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补华山游记 |
[游记]补华山游记 |
2008-01-09 baidu.com |
近几年来,常常没事出去走走,每到一地都颇有感触,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曾见过的景物,旅途中形形色色的人.有许多印象非常深:贵州山区的屋顶水池,重庆路边大树上牡丹一样又红又大的花朵,北京大学浓重的学子氛围,躺在草原上嗅到的青草香味,火车上早晨6点就开始喝酒的农民工,少林寺边卖纪念品边抠脚丫子的和尚~但没有写游记的习惯,或许是感受太复杂了,难以下笔. 这两天读了博友隋唐的三亚游记,深受感动和鼓舞.人家也是玩,但有思想有质量更有收获,虽然是五味俱全,但更真实地留住了身在异地的点滴感受.所以,今天我也记记我的华山之行吧,算是对那次美好旅行的追忆和对隋唐的喝彩. 因为是省内景区,身边的好多朋友都去过,出发前不断被告诫很危险,很费力.加之我们是四个小女子出行,前一天天气不是很好,就放弃了夜间上山凌晨看日出的计划,改为早上坐缆车,当日返回.从前在一些景点坐过缆车,但来到号称"亚洲第一索"的华山索道下,还是吸了口冷气.我们中间有一个平时胆小很爱咋呼的家伙,是我们准备关注和嘲笑的对象,大家争先恐后和她坐在一起,想看看她的表现.不过还好,她只是坚决不往外面看,无论我们怎么惊呼美景都不为所动,也不说话,手摸起来很凉.我问没事吧?不害怕吧?她说没事没事,可是眼泪哗哗地往外流,脸上还带着笑.后来问她,她说不知道为什么会流泪,只是忍不住. 从擦耳崖开始就经历了无数险要的路段,但旁边都有防护设施,算是有惊无险吧.在一些难走的地方,常常有人伸出援手,拉我们一把.但我发现他们大多是一些南方人,游人也以南方人居多.应该是慕名而来的吧.是不是还因为经济发达的缘故,更有机会游山玩水?或者先解决了温饱问题,比北方男人先行培养了绅士风度? 经过苍龙岭的时候,发现铁索旁的山石上有许多碗口大的石窝,错落有致,问了身边的游客,都说不知.我笑说可能是山太陡了,让我们累了休息时放水瓶的吧?后来翻看导游手册才知道,这是在古代没有石阶时的所谓的路.啊?太夸张了吧?怪不得苍龙岭上面有个地方叫"韩愈投书处",相传韩愈路经此地,游览华山,却被险峻所吓,不敢下山,只好手书求救信,投至山下,被一农夫捡到,交于县尉,县尉才派人将韩愈解救下山. 一路上无数次看到著名的华山挑夫.又窄又陡的山路,我们常常要四肢并用,可他们身负几十公斤,山上的吃喝用度,包括砖瓦水泥都是这些人一趟一趟背上去的.碰到这些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让到危险的一边好让他们通过.一个脸色黝黑的北方汉子挑着两边四个西瓜从身边走过,边走边大声唱着陕北民歌信天游,嘹亮的歌声响彻山谷,可我分明看见他走过的路上,有星星点点的汗水洒落.我们追上去,在一个较为平坦的地方让他歇一歇,并拿出我们的矿泉水让他喝,他摆摆手说不用,从腰间掏出一个看起来脏乎乎的塑料水壶,小心地抿了两口,又挂回去. 来到被称为华山第一险的长空栈道,也许是受挑夫的坚韧和乐观鼓舞,我们几乎没有犹豫,就决定走一遭.挂上安全带,先是下了一段垂直的岩壁,然后在一段在峭壁上钉的约二三十公分宽的木板上行走.和别的地方不同,万丈深渊的那边没有防护栏杆,只在崖壁上有铁索可以抓扶.没有人敢往下看,只觉耳边风声呼呼,起码是上千米的深渊啊,据听说人从这里掉下去了只能从安康绕道才能寻回尸体.好象有点耸人听闻,但即便是脚下一绊,起码也得丢掉半个魂啊.在同行女友的尖叫声中,我犹如壁虎一样面朝崖壁缓缓挪行,还要不断用一只手去换挂在铁索上的安全绳.尘世中的一切烦恼和功利都远去了,只有自己的心脏咚咚的跳动声在提醒我在做一件多么勇敢的事情.出乎意料的是,前面居然有一个人悬在半空中给游客照相,一分钟快照,30元.我想这人比我勇敢多了.在这里,谁还敢腾出手去拿照相机啊,估计人不掉下去相机也难免厄运. 敢在这里拍照的人大都双手伸展,身体后仰,被保险绳拽着和山峰呈60度.拍照的人在上方,下面的人看起来就像一只飞翔的鹰.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勇气,直接走了过去.我们当中最勇敢的姐妹成功了,被我们颁发了最具勇气奖,这是后话,是脱离了险境以后的谈笑风声.在缆车上留泪的翠并不甘心,为了扭转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懦弱形象,松了两次手,身体刚呈20度,尖叫声长达两分钟,比挑夫的歌声更具穿透力,吓退了几个跃跃欲试的年轻人,然后自动放弃了. 回来的时候我在最前面,在有利的地势等她们给她们照相,哪怕是长空栈道的出口,也算留念,聊以慰籍吧.身边有两个戴着杭州某旅行社帽子的男子,其中一个说:我们也下去吧,你看人家几个姑娘都敢去.另一个说:那哪是什么姑娘啊,分明就是大侠.就在这是,翠的尖叫声又传来了,封我们为大侠的老兄哈哈大笑,说:你听,大侠们的叫声多么凄惨! 出发前我们带了足够的食物和水,但在休息的地方见到卖炒凉粉和肉夹馍的,看起来味道不错.分量很少,均是5元,水和饮料6至8元.后悔带了这么多干粮.但一想起这也是挑夫们流着汗背上来的,就不知道究竟吃与不吃哪个更对得起他们?心情忽然复杂起来. 下山的路上有个最为幽默的姐妹可能是走路姿势的原因还是肌肉过于紧张,反正是一瘸一拐,一条腿总是拖着,大大减慢了我们的步伐.太阳快要下山了,有了些凉意,我一摸自己的脸,怎么有一层白白的灰尘,仔细一看,居然是汗的结晶.我说:别逞强了,我来拉着你吧.旁边一个中年男子正在鼓励他大约10岁的儿子:你看,这个残疾人阿姨都来爬华山,还不让人扶,你也要坚强一点噢!哈,我们都快要乐疯了,回头看我们的幽默大师,居然一本正经的摸了摸小孩的头,还露出鼓励的微笑.这个大尾巴狼.我在身后补了一句:残疾人阿姨是今天才残疾的,你可别学她啊! 到了北峰,听见每一间下山的缆车里都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声,知道下降的缆车可能更为恐怖,问翠:下去时还哭吗?她紧了紧背包带说:等会下去,我敢在里面蹦迪.呵呵,就吹吧.不过虽然没有蹦迪,倒从容地拍了许多美丽的照片.所以,经过一致同意,颁发给她成长快乐奖. 华灯初上时,我们终于将每人满满一包的空瓶,塑料袋,包装纸放进了市区的垃圾箱,并开始庆功,认真总结此行的得与失.一致认为值得庆贺的是我们除了泪水,汗水,欢笑和照片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算是对华山的景仰和对挑夫的尊重吧.但没有看日出是大家共同的遗憾,不过在看了隋唐的<<太阳照常升起>>,我释然了. 华山回来后的很长时间,有一句话成了我们共同调侃和激励的口头禅:长空栈道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呵呵,颇有华山论剑的豪情在胸啊.
|
转自:http://hi.baidu.com/%D6%C7%D5%DF%CE%DE%D0%C4/blog/item/0e3b8433ee91f447ad4b5fc0.html2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