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登华山 |
[游记]登华山 |
2008-06-27 sina.com.cn |
登华山 去年中秋时节,我有幸参加《廉政暸望》杂志社在西安举行的全国杂志发行会。主办方利用会议之余,组织大家游游览兵马俑、华清池、乾陵、法门寺、大雁塔、西安古城等名胜古迹,着实让我们领略了一下华夏古文明的璀璨与辉煌。这其中要数登华山让我记忆犹新了。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说,“中华”、“华夏” 华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而金庸先生的“华山论剑”,以及那部描写解放战争的《智取华山》更是让国人所熟知。在酒店翻阅有关华山的资料,内心已充满无比期待,但我还是按捺兴奋,早早入睡,以期望养精蓄锐登临绝顶。 9月25日,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我们一早从西安驱车直奔华山而去。天格外的晴朗,空气格外的清新。买了华山游览图、手套等登山用品之后,我和同志们一起乘坐进山至索道站的旅游公交车,车行驶在弯曲盘旋的山道上,沿途险峻陡峭的山峰如一幅幅巨大的国画印入眼帘,我不断地掏出相机“嚓嚓嚓”拍个不停。导游告诉我这还没正式登华山呢,好景还在上头。 公交车经由当年解放华山时解放军走的“智取华山道”,我们登上号称“亚洲第一索”的华山索道往山上“飞”去,我是不惧高的,在缆车中东张西望沉浸在一路的美景里。偶看到同车一同志紧张得缩在一角,再看看下面的万丈深渊,联想起韩红的歌曲《天亮了》所纪念的当年马岭河峡谷那个事件,心里也不由得一阵凉凉的。乱想间已到索道上站。 正如路旁的提示牌提示的“登山不看景,看景不登山”,下得索道,我们不敢欣赏一路风景,便迫不及待沿着窄窄的石阶向最近的北峰攀登。沿途游人络绎不绝,还不时看到三三两两金发蓝眼的老外。北峰是上华山所经的第一峰,山势非常险峻,三面都是绝壁,只有一条山岭通向南面,是在山崖极陡处开出一条小路,石阶的宽度只能容纳一个人上,两旁挂着铁索,听导游讲:“智取华山”的故事就发生这里。1949年国党残部想借华山之险负隅顽抗,解放军在老乡指点下,他们用竹杆和绳子从绝境处登上北峰,从而全歼华山余敌。北峰的峰顶,竟然是一个平台,而金庸老先生的华山论剑也正是在这里发生。 旅游就这样,一处风景或许不够吸引人们旅游的冲动,但若加上了一个典故一段故事,赋予人文色彩,它便会活起来火起来。 站在北峰南望,只见主峰(南、西、东峰)犹如横空出世的长龙,而登上主峰的路,正是在这龙的脊梁上,但见那苍龙岭上人流涌动。我真深恐那龙会微微一颤,人们便会跌入深谷中去了。登上陡峭狭窄的苍龙岭,站在韩愈投书处,对于韩愈的害怕,也自然有了一种同情和意会。华山的奇绝,就是感觉这是一块飞来覆盖于地的巨石,方圆十里,均是这一巨石而已。人们爬华山,不过是在一块石上蜿蜒攀行,这感觉真是奇异极了。自古华山一条路,所以山中也就不怕有迷路的问题,只管径自上去罢了。一个道长从一道观中出来,发髻,青布道衣,绑腿,布鞋,径直向那路外石崖而去,于那倾斜处屹立,调理呼吸,此时朝阳的光已撒在了高处的山石上。我连走在那石阶上都要双手紧抓铁链,他却悠然的走在石阶外的崖上。华山空气清新,与世无争,天地合一,确也是这些道人们向往的修道希望长生不老的理想之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586f2010096g4.html2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