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骊山女娲的前世今生 |
[游记]骊山女娲的前世今生 |
2008-05-22 baidu.com |
今年元月初,在西安市临潼区人代会上,把“女娲文化”的发掘列入了《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草案)中,并将公祭地点定在骊山。 5月28日聘请贾平凹为骊山文化形象代言人。今年4月8日著名作家贾平凹出席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荣获2005年度杰出作家称号。在获奖感言中说::“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骊山女娲为民族置身。”庞院长介绍说,之所以聘请贾平凹,是受了半坡博物馆聘请陈忠实做形象代言人的启发,贾平凹在国内外的影响比较大,刚好他在获奖感言中为骊山做了宣传。接到聘请后,他欣然应允免费为骊山文化做形象代言人。同时聘请陕西省雕塑院原院长王天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石兴邦、民俗研究馆员张自修、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西安市美协主席王西京、原西安美院院长刘文西担任骊山女娲伏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 骊山女娲文化的研究 庞院长介绍说焦生全副院长对女娲文化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一个画家为什么会想起研究女娲文化呢?这期间又有什么样的机缘和动力?记者采访了骊山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焦生全。 焦生全,五十九岁,身材高大、厚实,两鬓斑白。夕阳金黄的光线透过窗户撒在身上,他神态凝重,说到对女娲文化的研究,眼里闪烁着光芒。 我小时侯生活在人祖庙附近,小学就是在人祖庙上的。当时的人祖庙由前殿、东西配殿、中殿和上殿以及后面的魁星楼组成。最早的时候,西配殿是小学,前殿被改造城学生宿舍。后来上学的人多了,东配殿也用作小学教室。在中殿设了初中班。后面的魁星楼是乡政府办公地点,上殿的东西两边辟出来作干部宿舍。 “破四旧”时,红卫兵砸毁了上殿神龛里人祖父和人祖婆的塑像。当时我22岁,作为红卫兵代表,去了现场,但没动手。等所有人走后,我在塑像的肚子里各掏出一块宽约5厘米长约50厘米的素木板,上面有字:永乐五年三月二十八平传道人李统先主持——下面还有“匠人**塑”等字样,我现在记不请了。我把木板揣在怀里,拿回了家。这事我哥知道,他也去了现场。半夜时,侄子一直哭,哄也哄不住。我妈问是不是动了庙里的东西。农村的妇女吗,都有点迷信。哥哥说在庙里拿了两块木板。我妈说庙里的东西不能动,让把木板送回去。第二天一早,我把木板放在庙附近的树林里。现在早没有了。上个世纪60年代末,人祖庙遗址建筑全部拆除改建成微波通讯站,以后由民间自发集资修建庙宇塑像,每年农历7月15日为古庙会。
|
转自:http://hi.baidu.com/%BC%C7%D5%DF%B0%A2%B8%A3%B8%E7/blog/item/b8593681276a59dabd3e1e2d.html4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