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但丁与志摩的境界 1274年,9岁的但丁,初遇8岁的贝雅特丽齐,贝氏的美丽便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上。18岁的时候,但丁开始作诗,抒发对贝雅特丽齐的爱。贝氏在2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但丁非常悲伤,把写给贝氏的爱情诗,用散文连缀在一起,构成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新生》。 9岁时初遇贝氏的感受:“这个时候,藏在心底的精灵强烈地颤抖起来,就连很微弱的脉搏里也有了震动。” 638年,即1912年,徐志摩“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在英国认识了“中国第一才女”、“人艳如花”的林徽因,于是“吹了一阵奇异的风,照着了奇异的月色”,诗人的“自我意识”被拨动了,“发现”了康桥,找到了诗(见《新月派诗选》36至37页)。诗情像“山洪暴发”,“生命受了一种伟大力量的震撼,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见《新月派诗选》第9页)。 /头戴一顶开花帽,/身上带着铁链条,/在光阴的道上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譬如《翡冷翠的一夜》:“这阵子我的灵魂就像火砖上的/熟铁,在爱的锤子下,砸,砸,火花/四散的飞洒……”譬如《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你不信时一刀拉破我的心头肉,/看那血淋淋的一掬是玉不是玉;/血!那无情的宰割,我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