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城街子,水清山灵的皇家古镇

[游记]]青城街子,水清山灵的皇家古镇

2008-06-27    netsh.com

青城街子,水清山灵的皇家古镇

周世通 /文图

青城街子古镇位于成都古蜀国的发源地崇州市境西北,有2000多年的历史。五代十国时期,名为“横渠镇”,得名来源于流经这里的味江河。传说当年蜀王征西蕃,将百姓敬献的美酒倒入江中,三军共饮,竟陶然而醉。街子古镇与青城后山连成一脉,自然风光优美。古镇所依之山凤栖山是历史上著名的青城一百零八景之一,山中深藏古寺,因留下明代皇帝建文帝出家踪迹,曾拥有旷世珍宝《洪武南藏》,被称为水清山灵的皇家古镇,同时又享有“明清建筑活化石”美誉。

历史中的街子

街子成镇较早,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据《崇庆县志》载:后蜀孟昶广政12年(949年),割晋原郭信等8乡入横渠镇,置征税院,广政16年(953年),升征税院为永康县,隶属蜀州(治所在今街子场镇),横渠镇成了县治的所在地。时有全国最大的茶市,也是汉藏交流通道。吐蕃间道从味江河谷来蜀州,在这里购买茶叶,后有“诸蕃尽食永康茶”的记载。政府以永康茶与“诸蕃”换军马,征收大笔茶税。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永康、江源两县入崇庆州,横渠易名“四界镇”。元末社会动荡,群雄逐鹿,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在蜀称帝(国号夏)复置永康县。明洪武后,省永康入州,仍袭用四界镇旧名。由于元末明初兵伐扰攘不止,生产力遭到破坏,加之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人烟渐稀,百业萧条。到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仅存河街子一条街了,故更名“街子场”。因其地理位置特殊,由崇庆、灌县分管。灌县管上场,崇庆管下场。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因“盗贼潜踪,州捕逃县,县捕逃州,改归崇庆县管”,清末属怀远镇,1935年设立街子联保。1940年建立街子场,旋即改镇为乡,建国后仍名街子乡,1991年撤乡建镇至今。

街子最出名的人物是晚唐“一瓢诗人”唐求,其诗名虽然不及同朝代的大小李杜,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里都能找到他的踪迹。唐求出于味江,引李洞、顾非熊等才子常来盘桓,山水之胜,在诸人笔下得以流传。

街子博得青史一顾的大事,是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街子人青城茶农王小波高喊着“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揭竿而起,弄得宋王朝手忙脚乱,更没有勇气再跟辽作战,两宋积弱始之;还诛连了青城茶的极品“青城道茶”:王小波率茶农起义被镇压后,此茶也因此失传。

建文帝与光严禅院

去青城街子,不能不去光严禅院。光严禅院古寺坐落在街子镇凤栖山密林深处,始建于晋代明太祖朱元璋的叔父在这里任主持,并坐化为肉身和尚。大约正因此,古寺在明代备受官方青睐,朝廷特赠送古寺《洪武南藏》官版经书一部、銮驾半副,皇锅、龙凤旗各一对。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拟传位于孙子朱允炆,却看中了皇四子燕王朱棣。在两难之中,曾经出题试探这叔侄才华,题为“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俩接下联。朱允炆对的是“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沉思片刻。对出“日照龙鳞万盏灯”。朱元璋一听,心中暗想:这老四欲夺皇位,野心不小。于是他决定传位给朱允炆,这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传位之际,朱元璋预感朱棣将来必夺皇位,于是密授朱允炆锦盒并嘱咐临危开视,可免大难。后来朱棣真的兴兵谋反,建文帝临危打开锦盒,内有剃刀、袈裟,悟出皇意,便弃位逃走、遁迹空门。往哪儿走呢?他想到祖父朱元璋的一个叔叔曾经在四川崇庆州的光严禅院出家,就逃到这里避难。

建文帝被东厂暗探侦得在古寺的下落后,遂在其禅房壁上留诗一首,诗曰:“沦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主家何在?江河无声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上。青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然后背负行囊,连夜逃走,翩翩消遁在山岭之中,向彩云之南而去……后又潜回古寺,住了10年,死后便葬在寺后高坡上。

“一瓢诗人”唐求

唐求,唐末蜀州味江山(街子镇)人。生卒年已不可考。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唐昭宗时,王建帅蜀,欲聘唐求为参谋。他拒不受聘,后弃官返乡,隐居于味江山中,人称为“唐山人”或“唐隐居”。唐求为人纯悫,笃好雅道,放旷贤达,犹如方外之士。他每次到市集,都骑一匹青牛,到了日暮西沉才酒酣而归,不与一般的人结交,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青城山至今尚存他写的一首七律诗,即《范贤观》,诗云:“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织香梢古道寒。昼傍绿畦薅嫩玉,夜开红灶燃新丹。钟声已断泉声在,风动瑶花月满坛。”记述其清心寡欲、悠然自得。

唐求写诗,或片语,或成联,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数日后即成一首好诗。每次诗成,捻诗稿为丸,投入一大葫芦瓢中。日积月累,诗文颇丰。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无限感慨道:“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乘小舟将诗瓢捞起,可惜诗稿多已浸润损坏,仅得诗数十篇,为其所写诗稿的十之二三,后人因此称唐求为“一瓢诗人”。

这种怡然自得的日子让人好生羡慕!每天日出而游,日落而归,兴致来了写诗作对,还颇有新意的把诗文放到葫芦里,在归仙之际,将这满腹的诗文化作漂流瓶一支,任其流浪,直到了解他的人发现,或者就这样永远漂流下去,好个清心寡欲、无为而乐的浪子!

王小波与农民起义

北宋时期,四川还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农民大多数是茶农。官府垄断当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边茶”贸易,广大茶农在封建官府和地主豪绅的压榨下,生活陷入绝境,很多人只得逃亡。

993年5月,西川青城街子人王小波发动了武装起义。王小波向群众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革命口号,向地主阶级发起了猛攻。“均贫富”的口号既是对唐末农民起义的发展,也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数万人。王小波领导起义农民攻克青城县,“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接着又攻克彭山县,将贪赃虐民的县令齐元振处死,剖开他的肚皮,塞满了他平日贪污来的钱币。这年冬,王小波率众攻打江源县。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幸被流矢射中额头,伤势过重牺牲。在这个紧要关头,起义队伍没有动摇,他们共推王小波妻弟李顺为统帅,继续实行“均贫富”的主张。李顺号令严明,所到之处,把乡里的富人大姓召集来,命令他们如实申报各自所有的财产和粮食,除按人口给他们留下够用的数量外,所余全部征调,发放给贫苦农民,得到人民拥护。李顺领导农民军连克蜀、邛二州,队伍已增加到数十万人。接着,他率领部队挥戈东下,从西南和西北两面向成都逼进,“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994年正月,起义军攻克汉州、彭州。经过浴血奋战,又于5月16日攻克成都。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发展革命形势,起义军建立大蜀农民革命政权,李顺自称大蜀王,改元“应运”,并铸造“应运元宝”(铜钱)和“应运通宝”(铁钱)货币。起义军战士还在脸上刺“应运雄军”四字,以纪念胜利……

古韵悠悠的街子

走进街子古镇,浓郁的文化气息尤为强烈,400米长的青石板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古香古色的吊脚楼、石雕,错落有致,甚是美观。漫步古镇各条街道,大部分都是青石板铺地,目之所及处,无不是青瓦粉墙的川西民居建筑,美人靠、悬鱼、翘角、雕花撑弓精美无比。全镇人文景观二十余处,给古镇增添许多遐想。街子的山、水、桥、树、塔,无不透视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形成了有诗、有史、有画、多姿多彩的旅游胜地,可谓“廊外青山山外镇,江镇如画自留人”。

转自:http://tw.netsh.com/eden/blog/ctl_eden_blog.php?ctlObj=blog_log&iLogID=42554251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