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文物径及聚星楼景区景点介绍: 屏山文物径位于新界元朗屏山乡,蜿蜓于元朗坑头村、坑尾村和上璋围间,长约一公里。聚星楼乃屏山文物径上多座重要古迹之一,极具历史价值。 历史背景 屏山文物径所处的屏山乡由八条主要村落组成(包括坑头、坑尾、塘坊新村、桥头围、洪屋、灰沙围及上璋围),是新界五大族之一的邓氏分支,早于宋、元年间(即约公元十二世纪)已经定居于此。 锦田邓族开乡祖先邓符协生有两子:长子名阳、次子名布。公元1216年,长孙邓元祯开始在屏山定居。该房子孙设私塾,开馆研习诗书,学子读书风气旺盛,科第辈出。随着邓氏家族不断繁衍,屏山乡亦不断发展。现时文物径很多历史建筑都是由邓氏家族于明、清年间兴建,但由于年代久远,各建筑物的实际创建年份难以考究。可以肯定的是,屏山乡现存的历史建筑,包括祠堂、书室、家塾、古塔及古庙,见证了屏山邓氏家族及新界的历史和社会发展。 屏山文物径将多座典型中国传统建筑物连接起来,信步可达。文物径沿线的独特古迹包括邓氏宗祠(全港最大的祠堂)、上璋围、觐廷书室、洪圣宫、杨侯古庙及其他多座传统建筑,其中聚星楼是本港现存的唯一古塔。 聚星楼位于屏山上璋围北面。有关其兴建年份众说纷纭,有说早于1486年由邓氏家族第七世祖邓彦通兴建,有说建于清代初年。 聚星楼原名魁星塔,又名文塔,该塔主要以青砖麻石砌成,塔身呈六角形,原高七层,塔基位于一矮台之上,后来因风雨侵蚀,上面四层经已塌毁,现时只剩下三层。《元朗风物志》注,相传聚星楼是一座风水塔,学者亦指出建塔目的主要可能为「挡北煞、镇洪水」。亦有说法指在明清两代,屏山邓氏人才辈出,每能在科举中金榜提名,实有赖聚星楼中所祀奉之魁星庇佑。无论如何,这座全港唯一仅存的古塔具有珍贵的历史意义,值得一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