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三次爬华山的经历: 第一次,81年,那年我七八岁,随父亲爬山,当时对华山基本不了解。只是听村里人说过的顺口溜:三月三,朝华山。以前我们家其实就在华山北面黄河东岸的一个小地方,离华山脚下很近,那里的老人有每年农历三月朝华山的传统,后来就是整个县的人民被迁移,所有人都背井离乡了,传统自然只剩下了口头上的言语,而且成为旅游胜地后更加很少人能去了。我去的那年,父亲是村里的民办教师,组织旅游,我正好一年级,向老师请假后就随父亲他们出发了。那是一个傍晚时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载着我们二十个人,父亲带着个小布包,包里装着母亲蒸的花卷,因为清明前后的农村都有家家蒸花卷、门口插柏枝这个习俗,以后想起登华山就连着想起母亲蒸的花卷了。那时的华山本身给我的印象是模糊的,能记得清楚的就是一些小花絮。最大的一个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古华山一条道,所以收费就一个口子,但是我们村的人都知道有两条路可以通往主道,绕了一点远路就直接上去了,也逃过了门票,其实我想本身以前就把华山做为自己的,只不过对外来者开放后收费,这个门票将多少虔诚的村民就拒之山外了。华山给我的的经验是平原上从来没有过的,可以看到很远地方的人,但是个头小多了,山下不时传来砸石头的声音,父亲说是犯人在山谷砸石头修路,那时也没有什么路,一会要淌水过去,水上连着几块大石头,要蹦蹦跳跳的过去,可能是个头小吧,小马过河了,觉得路很难走,最后父亲他们先上去了,留下了我和一个阿姨在后面随心所欲的走。走到北峰前后很累了,阿姨给我买了一串用松子穿成的项链,红色的,戴上后就不累了,很神奇,我后来也奇怪,现在也无法得知,经验也仅那一次。第一次没有爬到顶峰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可是这次经历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新鲜的,也成了对小朋友们吹嘘的资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