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哈尔滨之行 |
[游记]哈尔滨之行 |
2008-04-07 sina.com.cn |
大中小 7月23号——28号,由浙江省委主办、浙江省委宣传部、嘉兴市委承办的“开天辟地——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图片展”,继北京、杭州展出后,来到哈尔滨。因而我的首次北疆之行得以实现。 23号下午1:40浦东机场的飞机,时间延迟(我乘了十多次中国飞机,没有准时的)1个小时不说,搞笑的是,从候机室出来乘上大巴去登机,大巴在机场兜了两圈,居然找不到我们要乘的飞机。 以前没有去过“公鸡头”(东北),从飞机往下看,大块大块的田野连成片,人们的居住地很集中。不像我们江南,农村住房比较分散,河流、湖泊也多,田地被分割成豆腐干似的。到了北方,真实体会到了“广袤”二字。 哈尔滨太大了,有53000多平方公里(嘉兴正好是它的零头)。去年的GTP2000多个亿,财政收入160多亿,看看还可以,但是它有970万人口,一平均下来就差了。城市建筑总体给人感觉挺乱的。不过,街面倒是干净。 我们居住的龙海世纪大酒店,号称4星级,也就是和我们这里的三星差不多,价格不高,大约300不到。但没有宽带。晕。幸好随身带了无线网卡,否则往家里发稿子都没辙了。酒店离举办图片展的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不远,只有10分钟的路程。 24号上午9点图片展开幕。这里只去了个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童芍素,那边倒来了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官员不对等。据说,杜的老婆是童的同学。哈哈,友情赞助。挺讲义气。 头两天来参观图片展的哈尔滨市民每天只有三、四千人。嘉兴方这个急啊。还好,后三天都在六、七千人,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五天参观总人数两万七,可以啦。采访过程中,哈尔滨市民大都能侃,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可见经济不算发达的地方,人民的思想觉悟高啊。 在那里每天中午一篇稿子,下午或晚上一篇稿子,累人呐。玩的时间都很少。24号晚,去了中央大街(顺路过了果戈里大街)挺繁华,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不少,地砖也是以前的。之后看了哈尔滨防洪纪念墙。都说哈尔滨“老毛子”多,可是没见到几个。 25号晚,电视台的同事正好是黑龙江绥化人(离哈尔滨110公里),在哈尔滨有朋友,请了他过来和我们三个记者共聚晚餐。随后,他带我们去了设在天鹅饭店内的斯卡拉秀吧,也就是演艺吧。一开始,倒是有三名衣着性感的女郎蹦蹦跳跳,还拉了一位观众上台调情。以为这台戏有花头,可以大饱眼福。谁知道接下去,要嘛是男人边唱边猛灌啤酒,要嘛是上台的女人一个比一个丑。最后,就是一名超女(像肥女)和主持人胡侃,比着说黄话。据说这就是东北两人转。靠。转的我们头晕。说话贼快,口齿贼流利。佩服啊佩服。当地人解释,那名男主持的出场费打底三万。哈尔滨人的工资不高,公务员大约2000左右,的哥也只有2000多点,消费能力还真高。哪来的钱? 26号下午抽空2小时去了太阳岛。松花江上的太阳岛,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太阳岛随着歌声的传唱这个有名啊。但实地一看,实在不是那么回事。没嘛东西。一龙、一凤的造型;一个太阳神的雕像,稀稀拉拉几根俄罗斯引进的白桦树;一处松鼠到处蹦达的乐园;一片不大的湖泊。失望。 27号下午,抓紧干好活。和报社的同仁先去了在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部队旧址。从市里出去大约半个多小时。那里基本上都被鬼子炸毁了,剩下的只是一溜平房,以及残垣断壁。小日本狗东西拿中国人做细菌试验,在那里有3000多名中国人惨死。我们真应该记住历史,牢记血泪仇。 从731出来,随后回到市里,直奔著名的俄罗斯人建造的圣-索非亚教堂。由于时间已晚,教堂关门,只能在外面参观。望着教堂高耸的塔尖和外壁的圣母、圣女像,我想,无论信仰什么,我们都应该祈求人类和平。 28号下午3点,从哈尔滨乘飞机返程。再见了。哈尔滨。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在冬天见到你,冰天雪地,那才是你的本来面目。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a108a010005ln.html2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