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鱼夫游记——从日月山到青海湖

[游记]鱼夫游记——从日月山到青海湖

2007-07-16    netsh.com

日月山和青海湖是青海的两处景观,出西宁市沿青藏公路可达。青藏公路始建于1950年,1954年通车,道路平坦,没有收费站,上路之后汽车可以保持一种速度飞驰。

前行不远就进入山地,公路两旁的山岭上不见一棵树,却长满了牧草,大群的牛羊正在草地上吃草。此处属于高原湿地,在山上的草丛中布满了一个个的小洞,时常会有老鼠从洞中出来,飞快地窜过公路,迅速消失在草丛之中。在这种高寒、潮湿的山地,老鼠保持着惊人的活力,繁殖力强,对草地的破坏力大,科学家们根据老鼠的这种特点,制造出了一种藏药,专门治疗风湿病,疗效相当好。

沿青藏公路,不时可以见到单个或一家前往西藏的朝圣者,他们三步一拜,九步一叩首,沿着公路向拉萨走着,那是一种使人震撼的虔诚。没有人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他们却一丝不苟地做着,对任何人来讲,这样做几天可以,但是他们中有的人往往要走一年甚至更长,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以这种认真的态度叩拜,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啊。藏民经常是经过几年的积累,然后带上全部的家当和财物到西藏朝圣,白日上路,晚上就近到藏民家住宿,当拉萨后把剩余的资产全部捐给寺庙。然后返回,路上经过藏民家时,食宿都是免费的。

在通向日月山的路上有一条倒淌河,相传是由文成公主的泪水汇成,当时河水涓涓流向东方,文成公主怕家人看见,故请求上苍将其改道,使之成为向西倒淌的小河。

快到日月山时,鱼夫等人被山峦、草地、牛羊所组成的景色等吸引,停车下来把这一切摄入镜头之中。忽见从山上奔下一群人,手中牵着牦牛,速度相当快,转瞬间人、牛到达跟前,原来他们是在争相揽生意,请游客骑牦牛上山。鱼夫对牦牛印象最深的记忆停留在电影“红河谷”里,那只美丽的白色牦牛最终为了保卫主人而献身,然而眼前的这些牦牛的毛短、色黑,显得脏兮兮的,找不出一点让人喜欢的理由。

到达日月山是早晨的八点多一点,早是八月天,这里的早晨气温大约仅有五度左右,鱼夫等人仅着一件衬衣,下车后个个冻得浑身发抖。租了一套厚厚的藏袍,带的帽子,脖子上围上一条哈达,俨然成了一个藏民,索性在日亭前留个影。在日亭公园里,还骑了一次牦牛,是一第纯白色的长毛牛,连眼睛都被长毛遮盖住了。

日月山的由来要追溯到很久以前,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松赞干布为迎接文成公主,专门在这里修筑了宾馆并亲自接文成公主进藏,因此也形成了日月二山。在日山上有碑文记载了当年的和亲史,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联姻,对藏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加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月山则成为藏族举行集会和祭祀活动的场所,祭祀台上挂满了彩色的条帆,在风中飘舞着。

下了日月山,驶入一段平坦道路,公路两旁都是土墙围起来的草场,土墙约有一米高。一般在丰草期,以放牧为生的藏民都把牲畜赶到山上去,在漫长的冬季严寒期,则要靠自己的牧场里的草维持牲口的食养,因此对草场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草地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气,间或有一块黄色的油菜花,点缀着这片广袤的草场。

转过弯来,突然发现在绿色的边缘——天边处露出一条细长的光亮带,随着车行该光带逐渐变宽,最后一望无际的青海湖进入眼帘。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3195米,面积4600平方公里。有趣的是青海湖虽为一咸水湖,但是在湖边附近挖个坑,出来的却是淡水。青海湖盛产无鳞湟鱼,该鱼因属冷水鱼类,生长极其缓慢,肉质也十分鲜美。湟鱼曾被称为“救命鱼”,据说在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时期,湟鱼竟成了当地人的主食,该鱼产量很大,一斤仅卖六到八分,是牧区牧民的救命食物。青海湖因地处高原,盛夏季节气温也很低,鱼夫到达时,云霁初开,伴随着阵阵微风,寒意尚存。为御寒,买了一些烤湟鱼来吃,以图增加热量,湟鱼味略腥,烤时上面放些辣子,味道确实不错。

湖边有一个长堤,伸入湖中,有些类似于青岛的栈桥,用于停泊船舶。站在长堤上,在微风中观赏着无边的湖水,似乎是回到了大海边,因为那时的感觉与海边无异,所不同的是此处湖水清且涟漪,不似海边波高浪大。湖边有游船,可在湖中游缆,亦可乘船到湖中鸟岛。鸟岛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生活着上万只各类候鸟,每年的5-6月份是观鸟的最佳季节。由于去的不是时候,因而鱼夫等人也没有上船一游。

湖边到处是招缆生意的儿童,男孩子们多骑在马上,看上去还没有马高,见到游客到来就会策马奔来,笑嘻嘻地问是否要骑上马走一圈?女孩子们大多牵一只白色或黑色的小羊膏,她们身着艳丽的藏袍,与小羊膏均可以成为游客的道具,照一张像要一元钱。小羊膏肉呼呼的,抱在怀中不一会就感到热呼呼的体温传过来,但是并不是很好抱,有些人基本是连抓带揪的,才完成了与小羊的合影,日后照片冲出来倒成了虐待动物的证据了。

可能是天气严寒所致,每个儿童的脸上都有冻伤,原本一张红扑扑的脸上,两腮却因为冻伤而发黑。他们都会讲普通话,向我们解释他们是利用假期的时间出来挣点学费,否则可能会因为经济问题失学,此理由让很多游客都不自觉地产生了同情心,本不想骑马的也骑了,不想照像的也照了。还有一个游客,看到三个小女孩特别可爱,拿照相机朝她们比划了一下,看到背景不好并没有照,却不料被这三个女孩缠了很长时间,说是既然把她们照到相机里,就应该付费,真没想到小小年纪已具经济头脑了。
后来才知道,这些小孩子都受雇于某些大人,由一些人把他们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马匹和小羊,并教他们一些应付游客的话,当然了,挣了钱也要先交给大人。我们曾把一些未吃的面包和矿泉水送给一些小孩子,没想到很快就被大人拿去吃掉了,那些小孩子只有看着别人吃的份了。

离别青海湖时已近中午,归途中在一家名叫“默罕默德”的餐馆吃手抓羊肉。手抓羊肉烧得很好,几乎没有什么膻昧,但很肥腻,即使沾着作料也让人受不了,必须同时饮用当地的一种红色的茶,此茶掺有奶,略有咸味,喝着茶吃着羊肉,胃口也好了。一顿饭吃了不少东西,六盘不同的炒菜,一种很厚很硬的饼,最后还喝了面条,一结帐每个人平均不到五元钱,这也是老板所说的和气生财、薄利多销。老板看上去文质彬彬,普通话讲得很好,一问之下才知道是个上海人,与鱼夫同行者中,恰有一位是从上海来的,突如其来的上海方言,让老板精神一振。原来老汉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57年被打成右派,才二十三岁的他便逃至青海,后来娶了个回族妻子,四个小孩也算是回族,他们的生活一直过得很苦,前几年开了这个餐馆,生活逐渐富裕了,老汉首先是把小儿子送到西宁去读电视大学,算是了却了老汉这个大学生的一个心愿,下一代好呆好出息了一个大学生。老汉去年还回了一趟上海,可惜父母均已经去世了。

在青海,汉人和藏、回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都能很和睦相处、共同生活,这与当年文成公方的远嫁吐蕃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民族之间的通婚也是常事,他们在延续着和亲的佳话,共同建设着自己世代居住的美丽家园。

转自:http://bj3.netsh.com/bbs/95723/messages/872.html41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