的地方,只一到山角下,我便被清奇的山峰所吸引,心中便有了一定要攀登到顶的决心。眼前玉泉院山门络绎进出的人群,有踌躇满志欲登顶而后快者,亦有步履蹒跚艰难回归者,自己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想着,已走出好远了。 一路蜿蜒而上,两旁绿树郁郁而生,且有山溪相伴,潺潺水声里,还能看到一些游动的身影,天,这里居然还有鱼么?好容易找到一处视线好的地方凑上前去,原来是一些很大个的蝌蚪,大约就是山里蛙类的后代们吧。行不多时,眼前豁然开朗,竟然出现了一大片的水,水中还有极大的石头可以让人趺坐嬉水,是一处拍照的好景致,此时一行人早已管不住手脚,蜂拥似的冲上去了。笑闹声,弄水声,快门声一时响成一片…… 有个词叫做渐入佳境,现在的我已然有这种心境了,而刚才疯狂拍照的朋友们早在叫苦了,大家都是头一次上华山,不知道胜景之多超乎想象,一个劲的叫胶卷紧张,那时候还是1995年,数码的东西还没什么人拥有的。总会有这样的场景一再的出现,窄窄的栈道过去,又会出现很宽敞的一个大平台,可以上百人一齐站上去也不会拥挤,而那种豁然的感觉,用现在的话说,就一个字“爽”! 在华山上有一道很靓的风景线,就是那些往山上运输物资的人们(不知现在还有没,好些年都没再上华山了),个个都是瘦瘦的,每天被山风洗礼的面庞看起来满是沧桑的,背上是个竹的篓,从脖子直到腰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手一支的拐杖,小丁字形状,头上还有一个金属制的尖尖。走了一路,想了一路,也没想明白为什么要有个尖尖……青坷坪前,大家停下来休息,我看到身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负着背篓的人在休息(不知该怎么称呼,姑且就叫他背山工好了),忙走上前去,顺手递上支烟,便和他攀谈起来,当然,第一要问的,就是那支费解了好半晌的拐杖;他用手指了指身后,原来,那丁字的把手正支撑在背篓的底下,那尖尖却插在地上的石缝中,终于明白了,看来这个拐杖的用处还真的不小咧;据这位背山工讲,他们每年都会有几个月做这个活计的,于是就问他都背些什么物件,他告诉我,水也背,食物也背,还有一些用品,今年背的最多的东西就是这,说着,他示意我去看他背篓里的东西,凑上去看时,竟然是水泥!大家都是知道的,水泥是很沉重的东西,我不过身负一个小包,已然气喘吁吁的,人家背的可是水泥啊!!!又一支烟递上去(那时很好奇,想多知道点又怕人走掉了,呵呵),他又继续说,他们背水泥每一斤可以挣2毛钱,每一天背两到三趟,每趟最少50公斤;苍天啊,我忍不住在心里喊起来,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知道,他的付出和回报极其不成比例的!续下去他又说,前些日子华山开始建设西峰宾馆,他们不光是背水泥,什么琉璃瓦啊,罗纹钢啊也都是他们来背的。想起一路见到的六米的罗纹钢,还想过这些东西是不是飞机吊上来的呢,原来……不禁开始对这背山的人肃然起敬呢!正想间,耳畔响起一声洪亮的吆喝,远处也开始有相同的声音应和,原来,歇脚的背山工又要上路了…… 下午快五点上的山,此时暮色已经降临,此起彼伏的登山长龙开始打开了手电筒;刹那间,暮色的山路上又有了一条光芒的龙,蜿蜒起伏,夹杂着嘈杂的人声,使得夜色里的华山显得并不是寂寞的。正行进间,山风里传来了阵阵的水声,朋友们又泛起了一声声的惊奇,不是都快到北峰了么,已经很高很高了,听山里的人说,不是这个高度已经没有水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水声呢?神奇的松涛欺骗了我们这些初上华山人群的耳朵,刷刷的,澎湃的声音让我们感觉到了水的存在,等到我们经人指点得知时,赞叹声已不绝口,幸好是黑灯瞎火的,不然真的就要去看看了。在这绝高的山上,享用着声音的美妙,幸甚,幸甚啊!华山有苍龙岭,岭上有仙人桥,笔直的两个山峰中间,夹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据说是当年张果老的乾坤袋漏了,大的石头成了华山,小的石头落在大石头上面,就变成了今天我们眼中的胜景;那石头就好象掉下来的时候刚刚好卡在双峰之间,真的象仙人造的桥呢。回眸望去,山下的光龙仍然蜿蜒着此起彼伏的行进…… 千尺幢!百尺峡!这如雷贯耳的名字给这样一个神奇的景致凭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其时天已经很黑了,用视觉的已经看不到什么东西,但这些传说中的神秘已经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一丝丝的恐惧了。漆黑的甬道里闪烁着微弱的手电光,人们摩肩接踵(这个地方已经不知道怎么来描述比较贴切了)的顺着狭窄十分的台阶向高处攀登,也是排成了一条长龙;小声的吆喝此起彼伏:注意拉紧,大家别掉队了。包背好,注意安全……突然,前面不远处发出了一声巨响,“砰”……象突然静止了样的,长龙一下子安静下来了,紧接着,又有了一会会小小的骚动,所有的人都在猜疑,到底怎么了???好一会,骚动停止了,长龙又继续向前去了,原来,不知前面哪位仁兄不嫌累背的啤酒从包中滑落出来,为这原本就容易产生恐惧的地方不失时机的制造了一点小气氛。 走到北峰的时候,月已高升中天,融融的月色下,人们聚成一堆堆的,在北峰的平台上小憩,我坐在月下,举着望远镜看着月色下远处的莲花峰,好美啊,白色的山峰映着月色,反射出淡淡的光华,雍容的美,恬静的美集于这挺拔的山峰一身,不仅暗暗的赞叹造物之神奇!片刻后,大队的人又开拔了,继续向以险名于天下的西岳挺进。已经不记得又走到了哪些地方,只记得不停的走啊走啊…… 迷迷糊糊的我被一大堆很嘈杂的声音吵醒,这时候我们临时落脚的中峰旅馆门口已经是一片人海:走吖,看日出去了……别忘记了相机。走出旅馆的大门,一股山顶特有的寒气扑面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于是逃也似的冲回旅馆去,把预先预备的线衣套在身上,再走出去时,感觉已然好了很多。这个时候,女同事们都已经围在那些出租军大衣的人前,爱美的她们并没有携带什么厚衣服,也只有把那些军大衣的龌龊忽略不计,把自己娇小的身躯紧紧的包裹在那里面。中峰有一大片空地,号称观日台,专供游人欣赏日出。起床时略显阴沉的天空渐渐的泛起鱼肚白,太阳就要出来了,人们开始准备相机,想把这美景装进那小小的盒子带回家去,好半晌,那鱼肚白也还没什么动静,相反的,在太阳将要出来的位置上,又多了一条看起来蛮厚实的云带;难道又看不到了么?一些为了看华山日出,已经在山上逗留一天的人开始聒噪起来。我心里也暗暗觉得沮丧,难道真的运气不好,也看不到日出(虽然来时有人告诉过我华山上并不是天天都能看到日出,可是心里毕竟不爽么)?蓦地,隐隐的一抹金红透过那厚云带在我的眼睛里闪了一下,很显然这一抹金红在所有人的眼睛里都闪了一下,人群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的人都开始朝着那金红的位置注目,看来天公作美,大家都可以终偿所望。那一抹金红挣扎着,跳跃着,想要从那厚云带中挣脱出来,那略显灰白的云带着火样的慢慢变成了红色,慢慢的充满了红色,慢慢的……一溜细细的金红从云中挤出来,虽然就这么一点儿,大地一下就被着颜色盖个正着;人群一下子欢呼起来,都是为了这金红的朝阳;这象征着生命的光芒,随着人们的欢呼,一点点的向空中跳跃着;又是一阵云随风而来,金芒又被遮盖了,又恢复了一开始的鱼肚白,灰楚楚的;大家又安静下来了,一片唏嘘;毕竟生命是顽强的,那一抹初升的阳光终于又跳出来,这次的样子和一开始还不一样,两条明暗不同的红色光带很协调的占据了刚升起的这小半个朝阳;人群再次的欢呼起来,毕竟这是一个很难得一见的奇景,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瑰丽的红色光带根据不同的明暗奇异的的把太阳分成了五份儿,也一点儿不刺眼;照相机也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拍摄‘朝阳下的人’有的人拍摄‘夸父逐日’有的人拍摄‘我用太阳点个烟’也有人双手如捧火球样,对准了镜头来一个‘举日过顶谁有我强’。中峰的观日台上一下子沸腾了,因为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升到了很高的地方,也已然开始把她那强大的光芒温暖着大地。人群开始散去了,腹中辘辘的我们也开始寻找一些可以解决温饱的食物了。还好,我们找到了一个卖红豆稀饭的,一人一大碗、热腾腾的,毫不夸张的说,虽然那稀饭真叫稀饭,真的能照出人影来,但是在寒冷的山上,算得上是超级美食啦~~! 天大亮了,阳光下的华山把她美丽的容颜没有丝毫保留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顺着登天梯,我们来到东峰,好后悔啊,为什么刚才没在这里看日出啊。这里的视野极其开阔,远处的秦岭峰峦叠嶂,朦胧的晨雾若隐若现,又是个人间仙境~!一路景致都十分好,一时不胜枚举,只记得有处地方叫鹞子翻身,险到了极点,据说当年解放华山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就是从北峰后面经过这里直接打到了敌人的巢穴里,什么千尺幢百尺峡,统统都没用。我们在这里也发生一点点小小的故事呢,一个同事不见了!大家着急起来,一下子就想起来山上随处可见的寻人启事……而且这个时候又有人告诉说那位去爬鹞子翻身了,这下子把大家都吓坏了,忙忙的寻找起来,幸好这位兄弟只是好奇的去看看,这也吓了大家一身冷汗呢。 转了一个蛮大的弯,南峰雄伟的身躯赫然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这华山的第一主峰向我们展示出骄人的姿态。上南峰有两条路,一条是山路,由狭窄的台阶构成;还有一条算是捷径,是由索道构成,但是看去要险要很多;于是大家分成了两拨,胆子大的走了险路,其余的人顺着山间的窄台阶一路走上去……两路人在南天门汇合,径直的去参观下传说中的南天门;结果看似不起眼的牌楼穿过去,里面的内容却丰富的很,天池,第一高峰的石碑,最有概念的就要数长空栈道了,孤直的山峰拦腰围着一圈由铁索和木板组成的索道,也能看到许多人在索道上行走;低头看去,玉笋似的峰如围玉带,带上行走的人们更是小的几不可见,让人感觉目眩。面面相觑后,鉴于太过惊险,于是大家便在天池和石碑前留影了事…… 连接南峰和西峰的,是一条很长的山脊,号称叫青龙脊,传说有青龙长卧于此,两山间的龙脊幻化成此;缓缓的坡度,细碎的石阶成了一个休息的好去处。除了急忙的拿出水和食物来进补一下,合影留念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五岳中最为秀美的西岳玉女峰终于就在眼前了,在许多名家笔下,这里都是一个神奇而另人神往的地方;宝莲灯里的沉香,金先生笔下的华山论剑,令狐冲等等,都是在这里一展英雄的风姿!这里有的就是文人骚客留下的石刻,文章,当然也不乏无聊之人写下的‘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那传说中沉香救母留下的斧劈石,更让人叹不绝口。也看到了曾经只在书中看过的华山迎客松,虬根深扎在岩石深处,舒展的枝桠果然如臂指手,向人们道着欢迎欢迎…… 长达24小时的华山之行终于结束了,但是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有山间那矍铄的老人,也有簌簌的松涛,惊奇的仙人桥,当然最不能忘记的,就是我整整痛了两周的膝盖,上不得楼,下不得梯……心里却想着,什么时候有机会,我再上一次华山呢??? |
转自:http://www.xxmf.com.cn/viewthread.php?tid=3597&fpage=1&highlight=2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