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恍若隔世的旅程(十一敦煌、塔尔寺之行) |
[游记]恍若隔世的旅程(十一敦煌、塔尔寺之行) |
2007-07-16 myroad.cn |
恍若隔世的旅程 轮回千年的幻境 火车上 一觉醒来,火车已经穿过了秦岭山脉,窗外的风景已经与省内的青山绿水大不相同,早已习惯的满目青翠的大山此时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远处只有一脉依稀可见的黄土山坡,在阳光的映衬下,呈现出暗哑的红色;近处,散落着零星的村落,掩映在高高的白扬树下,包谷地中。裂开的土地划出一道道深深的濠沟,露出干涸的黄土,这以前究竟是不是河床,我不知道,纵深十几米,几十米,裂缝平整而笔直,像是用一把巨大的斧头劈开似的,我竟不由自主地舔了舔有点干裂的嘴唇。 阳光肆无忌惮地照射在大地上,透过玻璃窗照在人的身上,偶而竟会有些许的灼烧,在这样的阳光中,竟想变成一只懒洋洋的毛毛虫,蜷缩在阳光下,让每一个毛孔尽量释放。 轮回千年的幻境 脚踩在西夏的地砖上,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八瓣莲花详和而古朴,我与一千多年前的画师是踩在同一块地砖之上的,而我们的灵魂也在透过这样的地砖彼此传递着。 到了西夏的洞窟,画风明显不同,色彩的亮丽,线条的细致大不如前,有说是因为政治经济开始落后,致使文化发展力不从心,想来也是有些道理的。再到后来,清朝时期对佛像牵强的修补重塑,对过去完美的艺术完全就是一个摧毁,佛像呆板的神情,所谓炯炯有神而实则只是用琉璃珠做的眼睛已经流露不出神佛的风彩,只有虚无的空壳与杂乱的色彩。 八个多小时的品味,仍无法让我们对莫高有更细致的咀嚼,八个多小时的品味,仍让我们觉得依然还是走马观花,了解泛泛。我不知道旅行团的两三个小时间倒底能够对莫高有多深的接触,但我知道,无论如何,只要来到了莫高,看过了,听过了,总会在记忆深处留下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第二天,去了敦煌以西的西千佛洞,虽然规模较莫高小得多,只有少少的二十来个窟,而且保存相比之下也差得多,但这里,你能够看到不少唐朝之前的作品,包括西周,北魏时期的壁画,没有盛唐文化的宏大与繁华,但却多了几分质朴与豪迈,线条更显奔放,着色更显夸张,不过当你看到有一个窟中,民国时期的一些涂鸦似的修复之后,那粗陋的线条,幼稚的雕塑是何等的刺眼,一尊佛像背后竟然会出现一只老虎的壁画,是可笑,还是可恨? 穿越坟场的逃票 以前从未去过鸣沙山,月牙泉,但仍会为80元的门票感到不值,不就是几块沙丘,一点绿洲吗?再稀罕也不值得80元一趟吧。所以下定决心逃票。 天不见亮就起了床,出租车拐进鸣沙山下的小村没多久就关闭了车灯,安全工作做得是不错的,但刚进坟场,车也基本没法再往前开了,面对沙漠地带,没有车灯,车子也不敢再前行了,我们不得不开始了坟场穿越之旅。十月敦煌的清晨透着丝丝的寒意,因为距离敦煌最近的火葬场也是在几百公里开外的嘉裕关,因此,这里的人们基本都是“沙葬”的,尸体拉到戈壁滩上,挖上一个浅浅的坑,埋了,堆上一个小沙包,立上一个小石碑也就算是了,而这个坟场的墓地就是这样的七零八落,走在沙地上,你不知道你这一脚下去是不是可能就踩在了某个尸体的上面,现在回想起来,在这样的一个灰蒙蒙的清晨,两个黑影穿梭在墓地之间,是何等的一个场景呢? 七点钟,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我们已经跋涉在鸣沙山上了,徒步上山显得是那么的吃力,看着前方骆驼驼着的游客渐行渐远,我们拼命想追赶,但每抬起一脚,落下去后又深深陷进了沙里,前进一大步,后滑一小步,费了老半天的劲,回头一看,走得距离并不是很远。不过,行进途中,当你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到几抹霞光如彩链般挂在半空,悠悠的蓝天不见一丝云彩,这样的美景,什么劳累都会被抛在了脑后。 太阳渐渐跃出山尖,阳光肆意倾洒在沙山之上,暖暖的阳光驱赶着寒意。漫步行走在鸣沙山山脊上,远处是漫漫黄沙,起伏的线条是如此的柔美,像少女的腰线,让你想用手去轻轻抚摸,去感受那起伏之间的柔软…… 看到月牙泉的时候,虽然旁边已经有了非常娱乐化的滑沙项目,但在你一眼看到这茫茫沙漠中的一小块绿洲时,这一小块绿洲就如明珠般镶嵌在大漠之上,你仍能够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激动。 急行军 早听说在敦煌买火车票很难,一般卧铺票基本上是被旅行社包完了,个人很难买到,一般得多加几十块钱才行,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实际竟然是怎么的难。几乎跑遍了敦煌,加钱也没法弄到一张卧铺,而先前查到的一班下午出发,清晨抵达兰州的火车早已取消了,只有唯一一班晚上十一点四十几分的火车。为了不影响后几天的行程安排,仍然还是买了硬座的票,做好了坐着顶一晚上的准备。 敦煌市区离火车站非常远,其实应该说他那是没有火车站的,只有一百三十公里开外的柳园才有,呼啦啦一个半小时的出租车在戈壁滩的风驰电掣,到火车站的时候还是差一点错过了进站的时间。因为硬座人多,放行李的空间有限,于是乎又是背着背包的一路狂奔,先前还空空如也的硬座车厢倾刻间就被人潮挤了个满满当当,来不及回神,先把背包往行李架上一扔,老公又冲向列车的中部,去询问补卧铺票的事宜,我则留守阵地,任务就是坚守住这块领地,作好最坏的打算。看着不少的人还拿着站票,心里多少有些庆幸,毕竟在这车厢之中,还有一席之地,总不至于站着一直到明天中午吧,那样出来游玩就不是玩而是活受罪了。 距离开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一个背包的男孩儿拿着站票有点急切地指着老公的座位向我询问:这位子有人吗? 正当我想告诉他有人的时候,老公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穿过拥挤的人群回来了,他拍拍那男孩儿的肩膀说:你先坐这吧,我们补到卧铺票了,马上就走。那男孩儿很是感动。突然,我有一种得道升天的感觉,不是优越感,只是觉得很庆幸,不至于坐着顶到天亮,顶到中午下车,能够好好休息,能够睡上一觉。 其实,一般来说,火车卧铺不是非常时期,并不是特别的紧张的,只要上车之后迅速到列车中间部位的车厢,找到列车长,咨询一下空铺的情况,一般还是能够补到卧铺票的,出来游玩,更多的是应该去体会路上的风景,而不是去一味地折磨自己的身体。 btw:早晨起来,才看到,原来中铺、下铺睡的全是新疆mm,很漂亮,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哈萨克族的,可能是赶着回学校吧,在她们清理皮箱的时候看到里面不少漂亮的民族服饰,很羡慕啊,老公的眼睛都看直了(不知道是看衣服还是看mm呵)。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说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得不先说明一下: 包车的师傅说从未有这么早去塔尔寺的人,也没听说过什么早课之说,我心里其实是有一点发怵的,但既然已经决定了,也懒得再改了。 我们进的第一个寺院是祈年殿,很小的一座殿在巨大的古树庇护之下,在这样一个清晨显得是那么的幽静,大门左侧的小屋子里,一个喇嘛敲着鼓,颂念着听不懂的经文,近处,时而伴着几声清脆而又婉转的鸟鸣,我被深深地吸引,惊呆地说不出一句话来。大殿之内,菩萨端座莲花之上,纷繁的雕刻,玲珑精致,金碧辉煌。 最令我郁闷的事情发生了,我的mp3怎么也进不了录音功能了,当时真是想把这破玩意儿扔进臭水沟了。是上天不让我把这天籁之音带走么? 在朋友口中,塔尔寺是一个很商业化的寺庙了,但清晨的寺院,依然还是那么纯净,我没有嗅到他的商业化,只闻到他浓浓的酥油飘香。 太阳出来了,照在大小金殿的金瓦之上,泛着金光,是那样的夺目,游客也开始多了起来,我们穿梭在寺院之间,躲避着摇着小旗的旅行团队,去静静体会塔尔寺的本味,走得累了,索性就坐在殿前台阶之上,晒会太阳,洗个日光浴,被暖暖的阳光包围着,看着身边一样有着些许慵懒的喇嘛,竟想傻傻地笑。 塔尔寺三绝已经不用着笔太多了,知道塔尔寺的人就不会对三绝陌生,我对堆绣、壁画与酥油花的技艺并不是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壁画,在去过了莫高之后,再看塔尔寺的壁画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只是觉得天然的颜料,是显得够新的。 附记:在塔尔寺其实是很容易躲开人流的,首先要去得早,在游客还没大量到来之前就把小金殿、祈年殿等前面的殿看了,游客来到之后,你已经在后面的度母殿那一带了,那么基本上在你所欣赏的殿内你就看不到什么游客了,你就可以独自一人去静静地品味。 唤礼辞的召唤 我对伊斯兰教与穆斯林文化长久以来就只是停留在不吃猪肉上面的,然后知道有着这样宗教背景的国度大都一直以来都是不太安宁的,而在今天,才真正有机会近距离地去接触伊斯兰教。 礼拜大殿前一片开阔地,划出一道道整齐的横线,据说也是为作礼拜用的,这里最多的礼拜人数曾达到过15万人,可以想像,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礼拜大殿其实是一座很传统的中式建筑,琉璃瓦的屋顶,其实更像是古时富人家的大宅子,大殿上悬挂的牌匾上有蒋中正的题字,也有白崇禧的题字,一个一个全是国民党的高官啊。 清真寺老实说没什么太多的看点,因为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是无形无象的,更多的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里看不到什么雕塑、壁画。但仍能体会到他的文化。 烤羊肉与酸奶 这一路旅程下来,肚子倒是一点没吃亏,美食到处都是,只是恨自己的胃太小,装不下这么多的东西。 而在西宁,因为肥肉不肥,串在串上也较小块,使得整串羊肉显得略有老态,不够鲜嫩,这滋味嘛,自然就差了一层。 我和老公出外旅游,都是喜欢逛当地菜市的人,因为在菜市中,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当地人真正的生活,他们爱吃什么,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吃的,而在敦煌与西宁,菜市也是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作者:25510138 |
转自:http://www.myroad.cn/travel_notes/252872/7528774.html2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