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5日清晨四点四十九分,我随同事们登上去加格达奇的火车。 列车是新型空调车,条件很不错,车厢内十分整洁,尤其是稀少的乘客,使得车里更显得清净整洁。淡绿色的窗帘,淡绿色的座位套,与车窗外绿色的田野、山林相辉映,使人感觉到车里的景象跟外面大自然的景色是相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 跟同事玩了会儿扑克牌,我总是心不在焉的,终于,还是抗拒不了窗外景色的诱惑,我从牌局上义无返顾地撤退了出来,专心致志地观赏着掠过眼前的每一道景色。 随着轰隆隆前行的列车,我们飞快地向大兴安岭深处挺进。 一路上,天空越来越明净湛蓝,树木越来越纯绿,只要目力所及的水也是越来越清澈见底,空气也随之越来越透明清新(空气清新是我猜测到的,车窗没打开,直接呼吸不到外面的空气。后来经验实际时,发现我的猜测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草甸子上是毛茸茸的嫩草,一头头黄牛,黑白花奶牛,黄白花奶牛,低头慢悠悠啃啮着自己喜欢的青草,尾巴悠闲而有节奏地左右晃动着,它们这样摇尾巴是为了赶走了无数只进犯的瞎虻,可不知道的还以为它们在跳舞呢。大背景是没有边际蓝蓝的天空,天空中点缀的朵朵白云,跟奶白花牛们相映成趣。远处是莽莽的林海松涛,偶尔会有一棵白桦树相间其中,一不小心就拖出了一大片清丽的白桦树林,那些树干本来就洁白,被蓝天和绿树一衬托尤其显得洁白,就象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女郎,依附在遒劲伟岸的青松身边,我忽然想起了舒婷的诗歌《致橡树》,我看松树与白桦树的关系完全可以用橡树和木棉树来诠释。白桦和落叶松的相杂而生,那情景到处都写满了“浑然天成”几个字。 看过了野牧图、松桦和睦共生图,随之,山花烂漫图又接二连三跳入视线。在草甸子上或者是铁路两旁的山坡上,一会儿涌过来一片片淡黄淡黄的黄花,就是能够当菜吃的那种喇叭状的黄花,那花朵嫩黄嫩黄,好象随时都能滴落出清香的嫩黄汁液。不过,你可千万别挡不住诱惑而急着去摘之入口,因为,黄花虽然是一道口感极好的野生绿色菜肴,可是,鲜的黄花却是不能食用的,据说,它里面有一种对人体极其有害的物质,必等晾晒干了,才能挥发出去那种毒素,也才可以放心食用。我想,这也许是黄花的一种自卫本能吧,是在提醒我们要爱花惜花。刚闪过黄花地,又是一群群红红的象一只只小红伞般的红花,就是那种可入药的红花,据说对跌打损伤疗效不错。一会儿又来了帮焦黄焦黄的叫金银花的那种团状的黄花,它们的形状有些象缩小了的郁金香的花型,据说,金银花泡茶,长期饮用可以起到明眸之神奇效能。一会儿又来了一束束奶白的芍药,象一群群洁白的天使坠落草原来嬉戏,它的根也是一味中药。随着列车的不断前进,我一样一样领略了大兴安岭身上的一个个宝藏,我不禁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这些花,我小时候在家乡的山上也经常看到,只是没有这样连成片挤成堆的,而如今,在家乡的山上只能看到星星点点同样品种的花了。我不得不感慨:大兴安岭自然环境保护也是堪称一流的! 一旦进入到大兴安岭腹地,满眼所及之物皆绿色,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可是,我敢说,这里的绿却是最纯净的绿,最透明的绿,是没有人类污染的绿。只要看到水,那就是通底透明的水,这是没有污染的水,是天然纯净水。 列车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运行,美丽清秀的山城加格达奇袅袅婷婷站在我们的面前了。远观这座城市,感觉她真是很小,小得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她的全身。可是,你绝不会因为她小而忽略了她的美丽。整个城市楼群林立,分布错落有致,建筑物的主体颜色布局是红瓦白墙,在蓝天丽日绿树的掩映下自然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山城是一首婉丽的诗歌,是一幅格调清新的工笔画。而所有这些最大的特点是浑然天成。 远远端详着这美丽女郎一样的城市,耳畔认真聆听到的是列车广播介绍,我得知了她的概况:加格达奇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伊勒呼里山南麓,是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业集团公司所在地,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大兴安岭的门户,素有“万里兴安第一城”之美誉,加格达奇就是樟子松生长的地方的意思。行政区域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3万人。 开发建设40年来,加格达奇经济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加工、家具制造、林木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其它产业并举。 加格达奇建设正在按照“生态旅游林城”的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加紧改造和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这里将以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为有缘人提供施展才华、大展宏图的舞台。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旅途,7点41分列车到达加格达奇火车站。下了火车,阵阵凉爽的风拂面吹来,一下就吹掉了旅途的少许疲劳,头顶阳光灿烂,迎面的风却是凉凉的,让我们感觉到了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独特气质。低头看看脚下的广场,举目张望远处的街路,到处都是干干净净,可以说一尘不染,使人有置身于大都市那种赏心悦目的情绪,一句话,我已经开始喜欢上加格达奇。 吃过早餐,我们乘着空调中巴开始在加格达奇和阿里河的旅行。阿里河在加格达奇以西32公里处,我们去的第一站是归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所属的布苏里山庄。 师傅轻松驾驶着车子,带我们穿行在山间公路上,他不时向我们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庆幸他是个见多识广健谈而又热情的人,使我们在乘车中了解了很多从来不了解的东西。 比如,他说我们前方会经过一个怪坡,这个怪坡是一个营林工人骑车经过时发现的。就是,正常情况下,车子停在一个有明显倾斜度的坡上,车体该是往下坡的方向滑行,可是这个怪坡,之所以说它怪就怪在车子停下时,车体却会向上坡的方向滑行。目前还没有人能解释清楚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真正是什么。说着说着,师傅把车子突然停下来,我向前方看了看,没有看出目的地就在前面的迹象,还没等我解开这突然停车的疑团,就感觉到我们的车子向上坡缓慢滑动着了,我突然明白了停车的原因,师傅是在现身说法呢。 我好奇地问师傅产生怪坡的原因,师傅说没有人彻底解开这个迷团。我再一次被大自然的神秘莫测所震慑了。相对于浩淼微茫的大自然,人的认知能力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人类只能经过不断努力越来越缩小与自然的距离,却永远不会消灭这种距离。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林海穿行,到达了布苏里山庄。车一进大门,我们就被“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所吸引,标语深深刻在墙上,也刻在人们心里,是那个时代印记。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触发了很多幽思。车行不远迎面又出现三个敦实的三军代表塑像,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神采奕奕地立在庄严的三面红旗下,庄重地向来宾行着军礼。虽然,较现在的雕塑艺术,他们明显拙劣落伍,可是,仍使人望而生出敬畏的心情。我想,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但起着鼓舞战士士气的作用,更让那些敢于来犯之敌,闻风丧胆,望而却步。这座雕塑,在那个年代绝不是做为艺术品而诞生和存在的。我没有去考证,只是凭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浅薄理解而形成的个人观点,算抒发一种胸臆吧。如果有什么不合适,那就请读者朋友原谅,并欢迎赐我正确的高见。 我正在深思,司机已经将车子朝一红瓦白墙的欧式小别墅泊过去,他告诉我们说去里面请个导游。不一会儿,一个穿军装的标致女导游就被请了出来,她用标准的讲解带我们去参观七十年代我国防军事基地。要乘一段车才能到达山洞。她利用这段时间为我们进行了布苏里山庄旅游区简介。 布苏里是森林茂密的意思,这个山庄旅游区位于大兴安岭甘河支流的一条山河谷地内,原名嘠仙沟军事基地。为东北最大的综合后勤军事基地。部队番号81932,代号607,占地面积23.4平方公里,隶属于沈阳军区。1967年,按照中央军委部署,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构筑宏伟浩大的国防工程,投资27个亿,针对前苏联的战略后勤基地,历经了冷战时期的风云变幻,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的时代特征,对于威慑敌国,巩固边防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二十世纪末期,中俄达成友好协议,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999年部队撤出军事基地,交付地方看管。由于区域内属典型的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落叶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水草茂盛,各类飞禽走兽出没其中,山势浑圆挠曲变形,适合开发旅游。2001年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由大兴安岭区兴达煤炭公司将军事基地开辟为旅游区,目的是加强人民国防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国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备战备荒、英勇无比、吃苦耐劳的精神。 2001年9月份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与大兴安岭松岭兴达煤炭公司签订了《关于开发利用布苏里军事遗址的协议书》,2002年5月份办理了营业执照,全面进入建设期。 三年间,共投入1400多万元资金,铺设了1公里柏油路,1公里水泥白色路面,修筑通往原始森林沙石路五公里,架设高压线路5公里,全面铺设照明低线路10公里,安设3处小型电视接收器,一处大型电视接收器,架设10公里电话线。配有100部铁通电话,开挖5万平方米湖面,种植10万方米草坪,2万株野树,建设5000平方米宾馆,400平方米饭店,两处600平方米别墅,600平方米洗浴设施,建有两座宏伟壮观的欧式山门。现有客房床位110张,有可容纳200多人同时就餐的餐厅,另设有专门为游客娱乐的休闲俱乐部。为更好地服务于游客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山庄特别兴建了1000平方米游客接待会议中心,通过集中讲解播放录像等,向游客系统地介绍旅游区的景点、内容、线路、商店、投诉电话、反馈意见表填放,及分布各旅游区景点的卫生间、卫生箱等,为建立爱国主义基地,山庄特别修建了3000平方米学生夏令营宿舍,2000平方米学生食堂,为学生夏令营活动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 现拥有景点陈列馆、将军楼、油库、洞库、导弹库、武器库、北国第一哨水上景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