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日游记香积寺地理地理吴足道文集 |
[游记]周日游记香积寺地理地理吴足道文集 |
2007-07-31 bokee.com |
公元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五日,周日,天阴。 转到宽阔的子午大道上,路过传说中的长安八水之一的潏河,到了香积寺村。 村子里有一个戏楼,上写着“秀之乐神”。 远远的看见了没有塔尖的善导塔,关中没有塔尖的一个是香积寺的这个,一个是小雁塔。 这是香积寺的门柱,很有特色。 这是寺外的善导大弟子敬业塔。 香积寺的牌楼 净土祖庭四个字是郭沫若所写 走向香积寺,有风吹来,我眼睛闭上了,我却说我陶醉了,呵呵 广场之上还有舍利塔 雄伟的山门 墙壁上的龙 走上山门,我在上面留影 寺内建筑 风铃在响,声音清脆 鼓楼 鼓楼下的“两只动物” 善导像 佛画 好友和关二爷 墙壁上的故事 年轻的香客 370)this.width=370"> 行走的僧侣 王维诗下的老和尚 客房里的字和关二爷 香积寺善导塔 塔局部 四大金刚 参观完香积寺,时间还早,我们又骑车上了子午大道,向户县的草堂寺出发了。 附录: 香积寺在长安县韦曲镇西南的神禾原,距西安城南17公里。 香积寺建于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 (公元706年)、是佛教净土宗的门徒为安葬和祭祀其第二祖师爷善导和尚修建的。寺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唐代寺旁有香积堰水流入长安城内,另一说来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 善导和尚(公元613~681年)是唐代的名僧,山东临淄人,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往生论》等佛教经典,认为世风混浊,倡导“乘佛原力”,只念“阿弥陀佛”名号,可柱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广招信徒。后终南山修行,著有《观无量寿佛经疏》、《般舟赞》等。公元8世纪,净土宗(即白莲宗)作为佛教一支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影响较大的教派,尊善导为“高祖”。香积寺先建塔,后修寺。它位于潏河与交河相汇处,古塔高耸。殿宇轩昂,林木郁郁,唐代时众僧前往,香火不断。唐高宗李治曾赠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蟠花供养。唐代诗人王维曾到此一游,留五言诗《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至宋元,历经战乱,寺院长年失修。清乾隆31年 (公元1766年)重修,今存清代所修大殿,僧房共3间。善导塔原为13层,塔顶倒塌,今存11层,高33米。此塔用砖砌,平面正方形,每层四面有卷门洞,古朴庄重。底层南门楣有清乾隆年间嵌置的“涅槃盛事”砖刻。东边另有一小塔为善导弟子塔。 1979年香积寺经过大修扩建,大雄宝殿迁建于善导塔东侧,内设佛龛,供奉阿弥陀佛金像,佛龛前供桌上有日本敬送善导法师木坐像、法器、石灯等。西安香积寺和山西玄中寺为净土宗两大祖庭。 9世纪时,日本天台宗僧园仁(公元794~864年)来唐留学时,把善导著作带回日本传播,宋代日本僧人法然(公元1133~1212年)亲耳聆听净土宗教义,创建日本净土宗,现有教徒500万,是日本佛教信徒最多的一派。如今,香积寺已成为中日宗教文化交流的见证。 |
转自:http://gh20088002.bokee.com/viewdiary.15752400.html3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