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五台游记 |
[游记]南五台游记 |
2007-07-21 blogcn.com |
南五台游记 只错把南五台当作道家修道炼丹的圣地,只神往老子的清静无为,只渴慕道士的仙风道骨,如今置身其中,才知它是国家一类森林公园。它在人心中一下子升华了,有现代气派了。 南五台,古称太已山,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因山上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观音五峰而得名。唐太宗、慈禧太后,康有为、蒋介石、杨虎城、李白、白居易,海灯法师等都曾登临观光。 南五台,自然风景颇佳,从山下看五座山峰,状如笔架排列,一览无余,似乎近在咫尺,可从山下竹林谷地到台顶竟有25里之遥,山重水复,峰回路转,险峰秀崖,目不暇接。 透过车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园大门,门上横书:“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九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山脚下的“弥陀寺”傍山而建,拱顶的三扇大红门中间大,两边的小,对称工整排列,青砖白灰,飞檐翘角,不由人生出一种肃穆、庄严之感。漫步其中,香烟袅袅,木鱼声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五百罗汉图,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庙宇前后各有红白玉兰一棵,初春,玉兰怒放,美煞游人。 从弥陀寺北侧沿小路登山,水流潺潺,怪石林立,随处可闻小瀑布汩汩咚咚。路两旁山势峭立,更可喜北侧那“千松坡”,一棵棵松树傲然耸立,顺山势整齐排列,让人联想到威武的军人,它们不论严寒还是酷暑,只那么挺立着,不屈不挠,不媚不妖。 “观音堂”,比起弥陀寺,它可谓“小巫”了,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流水石”可谓五台怪景之一,想象暑日,水流湍急,瀑布击石,击起无数水花,有声有色,游人其乐融融。 过了观音堂,山路渐渐陡峭,景色却更诱人,这里一束白花,那儿几株翠竹,核桃树处处皆是,一句俗语不禁在脑海闪现:“南山的核桃要打着吃”,看来,要征服终南山,也非有“打”的精神不可。 远处旌旗摇曳多姿,冉冉飘扬,原来是“白衣堂”,不知这儿可曾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悲伤故事,为何要起这么一个凄凉的名字?但秋霜青瓦,或白雪覆盖,此庵置身于北国风光之中,白衣素裹,不也是千种神韵,万种风情吗? 继续往前行,蔚然深秀中,有一“圣寿寺”,墙垣峻秀,风貌嵯峨,古槐对峙,寺院傍山面南而建,寺院后半山腰的隋塔,红砖结构,七层塔身,酷似小雁塔,仰望塔身,只觉佛家的神圣、庄严。 过了“五马石”,来到一天门,山谷回荡,天界渺遥莫测,夕阳之下的“送灯台”似真似幻,胆小气怯者在此望而却步。“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峰顶,气象顿阔,犀牛石似庞然大物,独松阁建筑精细,阁内一棵松树修直独立。双林寺红阁花窗,天然林蔚然深秀。舍身台一峰独秀,站立峰顶但见云来云去飘渺,千山俱在脚下,置身台上,直觉非真非幻。红日东升,甚或夕阳西下,那将是多么绚丽的一个红彤彤的世界。 只可惜,时光太匆匆,我们不得不抛却留恋之情,回身移步。我们不能栖息一夜,聆听云豹的咆哮,羚羊的私语;我们不能长生相许,研究落叶松的年轮,嗅吸望春花的芳香。其实,这种种不可能,正是南五台送给你的下次先法相邀的帖子,有情请来年重游南五台。 |
转自:http://www.blogcn.com/u3/77/83/yangmenghong/blog/54614138.html3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