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豫、陕、晋、京行之八(陕一西岳华山) |
[游记]豫、陕、晋、京行之八(陕一西岳华山) |
2008-06-27 sina.com.cn |
西岳华山 本文己被新浪文化博客、锐博客首页推荐 华山山门 华山北峰(以下无时间记录照片都取自录像机) 以前去过陕西两次,但没有上过华山,多少有些遗憾,所以,这次只游华山。把陕西也放进游记题目里,实在有些托大,对不起陕西,用你的名做托了。 一说到华山,我起码想到三个以上的故事:小时候看过的电影“智取华山”;听过的神话“宝莲灯”;大了看过的小说“笑傲江湖”。一想到这些,更提起了我登山的兴趣。 北峰华山论剑 西岳华山古称太华山,海拔2160米,位于陕西华阴境内。华山地处陕、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 华山以雄险著称,其峻峭堪称五岳之首。东西南北,峰峰相依;怪石峥嵘,随处可见;悬崖峭壁,云雾相连。故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华山名字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华山山峰像一朵莲花(古字“华”与“花”通用),[水注经]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华山。据考:华山系一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前。[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考证;“中华”、“华夏”皆籍华山而得名。 硕大花岗岩 玉泉院 玉泉麒麟 上华山前,我们先到其北麓之“玉泉院”。该院传为五代隐士陈抟修真处,清乾隆年间重修。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祖赐号“希夷先生”。先居武当山,后居华山修道,常练功长睡,世称“隐于睡”。其学问高深,所创“无极图”开理学之源,对后世影响极大。 传说一日赵光胤从山下经过,被陈抟摄至朝阳峰,二人于棋亭中对弈,言明以华山为注,决胜负。赵匡胤在棋势占优时大意,输掉首局,结果连负三局。且写下契约,以华山为质。果然,赵匡胤得天下后,唯华山,官府不能管。 第一山(宋 米芾题) 北峰顶 为了节省体力,我们乘缆车到达北峰(云台峰)。站在峰顶四望,只见东、西、南三峰对峙,山势陡峭,如刀削斧劈。难怪李白咏诗“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入丝天际来。”。在这里,你会深切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花岗岩山体。 远处一幅幅天然水墨画展现在你的面前。 水墨丹青 远眺黄河 智取华山小道 据说,当年解放军在采药人的带领下,就是沿着这条人迹罕至采药小道爬上来,智取华山的。 擦耳崖 这是擦耳崖。古时这条路很窄,人们登山只能脸贴石壁,慢慢前移。“欲知悬经欹危甚,看我青苔一面痕。” 卧牛石 这是卧牛石。相传,当年华山没有路,是老子驾青牛为华山开了一条路,人称“老君犁沟”。青牛在此休息,天长日久变成卧牛石。 天梯 这是天梯,登上去便可到达仙境。 御道 这是御道。据说:汉武帝刘彻,唐玄宗李隆基巡游华山时;站在此处,看到苍龙岭非常险峻,便驻足止步于此。明初刘伯温诗云:“石屏御道鸟飞回,汉帝亲封玉简来。” 远近两相宜 苍龙岭 现在要登苍龙岭了。苍龙岭因岭脊青黑,蜿蜒盘旋,似苍龙腾空而得名。岭两边山谷悬崖峭壁,深不可测,耳边风声呼啸,令人心惊目眩,不敢俯视。“不有神功开鸟道,应无人迹到天门。” 辛苦攀登 韩愈投书处 在这里历史上曾有过哭和笑的有趣故事:唐朝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登华山,行至苍龙岭,因心惊不敢下来,亦无法上去,上下无着,放声痛哭。写好遗书,扔下山谷。幸村民捡到,报告县令。于是,华阴县令派人将韩愈接下山谷。韩愈投书处至今可见。后来,山西赵文备百岁游山到苍龙岭,想起当年韩愈的胆怯,不觉放声大笑。清代李柏到此,便做诗一首:“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独立岭上但长啸。” 回望苍龙 金锁关 过了苍龙岭,来到金锁关。这里的登山铁索上己被游人锁满了喻意婚姻美满、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的金锁。金锁关就是通天门,是通往华山三峰的咽喉。 鲤鱼背 看着人们走在光滑的鲤鱼背上,心里真有点发毛。好在现在安了铁链扶手。当年,设在西峰“镇岳宫”中的国军司令部,做梦也没有想到共军会从这光溜溜的鲤鱼背上,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 翠云宫 斧劈石 过了鲤鱼背就到了西峰(莲花峰)的“翠云宫”,这是峰上保存得最好的道观,观内供着三圣母。这里传说着家喻户晓的美丽神话:“劈山救母”、“宝莲灯”……。在宫外,我们可以看到杨戬镇压三圣母的大石,沉香劈山救母的斧劈石,以及新制的开山斧和宝莲灯。它向我们传递着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5664e01000c1t.html2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