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城市街道日记——重塑哈尔滨市果戈里大街历史特色 |
[游记]城市街道日记——重塑哈尔滨市果戈里大街历史特色 |
2007-07-16 114news.com |
城市街道日记——重塑哈尔滨市果戈里大街历史特色 摘 要 主要从重塑空间地标、构筑景观视廊两个方面介绍了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的改造设计。反映出在历史街区整合设计中对旧建筑的改造态度和激活节点空间中不同的设计决策,最后陈述了在特色历史街区改造设计之后所引发的思考。 哈尔滨作为近代殖民城市吸收了俄国等西方的建筑文化,是一座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城市风貌,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风格都有着鲜明的“欧陆风格”,素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近年来,哈尔滨作为东北亚重要国际经贸城市,城市建设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投资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城市功能得到较大拓展,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改善,从而提高了城市知名度,但这同时也造成了充满异域风情的特色区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威胁。如何利用原有城市形态与格局,创造性的解决城市现代化过程中不合理的功能结构,保留城市的鲜活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达到城市发展与城市运转的新一轮的“平衡”,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城市发展经济和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载体功能,成为摆在政府部门、建筑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果戈里大街始建于1901年(曾更名为商务街、奋斗路),以19世纪俄国批判主义文学奠基人果戈里命名,于2004年恢复原名。该街全长2 642 m,平均宽度约为30 m,因连接哈尔滨市南岗和道里两个主要区段而成为哈尔滨市主要的交通干道,同时它作为秋林商业圈的延续,街道两侧分布的商业业态成为哈尔滨市较为繁华的商业区。此外,在规划范围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建筑栉比节林,如始建于1926年俄罗斯巴洛克式的阿列克耶夫教堂,始建于1900年巴洛克风格的秋林公司……经历百年沧桑,老街已经积淀了无尽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但现在老街在功能、空间布局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街的形象,更制约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1 设计目标 果戈里大街的改造不仅旨在促进街区整体经济的提升,而且还强调老街的人文文化内涵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了特色性改造。第一,对现代城市功能进行动态补充。第二,对商业业态进行重新调整,完善现代城市空间的商业布局。第三,着力挖掘果戈里大街区域的人文内涵,将俄罗斯建筑设计风格与果戈里大街改造进一步融合。突出欧式风格和俄罗斯风情,将果戈里大街打造为既具特殊文脉,又具现代商业气息的百年老街。 2 特色街区的整合与开发 何谓特色?它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之处,而这些独特之处必然是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才得以体现。简雅各布斯认为一个特色的城市景象主要来自于元素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它可以激发人们产生一些创造性的、随机性的社会活动,促进人们参与公共空间中进行不同形式的交往活动,从而强化空间的活力与吸引力。果戈里大街是自然水体、历史文化、现代风貌的代表,也是人们感受传统特色的主要空间场所。柯林·罗(Colin.rowe)在《拼贴城市》中强调了城市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城市是历史的沉淀物,每个时期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也就是城市所具有的特色。在果戈里大街的改造设计中力求彰显区域内的自然水体、历史文化等要素,强化其空间景观特色,创造丰富的序列空间,包括多样丰富的广场、街道、充满人情味的室内步行街等城市空间,安排具有个性和标志性的景观元素,形成富有特色的街区空间环境,以及多样的公共空间形式,为市民提供购物、游憩、文娱、观光和交往的活动空间。 2.1 重塑空间地标 (1) 丰富空间层次 (2) 突显城市空间节点 ...... (未完内容,请详见原文图书) |
转自:http://www.114news.com/bbs/viewthread.php?tid=321563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