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山游记(四)

[游记]华山游记(四)

2007-09-06    sina.com.cn

经过三皇庙、“水飞石鸣”、云门,我在石路西侧僻静处,见到了一个小小的道观。这个道观矮小,破败,其旁,还有一间小屋,土墙,青瓦,屋内窄小。里面有一张床,很旧了,其床单看似很脏,其椅子是陈旧的,其小凳也是陈旧的。小屋里,有一位道姑,年纪很大了,其牙齿只剩二颗。我主动同她打招呼,她挪出门来,同我说了很多话,可是我一句也没有听明白。

游华山前,我读过美国作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书里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人愿意在类似华山这样的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说话不多,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

对这样的隐士,我一直深怀尊敬,与波特一样,我也想趁这次游华山之机,在华山遇上几个隐士,看看他们真实的生活。在刚进玉泉院的时候,宋代的那个陈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我眼前的道姑,难道说也是一位高人隐士,如果真是,我深感失望了。

进入九天宫,陡坡在几棵树后消失了,山路突然变得平整起来,脚走在绿树荫荫的平路上,轻松了许多。这段平路,是不是一种特别的暗示,走过这段平路之后,真正的险道,就要来了?或者说这段平路,是不是华山的有意安排?它是不是想让我们在攀登真正险道的时候,让我们的腿脚稍稍轻松一点,好让我们的疲累缓冲一下呢?

果然,到了回心石后,平路消失,路再一次陡起来。关于回心石,有一段警人的故事,相传,元朝道士贺志真带领徒弟在华山日夜凿洞,苦修外功,凿成一个,被人占去一个,两个徒弟苦不堪言,以为师父只会凿洞,跟他学不到什么。当贺祖于南天门外悬空凿洞时,两徒弟心生歹意,将绳砍断,企图将师父的尸体丢在洛南商州,他俩好奔下山去,另投新师学艺。万没想到,当跑到“回心石”时,突然发现贺祖却从山下迎面而来,他俩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师父已得道成仙,于是回心转意,随师父上山凿洞,修炼道功。后人便将二徒表示回心转意的地方叫“回心石”。也有人认为,起名“回心石”是因这里山势险恶,往往有一些意薄弱者不敢前进,回心转意,视险而归。

转过回心石,我们已无路可走,挡在我们前面的是一堵厚厚的巨大石壁,望而不见其顶,石壁与谷底地面几乎成七八十度的角,险哉!

这是什么地方?

“千尺幢!”有人在后面兴奋地惊叫。

几乎是同时,我在石壁上看到了刻在石里的红色大字——千尺幢。千尺幢,窄窄一线,其石级深深地凿在石槽之中,这石槽陡而窄,两人错身似极困难。我们将随身所带的物品背在背上,见上面没人下槽,便进到了槽里。我们一手挽着铁链,一手抚着石级,非常小心地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爬了。石缝间,不断有水渗出来,石级、铁链,湿湿的,弄不好,很容易失手,将人滑掉槽下去,说实在的,在爬这个地方的时候,心里充满了特别的紧张。我们前后的人反复叮咛,我们一步一动,没有含糊一个细节,终于很顺利地通过了这一段素有“太华咽喉”之称的千尺幢。到得顶上,大家一个个笑了,面色红润,神采飞扬,这是一种胜利者的喜悦!

当大家还沉浸在征服千尺幢的喜悦之中的时候,百尺峡、老君犁沟跟着来了。这里一峡一沟,比刚才的千尺幢,还要陡,还要险,特别是老君犁沟。老君犁沟,是通向北峰的最后难关,相传这里原来没有路,是太上老君驾青牛用铁犁开的,因形状好像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名“老君犁沟”。用道家的说法,是“离垢”。就是说游人至此,即莅临天庭,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

爬老君犁沟这一段长长的道子的时候,身子完全是伏在石级上一步一步地慢慢往上挪的,我们相互之间反复提醒着华山风景区的一句著名广告词:“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要求大家在爬的当儿,不要看四周风景,要看风景,就立在石级上不动,手抓好链子,好好欣赏路边的怪石、古树、小叶小草以及空中的飞鸟。千万不要一边爬,一边得意忘形地观光。因为稍不留神,人将滚下深深的峡谷,在人特别多的时候,牺牲的可能不仅是你一人,大家都在同一条线上,只要有一人出事,大家都要跟着遭殃了。爬在老君犁沟陡峭的石级上,谁也不敢大意!

我们终于通过了百尺峡,战胜了老君犁沟,登上了华山北峰。立在北峰平地,斜靠着悬崖边的石制栏杆,再下视刚才经过的深深峡谷,再看一路的险道,感到了华山之路的不凡,同时,我们体会到了拿下华山路之后的畅快。

人生,如登山,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征服!人生之路上,不是也有很多个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吗?其实,无论怎样的困难,一点也不可怕,只要我们自信、沉着、勇敢、细心,我们就可一一战而胜之!

(未完待续)

文章引用自: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efee8c01000bs83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