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在党家村 |
[游记]走在党家村 |
2007-07-16 148cn.org |
查看( 27 ) / 评论( 3 ) / 评分( 0 / 0 ) “党家村”第一次听到这个村名的时候还以为又是个红色旅游的景点。凭着对‘党“字的认识,联想到中央文件、领导讲话精神……。实地游览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党村之名 671年前,也就是在公元1331年,有一个叫党恕轩的青年人逃荒来到这里,在土崖上挖了个窑洞住了下来。党恕轩初来乍到,开始靠租种附近一座敬奉三黄五帝的古庙的庙田维持生活。后来,他在这里开荒种地,几年以后有了积蓄,便娶了附近一个姓樊的姑娘为妻,在这里定居下来。这样,父生子,子生孙,八十三年后,党家的长孙党真在明成祖时考中了举人,党真就把村子命名为党家村。 党村之路 由于我们出游时间不是观光高峰期,所以可以慢慢悠悠的穿梭在青砖石瓦之间。用青砖石瓦一词并不夸张。一:党家村的民居主要为明清建筑,砖瓦是当时特有的标志。二:在整个村落里,没有一整条平路。户与户之间的巷道全由石头砌成。其造型中间低两边高,形成一种凹槽。因为从古至今的党家村没有一口下水井,雨水全靠这凹槽流动。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影响着世代村民的生活。 踩在这见证历史的石基之上,忽然意识到,这样凹凸的石子路,穿平底鞋走着还行,那过去的小脚女人却怎受得了这般“坎坷路”呢。跟导游一沟通才知道,原来这里的风俗甚为封建与保守。有的女子,除了出嫁以外,其余时间都会守在这四合院中,不与外界接触。每年祭祀祖宗的时候,男权们才允许她们在家中的阁楼里透过窗户向外张望。由此看来,这种道路的设计可谓一石二鸟,既便利了通行,又限制了出行。 党村之建筑 党家村的建筑也很有讲究,看起来就是普通的四合院。可是里面门道还不少呢。比如:经济条件很好的家里,会在自己的门外另有一小院子专供仆人居住。家中老人一般住在门口,这不是对老人的不敬重,而是有老人监督子孙的行为,是否夜不归宿,是否胡作非为等等。左右厢房在建设的时候也很讲究。比如,通常右侧的房檐比左侧的高。长兄住右侧,起表率作用。正房通常不住人,作为客厅和祭祀的地方。而且整个村落的房屋很高,会有一个二层阁楼。这里通常用来放置杂物。奇怪的是,室内没有楼梯,每家都有一个高高的梯子,从屋外进入。最讲究的地方还在于,每家的厢房侧壁上会刻有家族祖训,教导后代如何做人。这些祖训言简意赅,书法苍劲有力。 之于党村,自己还有些小看法,过于琐碎在此就不一一赘述。相册出了些问题,有机会的话会上传自己拍摄的照片,让大家一同来分享传承的中华文明。 导入论坛引用链接收藏分享给好友推荐到圈子管理举报 TAG: 春行漫记 |
转自:http://www.148cn.org/space/html/92/2092-4717.html3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