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山游记 威严壮丽的华山

[游记]华山游记 威严壮丽的华山

2008-06-27    sina.com.cn

本来头天决定登山的,但突然狂风乱作,下起了雨夹雪,真是天公不作美,正在沮丧之际,没想到第二天天气奇好可谓雨过天晴,艳阳高照,我们把东西一收拾,就急急忙忙地出发了,我们下午四点到了火车站,坐了大概两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华山脚下,大家在山脚的旅社下租了一间房子,每人十元,晕晕沉沉的睡了过去。

是夜,山下凉风阵阵,被子里冰凉潮湿。我朦朦胧胧的睡到十一点半,被一阵敲门声吵醒,知道该走了,于是爬起来收拾了一下,乘着月色出发了。

我们计划夜爬华山,早观日出,白天看景,晚上看星。真是天随人愿,晚上的星星格外明亮。今晚的行程大约二十公里,计划在早上六点时爬上海拔2100米的东峰看日出。我早在来之前就听说华山景色迷人,山上诸峰挺立,危岩绝壁,清泉飞瀑,苍松劲立。更加上其气候多变,有云华山,雾华山,雨华山,雪华山等奇观。又听说华山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华,华夏皆是以华山而得名。所以想好了在山上时一定要睁大眼睛,滴景不漏。

我们由华山峪口进山,两岸谷壁陡立,我拿手电照了照,什么也看不见,只隐隐听见水流声,谷内有一巨石,刻有鱼石两个大字,旁有:“光绪十年六月六日(1884),山内蛟起,冲裂巨石至此,中见鱼形,首尾皆具,其事不知所在,因异而识”数字,所谓鱼石,并不是说石的形状似鱼,而是只在面西的断石上呈现黄色鱼型,其首尾完备,姿态活跃,栩栩如生。经后人考察,认为鱼石是从东边山上崩落下来的,从鱼石上行曰百米,可见篆刻在石壁上直径达一米多的“寿山”两个大字,相传为陈抟所书,在上行数步,即到王猛台,王猛是东晋永和年间人,少年时应家贫,曾隐居华山读书,后任尚书令,曾助前秦统一北方和西南的广大地区。据说王猛台上有将校台,是王猛在此屯兵的遗迹。往南行曰2.5公里,有石门当路,这是第一关,我们在此休息了片刻。我抬头望了望天,只见月亮只一月牙大小,刹是可爱。漫天繁星和山中灯火交相辉映,一时分辨不出那里是星星,那里是灯火。惶惶忽忽中好像又回到了儿时,在那夜凉如水的夏天,我躺在院子里,看着那繁星点点,在无忧无虑的童年中一梦便去了上古。一阵凉风吹来我打了个寒战,看见周围的山路,不由得讪笑,儿时的岁月是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继续前行,山路更加曲折,行了不远就到了希夷峡和石门,这就是第二关。希夷峡原名叫张超谷,后因陈抟在此托骨安葬,宋太总宗当初又赐名陈抟为希夷先生,故而在陈抟去世两百年以后,更名张超谷为希夷峡。峡的旁侧有一长方形巨石,名“石凿”。是陈希夷在端拱二年(999)夏,令弟子贾得升凿的。据说,一日他对弟子说:“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去”石室凿成后。陈抟手书数言,上书宋太宗:“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忘,已于今年二月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等语,果然,如期而逝,希夷死后,七日内肢体犹温,有五色云闭塞洞口,弥月不散,且有香气飘出,河中巨石上所题“云霞洞”洞上“云树生香”等大字就是根据此传说而来的,此地有一巨大石块从中豁开,若斧劈成,因而有铁门之称。由石门南行一公里至桫椤萍,因为附近有菩提树,此树又名桫椤树,所以又叫桫椤萍。谷底路绝,山路崎岖。有诗为证:“小憩桫椤萍,手扶桫椤树,仰见上方云,时向人间去。”相传此处的桫椤树为陈抟所栽,后被清光绪年间的山洪所冲没,现在看见的树乃后人所栽,此桫椤树,树顶如花,叶七如掌,又名七星树。在桫椤萍南可以看见“小上方”和“大上方”,“上方”是道教术语,是指“天界”这里曾经道士云集,依山远望,其路好像挂在了悬崖峭壁上,次路怕只有神仙才上的去,怪不得古时的道长皆长寿,这样的路不知道有多锻炼身体。

由桫椤萍南行不远即到药王洞,此洞是供奉孙思邈的。距药王洞一涧直隔,有个山谷叫“白鹿龛”,是传说中鲁女生修道的地方,鲁女生不食五谷八十多年,但是一天却比一天年轻,健壮。一日突然与故人告别,乘白鹿随王母升天而去,故名白鹿看龛。后人做诗“云中跨白鹿,心知鲁女生。乞我一丸药,相将游太清。”

从白鹿龛南行,经过路成之字型的十八盘,便来到了毛女洞,相传毛女原是秦始皇宫中的宫女,名叫玉姜,当年秦始皇在郦山为自己修墓,把玉姜从宫中挑出来作为自己的殉葬品—----陪葬宫女,玉姜得知后,便和另外六名宫女一起逃到谓南躲在尤河谷里的六泉姑,其他六位宫女在此死去,后来玉姜就逃到了华山,她住在一个山洞里,遇华山道士谷春,谷春教她饿了吃松子,渴了喝泉水,天长日久,玉姜体生绿毛,行走如飞,所以后人称玉姜为毛女。“毛女洞”中常有乐耳的鼓琴之声传出,为毛女感慨生世所弹。

过了毛女洞十八盘,即到了一处风景幽雅的山涧小盆地,俗称青稞坪,可能因为此处生长青稞树而得名。青稞树叶浮苍点黛,密集在坪上。听说这里每到雨季,泉水淙淙,瀑布轰鸣,风景十分优美,故被称为“小蓬莱”,登临到此,华山胜景可知一半,可惜是晚上,看不大真切。

进山至此,跨过石拱桥,绕过东道院,四下无路,但见不远处光滑石壁上深凿“回心石”三个大字。相传,元代陇西人贺元西在华山修路时专门开凿石洞,他凿成一个便被别人强占一个,最后他不得不带着他的两个徒弟在西南峰下的长空栈道为自己凿石造室,当他由两个徒弟拉着在空中日夜凿洞时,徒弟们以为师傅的本领只会凿洞,跟他学不到什么,变心生歹意,将绳子砍断,匆忙下山,想另投新师学艺,当他俩跑到回心石的时候,突然看见贺元希从山下迎面而来,非常吃惊,以为遇到鬼魂,急忙跪地求饶,此后三人继续凿洞,修成道功,后人将二徒回心转意的地方叫做“回心石”。同时也表示华山路险,从此开始没有勇气者,可以回心转意。回心石之上便是华山第一险境千尺峒。这里峒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坡度为70度,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登山时向上仰视,一线天开。我们手抓铁链,小心翼翼的攀上了顶,见一个只容一人的石洞,此洞名“天井”我们钻出天井后,看见一平台,台上刻写“太华咽喉”大概是形容这里的路形犹如人的咽喉食管即窄,又突,而且还长,若从此处堵住,上下就会绝路,真正领教了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了千尺峒,向北折即到了“百尺崖”只见这里危石耸立,直插云表,令人望而生畏。峡的两壁几乎就要贴在一起,中间却被两块石头撑开,人从两块石头下钻过,心惊胆战,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此石又名“惊心石”果然名不虚传。通过“惊心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上下卡着两块石头,所以能安然无恙,因此后面的这块石头被称为“平心石”。

过了群仙观,上行大概两公里就到了“老君犁沟”这是一条临崖深沟,此沟深不见底,石级依壁临沟而过,传说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驾着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所以被称为“老君犁沟”又叫“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这里地貌复杂,估计是被山水长期冲蚀形成的。

从北峰往南走,不远处便是“仙人砭”。“仙人砭”与“擦耳崖”相连,这里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人行至此,身体需紧贴崖壁,惟恐下坠,往往使崖壁擦耳。我们小心前行,一会便到了苍龙岭,因其岭脊青黑,蜿蜒盘旋,如同苍龙腾空而得名。它是华山峪和黄莆峪的分水岭。两边山谷,深不可测,另人心惊目眩,不敢侧视,岭脊上下高差约500米,坡陡在45度以上,有46级台阶。龙的头角是一片已经风化的斜竖着的石头,龙的尾巴是底下的都龙庙,人可以从龙口中穿行。据说唐朝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阻谏,得罪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吏,在赴任途中曾登华山,当行至苍龙岭时,因为害怕无法下山,而放声痛哭,将所携物品抛于岭下,并作书与家人诀别,华阴县令听到此事后,亲自同人去接,将其灌醉,方得以抬下山。岭上还有好事者刻有“韩退之投书处”。我记得《太华山记》对这一哭也有描述说昌黎所以痛哭,是因为这里的山水景色美到极至,笔所不能绘,脉所不能传,惟有痛哭,才足以抒发其心中所感。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真是“真名士自风流!”但不管哪种说法,此山道险峻,可见一斑。这时漫天的繁星犹如在眼前。清晰可辩,可谓手可摘星尘。我们休息了一会,继续前行,来到了“通天门”,也就是“金锁关”我们听说再有半个小时就要到山顶了,故放缓了脚步。这时,天边有些发白,我不知听谁说的太阳快要出来了,急忙一路狂奔,只一会就来到了峰顶的朝阳台。此时山顶以聚了一些人。我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坐下,一只大白猫跟了过来,肥肥壮壮的,不时的看我一眼,在我身边来回寻觅着。山上风大,只一会我便冷的发抖,后悔没有带瓶二锅头上来。正在后悔中猛的一抬头。突然看见天边出现一抹红晕,仿若初恋少女的脸旁。拌着几道霞光,太阳羞涩的躲在里面。我极目远眺,只见东峰山体俏丽,松柏参天,远处的云层分为了灰白,青绿,橘红,到血红等多种颜色,太阳在云层里挣扎着,跳跃着。有点像难产。经过一阵阵痛,突然露出个头来,染红了大半个天。大家欢呼起来,仿佛听见新生儿的哭泣,只一声,便响彻天际。

从观日亭下来后,天以基本亮了,我们南下来到了东峰南侧的下棋台,传说五代时,赵匡胤与陈抟在此下棋。输掉了华山。后来赵当了宋朝皇帝。,华山便可以不向朝廷纳粮,东峰之东北有巨崖直削,黄白相间,旭日之下,赤光灿然,远处望去,形如巨掌,所以名为“仙人掌”,相传是“河神巨掌劈山”的掌迹,我想这里的崖壁,应该是在物理风化作用下,逐渐产生裂隙,垂直裂隙处易被水冲蚀,久之成了细沟,再加上水流与岩石之间的化学反应,远远看去,最大的五条色带向是巨人的手指,不由的使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由东峰难下,折而往西,目标是华山最高峰南峰。途经云梯,看见有几个男生爬上去了,我业跃跃欲试,此梯成90度,台阶只有几个脚趾的宽度,我抓住铁链拼命往上爬,爬到一半时,腿脚发软,铁链晃来晃去,脚也踩不太实,一时间进退两难,几欲打退堂鼓,最后看看脚下的峭壁,想想下去比上去更难,再加上天冷,手有点发肿,很难抓住链子,我想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一狠心咬咬牙,继续往上爬,好不容意爬到顶,感叹一句,“差一点爬不上来了”说完后心里发虚,有再世为人之感。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071e301009mi5.html21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