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梦到美丽的松花江 ——哈巴交通学院教授安德烈.科托克夫教授访谈  哈尔滨、松花江、太阳岛,这是一串美丽的名字。今天如此,过去也曾如此。上个世纪的松花江和太阳岛是什么样子?过去的故事只能珍藏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仅在老哈尔滨人的回忆中松花江是美丽的,就是在曾经生活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中,哈尔滨、松花江和太阳岛也是无比美丽的,因了岁月的流逝,就更让人魂牵梦绕。 安德烈.科克托夫教授,现任哈巴交通学院体育系教授,田径教练。1926年3月30日生于哈尔滨,在这里生活了19年,直到大学毕业,1945年回国。他的家就在松花江边,他在江水的滔滔波浪陪伴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让相片讲那过去的故事 老教授的脸上一付温和的笑容,但一回忆起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笑容慢慢变得成了神往的沉思,带着淡淡的迷茫。 “我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游泳、划船、赛帆船。在大学学习的时候,我们经常举行帆船比赛,但是我们家并不富裕,花不起钱买一只帆船。怎么办呢?我在松花江边认识了很多的中国朋友,他们会造船。于是我就求他们帮我造一只比赛帆船,船造好了,我们一起参了比赛,还获得了名次。我们一起照了这张照片。” 安德烈教授一面说,一面打开一本陈旧的影集。好几页上都是松花江的照片,有江边打鱼的渔民,有划船的游人,有一望无际的江畔公园(现名斯大林公园)和美丽的动物雕塑。最令人惊叹的,是一张帆船比赛的照片,七艘比赛帆船一字儿排开,江岸上的江上俱乐部清晰可见。宽阔的江水和汹涌的波涛让人心潮激荡。这才是真正的松花江,这才是松花江的波浪! “太美了!” “是啊,你看这波浪,你看这帆船! ”老教授的脸上一片兴奋,青年时代的记忆似乎让他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闲暇的时间,我总是喜欢在江边散步。我喜欢沉思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有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么。”  在一张照片上,年轻的安德烈穿着水兵制服,戴着水兵帽,坐在江边的长椅上,脸上是一付严肃的表情。 “松花江是多么漂亮的一条江啊!无论刮风下雨,我总是会到江边去散步、或者游泳。我的整个青年时代是和这条江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我老了,可能年老的人就喜欢怀旧,所以我近来常常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想起那条河流。我常常在梦里梦见那条美丽的松花江。” 哈尔滨是记忆中的故乡 安德烈1945年离开了中国,1955年在哈巴罗夫斯克国立师范学院体育系毕业,1974年成为副教授,1997年成为教授,1998年成为国际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在自己的工作中,他获得荣誉称号近10项。 在哈尔滨的青少年时代,究竟对他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安德烈教授说,中国、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在哈尔滨的时候有很多中国朋友。在一张照片上,他和松花江边的划船人坐在船舷上。他说:“这几个人都是我的朋友,我常常和他们一起划船、钓鱼、到太阳岛上游玩。那是我的皮肤和他们晒得一样黑,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分不出谁是中国人,谁是俄国人。” 在和中国居民的交往中,安德烈发现中国人不仅勤劳,而且乐观。尽管他们有时会耍一些小聪明,但从不心怀恶意。他们胸怀宽阔,而且非常富有幽默感。安德烈教授说,他的父亲个子很高,中国人就管他叫“大个子”。管俄国人就叫“老毛子”,安德烈问,为什么管俄国人叫“老毛子”,他的中国朋友就告诉他,因为俄国人身上的汗毛很重,又黑又密,所以就叫老毛子。但是中国人是一个没有民族歧视心理的民族,他们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也可以和所有民族的人交上朋友。 他还发现,中国人非常懂得节约和节俭。他记得有一天,他不小心把自己的自行车摔坏了,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一个收破烂的中国人对他喊:“嗨,那个老毛子,你过来!”安德烈走过去,买破烂的人说,想要他这辆自行车,作为交换,可以给他一些蔬菜的种子。安德烈同意了,因为他们家有自己的菜园子。过了几天,他又看到了那个收破烂的,但是他推的破烂手推车已经变成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看到安德烈就又喊:“嗨,那个老毛子,你过来!”然后对安德烈说。你看看这辆车,就是你那天摔坏的车,我修理了一下,不就变成了一辆新车吗?这说明你不懂得节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