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阿城在威尼斯日记中谈苏童

[游记]阿城在威尼斯日记中谈苏童

2008-07-22    douban.com

2008-04-29 20:31:03 来自: 读书敏求 (上海)

蘇童無疑是現在中國最好的作家之一,他的敍述中有一種語氣,這種語氣沒有幾十年以來的暴力,或者說,即使蘇童描寫暴力,也不是使用暴力語言來描寫暴力。
蘇童的閱讀經歷應該是在幾十年來的暴力語言的陰影下,他從陰影裏走過來而幾乎沒有陰影的氣息,如此飽滿,有靜氣,令人訝異。如果瞭解多年來暴力語言的無孔不入,就可以明白蘇童是當今自我力量最強的中國作家之一。
廚子身上總要有廚房的味道,蘇童卻像電影裏的廚師,沒有廚房的味道。
蘇童的長篇小說《米》,寫出了當代中國小說中最為缺乏的“宿命”,這個宿命與性格融會在一起,開始接續《紅樓夢》的傳統。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是排斥宿命的,同時認為藝術完全是工具,所以多年來文學裏宿命消失了,從此任何悲劇故事都不具有悲劇意義,只是悲慘、訴苦和假陽剛,這一切的總和就是荒謬。
蘇童的許多小說都有宿命,例如《妻妾成群》,感人之處是隱藏在似乎是制度問題之下的命運。假如制度是決定性的,那麼不同制度下的人怎麼樣互相感受對方呢?希臘悲劇的力量為什麼能夠穿越制度的更迭,仍然控制著我們的精神?《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改編在我看來,這一點上自覺不到。
中國古典小說中,宋明話本將宿命隱藏在因果報應的說教下面,《金瓶梅》鋪開了生活流程的規模,《紅樓夢》則用神話預言生活流程的宿命結果,這樣成熟迷人的文學,民國有接續,例如張愛玲,可惜後來又斷了。
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歷史主義統治了中國文學,而“歷史”這個字眼本來就很可疑。用文學反映所謂的正確的歷史觀,結果是文學為“歷史觀”殉葬。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常常重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卻避開小說最後的歷史說教章節的原因,我不忍看到一個偉大的小說家淪為一個三、四流的歷史哲學本科生。
中國還有一位女作家王安憶,也是異數,她從《小城之戀》、《崗上的世紀》到《米尼》,出現了迷人的宿命主題,使我讀後心裏覺得很飽滿,也使我覺得中國文學重要的不是進化式的創新,而是要達到水平線。

转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76941/23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