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一长假呼玛之行(二) 在十八站探访最后的猎民

[游记]十一长假呼玛之行(二) 在十八站探访最后的猎民

2008-06-10    sina.com.cn

开心的笑容属于最后的猎民---郭宝林大爷和老伴

十八站是清朝“黄金之路”中的第十八个驿站。当时漠河发现了金矿,清政府为了打通运送黄金的道路,自墨尔根至漠河设立了三十个驿站,十八站原名“谭宝山”,后来以“十八站”的名字沿用至今。因开采金矿会造成污染,目前早已停止了开采。

十月五日清晨,我们一行人先来到十八站的森林公园,这里也以落叶松为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黄。

乔咪好喜欢这条林间小路。。。

据曾在这里工作过几年的李主席介绍,这里有一棵当地人公认的“神树”,人们会在这里许愿祈祷。这棵树看上去与别的树好象没有什么不同,高矮也差不多,但从远处看,这棵树要高出其他的树很多,确实很神奇的!

栅栏里围的就是“神树”,近景红色的是刺梅果,这里有很多,路边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摘下来放进嘴里是甜甜的,晒干了可以泡水喝。

小小的松果象一朵朵精致的玫瑰花

正中间那棵就是“神树”,右一为关县长,右二为李主席,左一为秀气的小记者王婷。

我们来到了最后的猎民郭大爷家。目前鄂伦春族发展多种经营,仅有极少数人还季节性的狩猎,狩猎文化已濒临灭绝。

郭大爷家的院子,对面房前扣着两条桦皮船,可以乘坐三四个人,泛舟河上用鱼叉捕鱼,是过去鄂伦春人的另一食物来源。

自行车和摩托车代替了过去的马和雪爬犁

两位老人热情地出来迎接我们

老猎民身体很硬朗,他曾参加拍摄纪录片《最后的山神》,此片获国际大奖,真实地记录了老一代猎民对山神的崇拜和对定居生活的困惑。

乔咪又戴了一次狍头帽,身后是老人自己制作的桦树皮盒子。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a636201000b2n.html45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