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潇潇风雨中灞桥离别情

[游记]潇潇风雨中灞桥离别情

2008-05-22    sina.com.cn

灞河原名滋水,它发源于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西安府志》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的阳春时节,柳絮随风漫天飘舞,烟雾蒙蒙,好象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的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作“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

灞桥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而雄伟的一座名桥,历来是西安东部的门户和天然屏障。周代的镐京要与关东联系必经此地。当时“以木置桥”,并用“乔梓”的典故,名曰“桥梓”( 乔木高,梓木低,比喻父位尊,子位下,因称父子为“乔梓”)。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名霸水,以彰霸功,并将桥更名霸桥。在战国时期,秦始皇率大军经灞桥横扫六合,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灞桥及其周围地区是兵家重地。当年刘邦大破秦兵,在灞桥之西接受秦二世侄儿子婴投降。汉文帝时期,匈奴入侵边疆,大将军周亚夫驻军灞上。一次文帝骑马亲来劳军,守营军士不准入营。随行侍卫解释说:“天子亲幸军营”。守军对曰:“将军有令,军中不得驰驱。”文帝不但未斥责,反而感赞周带兵有方,并加以提拔,委以重任。汉武帝时,大将李广在蓝田山打猎,夜过霸桥,被桥尉阻挡呵责,后来李广统兵北征,出发前向汉武帝请要了这个桥尉斩首马前,在历史上留下了心胸狭窄的形象。

王莽新朝,为取吉利,改霸桥为长存灞。隋初,隋文帝杨坚将霸水改为“灞水”,霸桥改为“灞桥”。

唐末,黄巢金冠红轿,在灞桥接受唐将的投降。

宋代桥被毁。元至元三年(公元1266 年)山东堂邑商人刘斌来长安经商, 回山东时乘坐马车涉水过灞河,商旅同人和财物尽皆没水而亡,只有他一人脱险。刘斌遂决心在此修建一座石桥。后历时二十五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成15 孔的石拱桥。

清同治十三年重建的灞桥为72 孔的石板桥。桥两侧砌石为栏,雕有瓜果鸟兽,蔚为典雅。桥两头,还各建三开门牌楼一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为清代中国少有的名桥。其桥墩一直沿用到解放后。

1957年为提高运输能力,对清代桥进行了改建、重建。灞桥屡毁屡修,然而一次比一次修建的更好。

古灞桥不仅是中国古代木、石梁桥的典范,也堪称中国重要的历史“见证人”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部历史。

我站在灞桥之上,举目四野,心中不免惆怅不已,这就是灞桥?这就是那个古往今来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的灞桥?这就是那个千百年来令无数文人魂牵梦萦的灞桥?这就是那个把人世间古往今来的伤别离愁写尽唱绝的灞桥?长安城的才子们因为有了你而变得更加风流,长安城的诗人们因为有了你而变得更加多愁善感……而眼前,天色阴沉,荒野灰蒙,天地一片昏暗,来到这里就好像是进入一个混沌的远古世界,这荒凉的景象骤然让人怅然若失……

看灞桥下,已不再是过去那如泣如诉、脉脉东流的盈盈春水,只是一泓泓大大小小的水洼,色彩斑斓的河草萦绕纠缠其间,三三两两的垂钓者闲散地坐在草丛中,阵风拂过,河草摇曳,人影晃动;透过云层的霞光如梦般地倾泻在桥面上、河滩上,不知名的水鸟扑楞楞地从水草中惊飞,张扬了“恨别鸟惊心”的画面; 远处,调皮淘气的村童在河水中打斗,在河滩上奔跑追逐,泥水中度过他们金色的童年;不时有一群牛羊拖着长长的影子在河滩徘徊、低吟,想起自己的未来就是“羊肉泡馍”、“牛肉拉面”,连草也懒得啃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e4f1001000b8y.html55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