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盛唐古风:小雁塔 |
[游记]盛唐古风:小雁塔 |
2008-05-22 bokee.com |
级,平面呈方形, 底边各长11.56米,塔的底层特 高,以上逐层递减,愈上愈促,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 每层迭涩出檐,檐下砌有两层菱 角牙子,形成重檐密阁、飒爽秀 丽的美感效果。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 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 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小雁塔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 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 小雁塔 义净法师: 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11年,又游 学印度各地,经历3o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梵文经典4o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
转自:http://sxjinchao.bokee.com/viewdiary.15237514.html2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