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山畿小赏 |
[游记]华山畿小赏 |
2008-06-27 sina.com.cn |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这是南朝乐府中的一支民歌,我自己很喜欢的。其实第一次见到这歌的时候,也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古代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情歌也不知有多少。只到后来,读到这歌后面的故事,我才明白这短短23个字包含了怎样的哀绝和深情。 故事说宋少帝时,在南徐(今江苏丹徒)有一位读书的年轻人,从华山(这里的华山不是西岳华山,而是王安石《褒禅山游记》中所说的褒禅山,又名华山(花山))到云阳去。看见客舍有个年约十八九岁的女子,心生爱慕,却苦无机会(悦之无因),因此得了心病。母亲问他得病之由,他具以相告。 于是为了了却儿子的心愿,母亲便到华山去寻访这名女子,终于找到了,她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说给了女子听,女子听完,也没说什么,只是解下自己的蔽膝,要他母亲暗中放在他睡的席子下,这样病就会痊愈。母亲回家后照女子说的做了,没几天这士子的病果然奇迹般的好了。但有一天他整理床铺时,拿起了席子,就看见了蔽膝,想来心情可能很激动,于是紧抱着蔽膝并试图吞食它,结果却被噎死。临终前,他对母亲说:“安葬时,请用车子载着我,从华山经过。”母亲顺从了儿子的心愿。 但奇的是,等车子到了女子的家门前时,拉车的牛便再也不肯前进了,无论怎样鞭打,总是不肯动。喧闹声惊动了这女子,于是她便出来说,让众人略等一等,自己进门沐浴打扮,一会儿又出来了。唱道“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这时,奇迹出现了,那棺木竟真的应声而开,女子立刻跳入棺木中,此后任凭女子的家里人怎样敲打,棺木却再也打不开了,大家没有一点办法,只好将二人合葬,人们把合葬的墓称之为“神女冢”。 这便是全部故事的经过,这故事当然还有许多不可理解的地方,比方那士子喜欢这女子,为什么“悦之无因”,文中没有细说。蔽膝为什么能治好士子的相思病?士子的病既然好了,为什么见了女子的蔽膝竟会“吞食而死”,也让人难以理解。但这故事的动人之处却也正在这许多空白的地方。 “悦之无因”是许多有情人难成眷属的重要原因,这便是所谓的“有缘无分”。家庭的阻挠,社会地位的悬殊等等等等,都可在两情相悦的人中间划出一道银河天堑。而从这故事看来,这两个人最初是说不上两情相悦的,那女子也许甚至不曾见过士子一面,一直只是男子的单相思,而这种情是不是更苦?我们可以想象,那士子是怎样费尽心思地想再见女子一面却不得,他又是在深夜怎样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眼里心里挥之不去的是那道惊鸿一瞥的影子。深夜里遥遥的深情相望,人群外远远的痴痴凝睇,宝马香车早已远去,树阴后倾心的目光仍在追随。最难忘那初见一刻的悸动,最难挨那绵长刻骨的相思。于是这士子终于病倒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连城诀》里的丁典和凌霜华,丁典在狱里给狄云讲他和凌霜华的时候,说: “每天半夜里,我到楼上去接凌小姐出来,在江陵各处荒山旷野漫游。我们从没半分不规矩的行为,然而是无话不说,比天下最要好朋友还知己。只是从此之后,每天早晨,我总到凌府的后园之外,向小姐窗槛瞧上半天。凌小姐倒也记着我,每天总是换一盆鲜花,放在窗槛之上。这样子的六个多月,不论大风大雨,大霜大雪,我天天早晨去赏花。凌小姐也总风雨不改地给我换一盆鲜花。她每天只看我一眼,决不看第二次,每看了这一眼,总是满脸红晕地隐到了帘子之后。我只要每天这样见到一次她的眼波、她脸上的红晕,那就心满意足。她从来没跟我说话,我也不敢开口说一句。以我的武功,轻轻一纵,便可跃上楼去,到了她身前。但我从来不敢对她有半分轻慢。至于写一封信来表达敬慕之忱,那更是不敢了。” 丁典爱凌霜华,那种爱情是神圣而纯洁的,纵然凌退思老奸巨滑,并不会让他的女儿和一个江湖浪子在一起,但丁典凄惨的一生中总还有那样一段时光“不是做人,是在天上做神仙,其实就做神仙,一定也没我这般快活”,他毕竟曾和凌霜华真真切切地相处过,但这士子却没这般好运气了,从他爱上那女子的一刻,到死,他也未曾和心中的女神再见一面。情深缘浅,四个字,千万恨,谁说的清?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2bca6010008jk.html19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