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桑给巴尔简史(一)

[游记]桑给巴尔简史(一)

2008-06-27    sina.com.cn

一、公元974年以前的概况
近年来,在肯尼亚和坦朵桑尼亚多多处考古发掘发现,二、三百万年前,已有人类祖先本栖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大约农公元前二千年,东非的先民们已迈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已开始使用独木舟,穿过仅36公里.的海峡,抵达桑给巴尔和奔巴岛。由于岛上气温较高,死冻死之虞,再加上水源充足,不足食物,是理想的栖息地,于是他们就定居了下来。他们把小木棍编成网状,插在地上、涂上泥巴,留下门窗,加上屋顶,就建好了能避风雨的住室。
定居下来的先民们,主要以打猎、捕鱼、放牧、采集果实为生。后来也逐渐开始偿试农业种植。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几个文明古国的船只利用季风航行于海上,偶尔抵达,了桑,奔两岛。初期,因船吨位不大。抵两岛的次数,也不多,尚未对散居在两岛各处的先民们造成大的影响。 
桑、奔两岛的先民们主要是来自非洲大陆的班图人。他们也逐渐组成了以部落头人为首的若干部、路。所谓头人。其实就是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
大约在公元元年前后古希腊托勒密王朝控制了埃及、开始发展红形及北印度洋的海上贸易。罗马帝国时期,这一贸易活动更趋活跃。由于桑给巴尔地处海上要冲,与外界交往逐渐多起来。在桑给巴尔留发掘出托勒密王朝和古波斯王朝钱币、证明桑、奔两岛与外界接触已较频繁。
公元五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的居民为躲避战乱,开始向包括桑给巴尔在内的东非沿海地带移民。比如,七世纪末、波斯苏丹王苏莱曼与阿曼苏丹王交战,阿曼人战败。波斯人曾把大批阿曼人驱赶出阿拉伯半岛,包括桑、奔两岛在内的东非沿海成了他们的首选地。 
当时,贩卖象牙和奴隶已经开始。公元九世纪在巴格达曾发生过规模不小的奴隶暴动。可以推断,做为东非桥头堡的桑、奔两岛,已开始被卷入奴隶买卖活动之中。由于阿拉伯人、波斯人移民的增多和商业流通的发展。铜、铁器的输入,极大地促进了桑、奔两岛的级济发展。

二、桑给帝国时期(975年。。。1503年) 
公元975年,已伊斯兰化的波斯设拉子地方的王子哈桑·伊本·阿里,为躲避战乱,带着他的六个儿子,来.到了东非海岸。他们到达东非沿岸初期,处境十分艰难。当时东非沿斥居民尚少,且处在原始社会阶段。阿里家族就用大量的布匹,换取了落脚地。他还让儿孙们娶土著酋长和之女为妻,以联络感情。经过若干代,阿里家族依靠知识和文化上的优势,逐渐统一了北起拉木岛(肯尼亚境内),南至科摩罗岛的东非沿海诸岛和大陆沿海低地。他们把基尔瓦做为首都,建立起了桑给帝国。桑、奔两岛就是该帝国的重要领地。
桑给常国以农、牧、渔业为主要经济活动,但商业已相当活跃。从出土的一些钱币作坊规模可推断出其贸易活动的活跃程度。
当然,桑给帝国本身尚没有先进的造船工业,自造的船的吨位有限。吨位较大,从事远洋航运的船,主要为阿拉伯和印度商人所垄断。桑给帝国远洋出口物品有象牙、黄金,同时贩卖奴隶。主要进口中因丝绸、瓷器和阿拉伯的武器。桑给巴尔此时已开始成为某些商品的集散地。每年12月、1月、2月,各地客商云集桑给巴尔,互相交换被此需要的商品。桑本地、人购买一些外地产的席子。桑给帝国其他地区的商人主要是购回粮食、布匹等。从出土文物可发现,居民们对中国瓷器特别钟爱、他们把某些漂亮的瓷器镶嵌在墙壁和柱子上。十三世纪的一位阿拉伯旅游者在游记中写道,桑给巴尔人很富足,他们身着棉、丝制品。妇女都戴首饰。
帝国臣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从出土大量清真寺遗址可证实。伊斯兰教在当地已相当普及。但当地居民去清真寺的奴隶的子女仍旧为奴,并归安家所有。
桑、奔两岛的酋长制度从十二世纪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下半叶。
波斯设拉子人统治了东非五百余年,虽留给当地人民带来了苦难,但客观上也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了东非的历史进程。虽设拉子人与当地人融合多代,似他们仍自称设拉子人,以至20世纪50年代成立政党时,仍以设拉子命名。
十五世纪初,明成祖朱棣多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曾抵达过桑给帝国的蒙巴萨港,对促进中国、非洲人民的交往,作出过重大贡献。
由于苏伊士运河尚未凿通,来福枪尚未传入东非,欧洲强国也未灾现绕道好望角的航行,所以远弹侵略分件尚不兵备,这就使落后、松散的桑给帝国得以存活万百年之久。

三.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1503——1652)
葡萄牙殖民者在1498年完成了绕道南非好望角,进入了印度洋的航行。这样他们凭藉船坚炮利,打破了数世纪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称霸东北非和北印度洋的格局。1503年,包括桑.奔两岛在内的东非重要港口落入葡人之手。桑给帝国的波斯人和土著酋长们曾经进行过抵抗。但均以失败告终。葡人主要的统治方式是设立葡人总督,保持当地的大酋长制度,为其所用。伤总督要求大酋长代为收税,一半自用,一半上缴。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为了其远洋侵略和远洋贸易顺利开展,葡人在桑、奔两岛扩建了码头、船坞、食品加工厂、机械修理厂等小工厂。为了传播基督救,葡人还建了一些教党。商业方面。葡人主要是从非洲掠夺象牙、黄金、玳瑁,从远东中国购进丝绸、茶叶、瓷器,从东南亚购进香料。当时的桑给巴尔,成了葡人货物的集散地和过往船只的后勤供应基地。
1643年,已经衰落的葡萄牙人被新兴的阿曼苏丹国赶出了阿拉伯半岛。1652年阿曼苏丹赛义夫率领战舰强攻桑给巴尔,处死了包括荷督奥古斯都在内的苟殖民者,把葡人势力超出了桑、奔两岛。葡人在桑、奔两岛共统治了150年,在伊斯兰教的前后夹击下,基督教的影响被削除得所剩无几。1698年葡萄牙人被强大的阿曼苏丹国彻低赶出了东部非洲。

四.海外堡垒(1652——1832)
阿曼苏丹战胜葡萄牙人后,建立赵了北起摩加迪沙,南至莫桑比克北界长达数千公用的沿海低地和沿海岛屿的海外领地。随着各地的被征服,阿曼苏丹任命了许多王族子弟为各地官员。如马兹鲁伊驻蒙巴萨,纳伯哈尼驻贝提岛,赫斯驻桑给巴尔等等。不久又在桑给巴尔派驻了常驻军。从这时起,桑、奔两岛逐渐成为阿曼苏丹诲外领地的战略要地和海外堡垒。它对莱些常驻海外又居心叵测的官员,起了极大约震慑作用。1739年驻蒙巴萨的马兹备伊活人宣布独立,贝提答地官员纷纷效仿。此时,因内战而日渐衰落的阿受苏丹田王已无暇他顾,但对桑给巴尔却一直狠抓不放。当家巴萨叛军进攻弟岛时,常驻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叛军无功而返。在此后近。-个世纪当中。桑给巴尔做为阿曼苏丹王海外堡垒的地位始终未动摇过。
阿曼苏丹在统治桑、奔两岛期间,仍旧利用了当地人的大酋长制度。他们与大酋长共同签字,由大酋长代征人头税,每人每年交二元,大酋长可留一半自用。
阿曼统治时期,本来只贩卖少量奴隶供巴林人采珠需要,但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法国人为了升发毛里求斯和留尼旺,美国为了开发西部,桑、奔两岛种植丁香成功,都急需大量的劳功力。于是阿曼苏丹就强化了其野蛮的贩卖奴隶活动,桑、奔两岛就成了买卖奴隶的集散地。
现在仍存在的奴隶关押灾(即被押上船之前的落角处),府间不足二十平方米,却要挤进几十人。奴隶们只能身贴身站着。被赶进船舱后,虽然活动余地大些,但饮食极差,空汽污浊,再加上气温高,身体抵抗力稍差的奴隶都难逃厄运。能活着抵达目的地的奴隶不到五成。奴隶贩卖活动一直延续到1890年前后才被迫停止。

五。赛义德重震朝纲(1832——1856)
阿曼苏丹赛义德是个颇具雄才大略的人物。他1791年出生。1804年其父阿赫默德苏丹逝世,由其堂兄即位。但两年后赛义德刺杀了其堂兄,自己当上苏丹,时年仅十五岁。在以后的二十年里,赛义德苏丹主要是忙于统一阿曼境内各首长国和抵抗沙特阿拉伯的入侵。1828年赛义德看到阿曼水土基本稳定后,便亲率庞大的舰队去平定其海外领地的反叛者。经过激战,征服了叛乱者。1832年他把首都移到了桑给巴尔。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还曾想征服马达加斯加岛。他向马岛格林女王求婚,女王婉拒,但允把一公主嫁出,阿曼王未同意。五年后马岛女王接受阿曼王赛义德的保护,每年向阿曼天纳贡三万元。但1840年,马岛转而接受了法国的保护。
塞义德苏丹迁都桑给巴尔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桑战略位置重要,港湾适合停靠大吨位舰只。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里常驻了数目可观的阿曼守备军。对巩固其西印度洋密友地位至关重要。二是桑具有商业优势。当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开凿,欧洲开柱印度洋和远东的商船必经非洲东海岸,而桑岛有纯净的饮用水和食品可作补给,这给阿曼带来了重要商机和巨大财富。
塞义德非常重视发展农业。他大力提倡种植丁香树、椰子树,引种水稻。这使桑、奔两岛的丁香产量大增,曾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桑岛很长一段时间有丁香之岛的美誉。他还使桑岛成为各国货物集散地。他从非洲大陆掠夺象牙、兽皮、苛巴脂(制漆用),以及奴隶,换回欧洲产的棉纺织品和武器。他还鼓励阿拉伯人移民东非,客观上促进了东部非洲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赛义德与英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他清楚英国是得罪不起的。这表现在废除贩卖奴隶问题上。英国人逼迫他签定了-系列协定,以最终废除贩卖奴隶制度。
赛义德鼓励发展与欧美的商务关系。1833年,英国在桑给巴尔建立了总领事馆。840年赛义德曾派遣远弹货轮前往纽约。1841年英国人在桑设立了总领事馆。1844年法国人在桑设立了总领事馆。
1856年10月19日,赛义德死于归国途中的战舰上。他有三十六个子女,这给其死后国家分裂埋下了导火索。

六、独立的桑给巴尔苏丹国(1856——1890)
(1)
赛义德逝世后,出现了众兄弟争夺继承权的场面。赛义德长子苏瓦尼以其长子身份和长期演掌管旧都为由,想成为当然继承人。驻桑给巴尔的马吉德虽理亏,但却以掌握绝大多数战舰有恃无恐。赛的另一个儿子巴加西也跃跃欲试。想争夺桑给巴尔苏丹王位。但主要还是苏瓦尼与马吉德之争。其激烈程度几乎发展到开战的边缘。英国派驻印度总督阿瓦德从英国利益出发,制止了两兄弟火拼。于1871年,提出仲裁决定,苏瓦尼主阿曼本土,马吉德主阿曼海外领地,成为两个独立国。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648b3010008qi.html25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