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塔尔寺、青海湖介绍及西宁旅游全攻略-有忌的色影和 |
[游记]塔尔寺、青海湖介绍及西宁旅游全攻略-有忌的色影和 |
2007-07-16 bokee.com |
青海湖鸟岛 我国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的刚察、共和及海晏三县交汇处。它形似鳊鱼,口向西北。东为日月山,北依大通山,南靠青海南山,西邻柴达木盆地。海拔3196 m,湖面东西最长106 km,南北最宽63 km,周长360 km。总面积约4 573 km2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 青海湖鸟岛,座落在青海湖西部湾,布哈河入湖三角洲的顶部,河口的北侧。它包括蛋岛和海西皮,二者曾以水下浅滩相连。表面由散落的石块及沙粒堆积而覆盖。原来鸟岛四周临水,后因湖水退缩及布哈河三角洲的不断扩展,自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向半岛过渡。而今所见鸟岛,已只是一面立于水中,另一面早已和湖滨陆地相连。岛上植被稀疏,仅有零星小花点缀其间。每年春夏季节,鸟类挤得满满的,使人毫无插足之地。 据西北高原生物所李来兴报道,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80多种。既有春来秋去的夏候鸟,也有长年栖居此地的留鸟。鸟岛主要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及鸬鹚。 此外,岛上还有凤头潜鸭、云雀、红脚鹬、罗纹鸭、红嘴潜鸭、翘鼻麻鸭以及大天鹅、秋沙鸭、赤麻鸭等十几种珍贵鸟禽。 在鸟岛上,斑头雁数量最多,是岛上的主人,其巢布满全岛,但主要集中在鸟岛中部。棕头鸥主要集中在岛东北部。鱼鸥数量较少,零星镶嵌筑巢。斑头雁性情温顺,又主要食草,故与主要食鱼的鱼鸥、棕头鸥及鸬鹚都能和平共处。棕头鸥和鱼鸥都主要吃鱼。 这些水鸟每年春末夏初来鸟岛,用树枝、枯草,羽毛及砂石等原料修巢盖房。鸬鹚为了筑巢,常需飞出几十里才叼回一根草。 岛上水鸟一般互不侵犯巢区,然而,当有猛禽袭来,首先由孤雁鸣叫报警,随后大雁、鱼鸥、棕头鸥群起而飞,用身体挡住黑鹰俯冲的道路。 据有关专家分析,青海湖属于新构造断陷湖。在青海湖区的三次新构造上升运动中,鸟岛是在晚更世时期伴随第Ⅲ级夷平面的间歇上升而先后形成的。其基岩由下古生界浅变质岩组成。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0.9 ℃至2.7 ℃。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为12.4 ℃,即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最高气温也只有28 ℃,日平均气温15 ℃。环境安静,天敌极少,是水鸟产蛋哺雏育子的理想场所。布哈河的淡水及其三角洲湿地上的泉水为水鸟提供了充足的饮水资源。布哈河三角洲及环湖一望无边际的沼泽草场为食草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其主要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的现存生物量高达30多万吨。最著名的鱼类要数裸鲤,俗称青海湟鱼。每年五六月间,是湟鱼产卵盛期,也正是各种水鸟集聚鸟岛之时,故有今日鸟岛奇观。 近年来,由于湖水下降,鸟岛连陆,人、天敌及机动车辆直达岛上,加之,人类对青海湖湟鱼的过度捕捞,对岛上水鸟的生息造成了严重威胁,不少水鸟迁居鸟岛附近的三块石,海心山等岛上筑巢。为了保护鸟岛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青海省早在1975年就成立了“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国家也将鸟岛列入全国八大重点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目前,青海湖鸟岛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候鸟研究基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游客前来考察与观光。1994年,青海湖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青海湖概况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后始称青海。藏语称“库库诺尔”,意为蓝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称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北纬36°32′~37°15′之间。有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环绕,湖面海拔3195米,面积4473平方公里,40多条支流汇入其中,湖水蓄水量1050亿立方米。 地质结构 青海湖为构造断层陷落湖,系第四纪早更新世时形成,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属于外流淡水湖,外泄于湟水,与黄河水系相通,至13万年前,由于中更新世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裂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裂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晚更新世气候湿润、补给水量增多,水体扩大,氯离子含量0.001-0.019,是标准的淡水湖。青海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 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1955~1988年湖水水位每年平均下降约10厘米。现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4%。 湖周山地山麓地带的洪积扇、洪积阶地及入湖河流阶地相当发育。滨湖地带分布有多条新、老环湖堤。湖东甘子河口到海晏湾以南分布有金字塔型和新月型沙丘群。 湖中耸立岛屿6座:即蛋岛、鸟岛、海心山、新沙岛、老沙岛和三块石岛。在黑山的东南延线上是蛋岛、鸟岛 和海心山,前两者基岩与黑山同为下古生界变质岩,以水下浅滩相连,分别高出湖面7.6米和32米,面积则分别为0.11平方公里和0.46平方公里。海心山位湖心偏南,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缘整齐陡立,有三级浪蚀阶地,与鸟岛间以断续沙岗和暗礁相连。两者均为中、晚更新世后断块抬升露出水面的湖中孤岛。湖东有新老两沙岛。老沙岛为湖中最大岛屿,面积约11平方公里,高出湖面113米,是湖中沙垅出露水面后经风沙堆积而成。湖西南的三块石岛为湖区诸岛中最小者,由七块三叠统灰岩礁 石组成,实属宗务隆山向湖的延伸部分。 全新世以来,水位下降,湖面缩小。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位年均下降0.10~0.15米,蛋、鸟两岛已于1978 年起与陆地相连成为半岛。湖东老沙岛之南已出现一新沙岛。湖滨东缘还出现了两个脱离母体的子湖──尕海和耳海。前者位东北部风沙堆积区,与湖区以沙丘相隔;后者位东南湖湾,以湖堤和沙滩与湖分隔。 气候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1)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2)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3)水分: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年蒸发量为降雨量的 3.8 倍左右。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4)大风和沙暴: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5)水温: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6)冰情:青海湖因含水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水体情况 青海湖湖水储量742亿立方米,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湖东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积少。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立方米,降水补给15.57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01亿立方米,总补给为34.93亿立方米,湖区风大蒸发快,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立方米,年均损4.37亿立方米。 近1500年来湖水因气候干旱以及湖区农牧用水增加,湖水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9厘米,但这一时期内又有若干小的丰水期。至20世纪50年代,湖水下降进入一个急速期,每年平均下降增至近10厘米,鸟岛成为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恶化,而湖水的换水周期长达20年,水资源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青海湖流域地下水静储量约119.3亿立方米,其中湖西区42.9亿立方米,湖北区40.3亿立方米,湖南区16.8亿立方米,湖东区6.5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3.0亿立方米,仍以湖西区和湖北区占优势,各达6.95亿立方米和4.07亿立方米。 流域河流 青海湖流域面积296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47平方公里,占15.3。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300-400毫米,丰水年来水量约50亿立方米,枯水年来水量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12亿立方米。早些年,流入青海湖的淡水河流共有 108 条,如今入湖河流仅剩5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黑马河、倒淌河等。由于气候变暖、干旱以及农田灌溉用水增多等因素,入湖水量明显减少。目前,青海湖周围 85 的河流已经干枯,其中较大的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黑马河也时而断流。 生物资源 青海湖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颇为丰富,且独具特色。 区域内共有鸟类189种,其中繁殖鸟114种(包括留鸟53种和夏侯鸟61种),属于古北界青藏高原特有种或仅分布于青海境内的9种。兽类36种,分属6目(食虫目、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兔形目和啮齿目)15科,包括有经济价值的18种,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的10种。两栖动物2种。爬行动物3种。以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二级保护动物24种。 青海湖的传说 汉族传说:青海湖本是一眼神泉,当二郎神杨截奉旨讨伐孙悟空时,敌不过那根如意金箍棒,只好逃到昆仑山下的这眼神泉边解乏,架了口罗锅用三块白石顶着烧火做饭,却忘记取水后盖好神泉的盖,刚把盐撒到锅里,泉水已溢成了一片汪洋,情急之下,他顺手抓起了一座山压在神泉上,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青海湖和湖中的海心山,支锅的那三块石头,就是现在湖中的三个小岛,因撒进锅里的盐和水混在一起,所以湖水是咸的。又说很早以前,东海老龙王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是北海王,二儿子是东海王,三儿子是南海玉,惟小儿子元海可去,老龙王想凭借自己力量造一片大海,于是来到青海草原,看到这里广阔无垠,风光迷人,于是汇集了108条河的水造就了偌大个西海,让他的小儿子当了西海王,这西海就是青海湖。 藏族传说:很早以前,千里草原上只有一眼清泉,一块石板盖在其上,泉水长流不溢。周围居住的放牧百姓,饮水后必须把石板盖好,否则将会大祸降临。有一年,吐蕃王朝宰相隆布嘎尔父子逃亡来到这里,儿子饮完水忘记盖石板,泉水便汹涌奔泻出来,越来越大,千里草原变成了汪洋大海,成千上万牧民被海水淹没。此事震憾了天神,天神将印度赤德山岗的峰头搬来压住了海眼,青海湖和海心山就这样形成了。 蒙古族传说:古时青海湖美丽而宽广,但这里的部落头人肆意欺压百姓。有个叫库库淳尔的英雄,解仇释怨,除暴安良,才使各族群众团结和睦,亲如一家。他死后被天帝封为团结之神,保护善良,从此蒙古族称青海湖为“库库津尔”(即库库诺尔)。 青海湖祭海 青海湖最盛大的活动,就是每年农历7月15日举行的祭海。早在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曾赐封西海之神为“广润公”。北宋仁宗庆历元年又加封“通圣广润公”,实行遥祭。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四川提督岳钟琪在青海追击罗卜藏丹津的属下,因找不到水,便祷求西海神赐水,果然从地底下挖出水来。岳氏认为“青海神显灵”,上奏朝延,要求封神例祭。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三月诏封青海“水神”为“灵显宣威青海神”。大规模的具有政治含义的祭海活动起于清代。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开始,正式规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祭海并会盟。并且由清朝政府派人或由西宁办事大臣主持进行。 祭海会盟的场面宏大肃穆、隆重热烈,由最初的蒙古族各旗王公及百姓参加,逐渐发展到蒙古族各旗王公、藏族各部落千百户和蒙藏百姓共同参加。民国时期,附近的回族和汉族群众也参加进来,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盛会。 祭海时向海神供奉整牛、整羊、五谷、果品、洒、哈达等,祭桌上托着红蜡烛,后边陈列着龙旗、御杖。祭礼开始后,奏乐迎神、唱颂歌、宣读圣旨。民国时改为读孙中山先生的“总理遗嘱”,诵读祭文,然后行礼、鸣礼炮,最后将祭品投入湖中。盛大宴会之后,蒙古族王公、藏族千百户参加会盟,会上宣读中央政令、评断调解部落之间的纠纷、商议有关事宜。 祭海会盟历时三、四天,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和娱乐活动,届时青海湖畔悬灯结彩,人欢马叫,人流如潮,帐篷如云,各民族百姓竟相参加。现在,青海湖“祭海”已成为当地开展民俗旅游活动的一大盛会。 青海湖攻略 交通: 西宁到青海湖的旅游车每天早上6点半从火车站发车,西宁到鸟岛的班车每天早上7点45分从长途汽车站发出(长途汽车站位于火车站南250米处),沿途可观赏,拍摄日月山。青海湖。草原,幸运时还能见到雪山.油菜花等美丽风光。车票价格为班车25元,旅游车35元。租车在环湖路上旅行价格较贵,可选择骑自行车,步行和搭便车。 餐饮:到牧民家可喝到地道的奶茶,因为牦牛奶是现挤的。请不要食用青海湖里的湟鱼,它是国家保护动物。沿途有清真饭馆和汉族饭馆,经济餐建议吃清真的牛肉面和汉族的面片汤,每碗5元;也可吃手抓羊肉和卤煮肉品。 住宿:如果不想住在牧民家,沿途,小镇都有小旅馆,价格15元一30元不等,151渔场、鸟岛.西海有不错的宾馆,价格一年四季浮动,夏季标间一般在120元—200元之间。青海湖海拔3200米,一般不会引起高原反应。但是,当地气温要比西宁冷许多,尤其遇上刮风的天气.气温更低。所以,即使在夏季,临行前也应准备一些稍厚的衣服,春、冬两季。更需多带衣物。那里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去鸟岛旅游,考察、拍摄需带好防紫外线用品。如墨镜、防晒霜等。 |
转自:http://dphoto.bokee.com/5330624.html5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