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循化 |
[游记]循化 |
2008-05-22 sina.com.cn |
循化 黄河从贵德流出来后经松巴峡便进入了循化境内的积石峡,她在循化拐了一个弯,留下一湾清水,养育了吃苦耐劳的民族--撒拉族。在撒拉族同胞的注视下,母亲河从此离开了青海,一路奔腾向东,正是从这寸草不生的积石山开始,黄河开始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携沙带石的黄色河流。 说循化,就不能不说美丽的民族--撒拉族。这是青海特有的一个民族,他们以心灵手巧、吃苦耐劳以及俊美的长相而著称。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的后裔,唐代时住在中国境内,后西迁中亚的土库曼斯坦,目前在全世界仅存80万人,在中国有9.8万。作为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循化就有近8万撒拉人。 相传700多年前,尕勒莽、阿合莽兄弟率18个撒拉族人牵了一头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清水、泥土和手抄的《古兰经》,向东进发,寻找和故土一样湿润肥沃的土地。辗转来到循化时骆驼走失了,待他们找到走失的骆驼时,却发现这富有灵气的动物已卧在一眼清泉中化为白石。众人在此试量了水土,发现与自己从家乡带来的水土完全相同,便决定留下来。从此,骆驼泉、骆驼石与黄河水一起,养育了出色的撒拉人。 或许,许多人听了这个明显带有神话色彩的迁徙传说并没有什么想法,但我却能从中体会到撒拉族先祖的智慧。先从草原西迁到中亚,然后又历经艰险回迁到青海,故乡的泥土、神奇的骆驼,其实只是后人的添枝加叶。从务实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主动生存。如果说唐朝时期的西迁是出于军事原因而被迫的话,元朝的东进便是主动寻找生存的乐土。所有民族,如果不想消亡的话,就需要主动,主动与其他友善的民族融合,主动离开已经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主动抛弃不合时宜的习惯和风俗,主动创造一个更加有生气的生存乐园。而很多历史上消失了的民族,往往就是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 在循化,不同民族的村落沿路分布,路人衣着打扮迥异,有的带着穆斯林的白帽,有的穿着宽大的藏袍,更多的是穿着便衣的年轻人。令人惊叹的还有宗教寺庙,短短几公里的路程内清真寺、藏传佛教寺庙和道观相安无事。听说在这里,喇嘛庙有庆典时,会邀请道士等异教徒前去观礼,而在道观有重大活动时,喇嘛及穆斯林也会前去祝贺作为还礼。整个县城,洋溢的是一种温暖平和的气氛,有人把循化称之为高原上的童话世界,恐怕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美丽的风景、美丽的人,更重要的应该是这里朴素包容、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68a0601000491.html3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