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那一年发的帖子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仓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 金色的阳光照船帆 紧摇浆来掌稳舵 双手赢得丰收年 白桦林里人儿笑 笑开了满山红杜鹃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我是找到这首很老的《乌苏里船歌》,听完后上路的,我幻想着在乌苏里江渔船上一边看着渔民撒网一边躺着晒着太阳,不管了,先买张火车票到火车能到的地方,虎林站。总听起别人说“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看了才知道原来让人惊叹的景观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农业也是一道壮丽的风景。一望无际的金黄,看不到像南方田里那样劳作的人,全是大型的收割机,见得最多的就是农场边上堆着的南瓜,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全是堆的南瓜。只可惜只是在火车上一晃而过,没有机会拍下好的照片  边境公路(虎林-饶河-抚远) 通常人,应该是正常人去抚远都会选择先到佳木斯,然后一马平川走高速到抚远,只可惜我是个神经病。我选择了沿着乌苏里江修建的边境公路一路向东。火车到虎林已经天黑了,找了个小旅馆住一晚,才10元,让我欢喜的是这小小的10元店中居然还能收到湖南台和洗热水澡。第二天起得很早去排队买到饶河县的汽车票,速度要快,一天就发一趟车。盼到中午终于要车了,我拨开车上站满的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话说是边境公路,其实就是一条泥巴道,车子在乌苏里江边的各个小村庄间游走,车里人又多,外面车动灰起,尘土飞扬,根本不敢开窗,买票的时候据说是空调车,亲身经历才知道就是乡村公交车,招手即停,一喊就下,一路都有人在不停地上不停的下。到饶河又是晚上了。我找了个地方住下,然后去参观这座城市。饶河也是依乌苏里江建起的一个口岸县城,很干净,走到城的边上就到了江边,晚上看不清对岸的俄罗斯了,只剩隐约可见的灯光和江水拍打河岸的声音。 天亮赶路,这几天的辛苦终于可以在第三天释怀了,终于到“东方第一县”抚远了。 抚远的国际车站 抚远的车站很有意思,国际部分只有冬天才开启。待冬天江面结冰,大客车就在冰上行使来往在抚远与哈巴罗夫斯克之间,平时就只有坐船了。  抚远的鱼市 乌苏里江除了盛产大家都知道的大马哈鱼,还有一个就是鲟鳇鱼,鲟鳇鱼很大,他们买鱼肉时就像买猪肉一样,挑后丘,挑臀尖……然后过秤  抚远-抓吉-乌苏镇 去抓吉徒步吧,这样你可以让你的心一下子平静得像这三江平原的湿地一样安静。夜里走在这条沿江的路上,只有月光洒下来当作路灯,一边走一边可以听到野鸭子跳进水泡里的嬉戏声,小青蛙喜欢爬到路面上来晒月光,不过这可有点不好,偶尔过上一个拖拉机,就听见“bia ji”一声…   中国的第一屡阳光 乌苏镇,镇上只有一户居民和驻守边防的解放军官兵。随着旅游业的开展,还开起了唯一的旅店。几乎就没怎么睡,因为为了看日出,因为太阳出来得太早了。我2点就起床守候在了江边,冻得我鼻涕乱流。过不了多时就看见黑瞎子岛(去年收复了,现在已经是中国领土)那面开始变成橘红色,我真想好好的描述一下这壮观的日出,但是又想不出伟大的词语,只好借用了莫奈的《日出印象》,拂晓时分,一轮红橙橙的太阳缓缓升起,挣扎着冲出平静的水面,奋力地划破浓浓的晨雾,露出自己的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