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华山游记 |
[游记]大华山游记 |
2007-07-21 sina.com.cn |
大华山游记
早已闻得我们县谷岗乡大华山的美名,前些天伯父还为我讲述了大华山的一些故事,大华山的出现和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还有就是大华山高而陡,一路上的十座庙构成了大华山的十重天门…… 诚然百闻不如一见,别人纵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如自己身临其境,一睹为快。那天下午,在南昌读书的董姗姗邀我明天一起去游玩大华山,我欣然愿往。我们是打算明天早上6点钟启程,我晚上的赶去县城住。在怔得妈妈同意后,我赶紧收拾行装到外面的马路旁等车,班车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那么早就没车,我在路边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没等到,难道天意弄人,不想让我去?不行,路上虽无班车,但过往的别的车辆还有很多,不如就拦那些车试试,拦了几辆,好不容易拦到一辆白色面包车。 那天晚上,我迟迟难以入眠,思绪中充满了对大华山的神往,大华山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呢?挺拔?陡峭?有华山之险?有庐山瀑布之势?……李白曾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来形容他愁丝的绵长与不断,我那天晚上对大华山的遐想,如果用这句诗来形容也许并不过分,颇有一种“剪不断”的感觉。想啊想,想困了,不知不觉地入眠。 第二天早上,阿姨早早把我唤醒,看一下表,是5点45,匆匆洗漱一番后,从她家借了一辆自行车往车站赶去,到车站刚好6点钟,还好没迟到,便先把自行车放到住在车站附近的一个同学家里,并邀他一同出游。由于去的人比较多,这样一来得多方兼顾,时间一拖就到了7点,再到车站问车时,要等到8点钟才能走,好不容易熬过了那一个小时,可邹成路说他亲戚来电话,要他去外婆家,他便走了,这样去的只我们8个人:黄庭龙,游乐明,董永俊,董姗姗,曾文慧,李婵和她妹妹,还有我。 坐车大约坐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到得一个小镇——太平,太平去大华山还有10里路,打听一下没车去,我们只好步行去了。我们走的是一条小马路,可通一辆车,一路上太阳娇艳似火,这可苦煞了路上的行人啊!差不多走了一里路远,看到迎面开来了一辆农用机车,走累了的我们看到有车开来,真的是“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一面天生喜,满腔都是春”,黄庭龙拦住了车,经过和司机一番讨价还价后,司机与我们答成协议,50元送我们8人上去。一路的陡和险是坐车坐了一段路后才感受到的。路是沿着山蜿蜒而上,路的两侧通常都是一侧是山,一侧是崖,路只是普通的农用机械道,没有用水泥或柏油砌好,我们不是坐在驾驶室,而是站在后面,手扶在栏杆上,这样一来,我觉得司机的手艺要是不高的话,我们的安全系数可就不大,我对着对面的董永俊说:“我们随时要提高警惕,万一车往悬崖下坠,我们得往后跳,不能在两侧跳,往后条则可以避免和车一同坠入悬崖,从两侧跳则可能和车一同葬身崖底了。”他点头称是。 真的是“江流注定多折磨”,经过几番颠簸,我们到达大华山第一个景点“万寿宫”。下了车,我才松了一口气。万寿宫没有通常寺庙中“大雄宝殿”的宏伟气势,只是一座普通的民房,正厅供奉着许多佛像,左右两室是屋主的房间。在大城市里呆久了的我们,在这里能闻到香火烟味,看到古老而庄重的佛像,以及能目睹一下供他人祈求的阡文,亦颇感惬意。屋后有一个水井,井水是由山上清泉流下汇成,品一品,清心爽口。高洁的王维曾说自己:“息荫无恶木,饮水必清源”,不知道这里有个好去处,没能来这里品三两口泉水,或许对他自身来说是一中遗憾。玩赏多时,清风徐来,一切疲困尽消散。外有清风扶体,内有甘泉滋心,人生此境,能得几何?我们在此合影留念之后,继续赶路。 随车行了大约2里多的路,又一座小庙映入眼帘,我们下了车,司机说,从这通往山顶全是小路,他不能再送我们上去了,我们付完帐后,他便倒车回去。这座小庙似乎曾有人住过,庙正中供奉的是“送子观音”的雕相,两侧墙壁上挂着阡文,显然游人可以在此免费抽签,在庙外眺望,远远望见一群高低不等的山间夹着一个小湖,据说这个小湖是我们县最大的水库——东湾水库。虽说是远眺,亦能赶受到湖水的波光粼粼,两侧群山的俊拔挺秀,外加烟雾缭绕,真如人间仙境一般,如果天上的七仙女得知人间有这么一个好去处,必然会偷下凡间,来东湾水库戏水嬉戏。 继续往上走,途经2个不知名的小庙。其中一个小庙中悬着一口大钟,我们试着用棒敲了一下钟,只可惜不是在夜间鸣钟,感受不到山间的幽静,当然就更不能和贾平凹为追求王维诗歌《山居秋瞑》中“明月清泉”的灿烂意境而去“古刹闻钟”的“古刹闻钟”相比。过了这两个小庙,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通往顶峰的崎岖阶梯山路。自从我家从山坑移居到大马头,出门走的大多是宽阔而平坦的柏油马路,好久没有走这样的山道了,这一次有幸能再次体味一番,对往昔的追忆之情不禁涌上心头,想想那时还是个小孩子,需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往上走,现在可不同了,19岁男儿堂堂七尺之躯,足可两个阶梯并一步走。走着走着,山路两旁的树木越来越浓密,令人应接不暇,真个是“曲径通幽”,路旁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山果和野草闲花。 没走多久,来到一块经人工改造的平地上,站在平地上仰观,峰顶就在前方不远处,顶峰的寺庙更是清晰可见。回首观望,我们走过的那一段路就像黄色的丝带一样环绕着大华山蜿蜒向上,有如被仙女舞弄一般,给人予轻柔之感;远眺群山,虽还未到达顶峰,亦不禁令人生有杜甫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当年于谦和他的叔父同游黄鹤楼时,他叔父说:“今日同上黄鹤楼”,他顺口对到:“他年独登麒麟阁”。留下了壮志的一言,而我虽非文士墨客,亦想效防古之先贤,一时间豪情顿生,遂将于谦和他叔父的话改一下,拾起竹竿在地面上写道:“今日同登大华山,他年独冲九霄云”。 峰顶比较宽阔,最高处是我们原先看到的那座寺庙屹立于上,庙里分前后两处,供奉的菩萨比途中庙中的菩萨大,听其他游客说这里的菩萨比较灵验,人们都喜欢来这里祈求;除这座庙外,上面还有其它建筑,有食堂,有宿舍,宿舍呈现出中国建筑的古朴风格,柱子上贴满了对联,令我印象较深的一副是:“月月月圆逢月半,年年年尾接年头”,读来还真有韵味。比宿舍稍高一点的地方置有一座亭子,在亭中驻足凝望,远处的群山翠绿似乎笼上了一层淡淡纱,朦朦胧胧的。时近午时,我们就在这的食堂吃饭,山上的人吃的是素,可给我们的午餐还是比较丰盛,虽荤无“猪羊鸡鹅鱼鸭般般肉”,然素亦有“蔬淆笋芽木耳并蘑菇”。爬山爬了那么久,我们的肚子早就饿了,外加厨师的手艺不错,我们都饱饱的吃了一顿。 饭后,我们到宿舍楼正厅休息,正厅里贴了一首“大华山趣味诗”,需要游人解读这首诗,我和董永俊想了很久,没能解出,只好向身旁的一个人求教,解读出来是一首七言律诗,劝说人们莫作亏心事,只可惜不是历代的某位名家留下的墨宝,否则大华山就会更加出名了,不过此处有这样一首趣味诗也足以为大华山增添一丝的人文气息。 这次来到大华山,当然会想在此带走一件物品,以为纪念,思前想后,不如在庙中抽一张阡,许多来这里的游客大部分是为得到一张好阡,祝愿自己事业发达,家庭美满,恋爱幸福,或是能生的贵子,更有甚者还在这里许愿,在菩萨面前说些诸如:“神明保佑我……,事成之后,我愿意纳出…的香火钱”之类的话,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而我们只是想得到一份纪念品,并无它意。我和董永俊双双跪在地上祈一张事业阡,最后我得到的是一张白阡,他得到的是一张红阡,发了双倍于我的价钱。我的阡文上说什么“牛代人耕人食牛,相……各厨差,杀牛处处食牛众……”从阡的整体意思上说我日后种田耕牛,作杀牛的屠户,一派胡言;懂永俊的红阡虽说是好阡,可意思是他能喜得贵子。唉!谬之千里。懂永俊说:“信则已,不信则已”。罢了,只是一份刻了字的纪念文书,我们一笑了之。 对面还有一个山头,上建有七仙女庙,我们游赏过七仙女庙后,大约3点钟离开大华山。 我们顺原道返回,走过林中的林荫山道后,我们得顶着烈日,踏着黄土去太平镇。阳光依旧那么炽热,我们在路上一看到有泉流从山间流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取水凉快凉快。一路上欢声笑语,走走歇歇,用了2个多小时才到得太平。又租了一辆车回县城。 晚上睡觉时颇感身上肌肉很酸,疲惫的身躯躺在床上,游荡的情趣随思绪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曾有人说:“摘圣洁的雪莲上雪峰,采珍贵的明珠下还底”,而惟有经过千辛万苦,上雪峰,下海底,才能得到圣洁的雪莲和珍贵的明珠。没有波澜的晴空是不会出现美丽的彩虹,惟有经过风雨和雷电的撕杀,彩虹最秀美的风姿才会展露眼前。大华山贵为一方名山,想饱览它的雄姿亦不是什么易事,我身躯的疲惫证明了这一点。王安石游褒禅山时说过:“凡世之奇伟,瑰丽常在于险远,而世人所悍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懦夫有双腿,却畏缩在低矮的山梁,勇士虽无翅膀,竟敢凌空翱翔。人生在世,若真想登峰造级必然要有怒发冲冠志,坚如磐石心,及义无反顾的气概,此余之所得也。
写于2005年9月4日星期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863ae90100034p4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