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游记 楼观台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西郊70公里处的秦岭山麓。有着迷人的传说、丰富的道教文化以及美丽的风景。 【传说】很久以前,楼观台所在的楼观镇有一位叫伊喜的县令。有一天,他见到有一股紫气自东而来,即知有仙人驾临,遂挂冠于县衙大堂之上,设案在楼观台下,恭应仙人降临。次日,太上老君果然骑青牛而至。感动于伊喜的虔诚,便在楼观台开坛说法。太上老君坐过的石头被称为‘说经石’,现今保留下来的‘说经石’中央有一块地方自然下凹,说那是因为太上老君说法时坐的太久而留下的烙印。 【历史】太上老君在此说法只是个美丽的传说,而道教文化发源于此是千真万确的,有史料记载: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由道人张道灵创立‘五斗米教’,后至南北朝的时候确立为道教,奉老子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最早在楼观台讲授最早的朴素主义哲学,这是道教学说最早的雏形。李耳的学说在当时无人能及,加上李耳被奉为中国三大教之一的道教始祖,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老子所代表的道家观点很多:崇尚自然;顺应客观自然规律;天大地大人欲大的天下三大,人居其一的观点。留存的碑刻则更多地叙述了与人为善的朴素处世哲学。在景区‘说经台’的前方,有一水池,称作‘上善池’,旁边立有碑刻,上面详细记载了老子关于‘善’的论述,现摘录几段,大意如下: 【道文化】生活道路坎坷的人善良。人通常在坎坷的生活中学会宽容,饱经沧桑的心更富有爱的种子。 不忘过去的人善良。不忘父母的辛劳,孝敬父母;不忘朋友邻里在困难时的点滴之恩,以百倍的爱心回馈;不忘过去的坎坷经历,珍惜今日,善待处于坎坷途中的同类。‘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想大概也是从老子的道学引申出来的! 口不伤人、舌不褥人的人善良。子女出门谋生,家人叮嘱:不求钱,只求口不伤人。古语说的好: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一句寒三夏。可见,口不伤人、舌不褥人的善良是多么的重要! 期望值低的人善良。老百姓大部分是这个群体,他们年复一年地默默奉献,不奢望豪华的生活,而谁能否认他们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呢? 具有水一样性格的人善良。水,利万物而不争,居高处而不傲。这是善良高尚的品质! 宗圣宫在景区大门外三百米处。去楼观台不可不去宗圣宫。宗圣宫修建于唐朝,古人称祖宗为圣,唐王取名宗圣宫,意思就是尊道教为国教,为祖先。唐王朝重道轻佛,这在唐史里处处可见。 走进宗圣宫,央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块硕大的石碑。上书:‘天下第一福地’六个大字,出自于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之手。楼观台这块福地被称做‘天下第一’有几种说法:一是《道德经→楼观台》正本里记载:老子把此处称做天下第一,后唐王就沿用了这句话。第二种说法是:在宗圣宫内,有海棠树、柏树以及银杏树,而这三种树分别代表了中国的儒家学派、佛家学派以及道家学派,三教树同村的现象至今在中华大地绝无仅有;宗圣宫享受三教恩泽,是为天下第一福地!现在留存的银杏树,海棠树,古柏树均有千岁以上的高龄,直径超过一米,成为宗圣宫一大景致。最后一种说法是:宗圣宫内有皇帝灵、臣子墓,百姓坟以及和尚塔,(注:皇帝的墓穴称做陵或灵,大臣的墓穴称做墓,百姓的墓穴称做坟,和尚的墓穴称做塔或以塔的形式出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只有这块地方是个例外,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在此觅得自己的安身之所,所以被称做福地。现在,宗圣宫内的大臣墓,百姓坟早已无迹可寻,和尚塔也因为年久失修,不见了塔尖,只有塔身存在,且歪歪斜斜。惟有皇帝灵前依旧香火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