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牡丹江游记 |
[游记]牡丹江游记 |
2007-07-24 cts2008.com |
虽然我们今天只是路过哈尔滨,没有想到热情的哈市知青敏和荣特地赶往车站来迎送我们: 看,我们笑得多欢畅: 时间很紧,车马上就要开了。大家依依不舍挥手告别。虽然只见了几分钟,但战友真诚热情的笑容将永留心间: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路旁美景一略而过,目不暇接。 我们又一次看到辽阔无边的黑土地,心情无比激动。初次来黑龙江旅游的两个同学不住惊呼:“灵格!灵格!!”“长炮短枪”齐上阵,镜头忽左忽右忙个不停。可惜车速太快,而且隔着车窗,拍摄不清楚。 看着我们兴奋的模样,夕阳也落出了笑脸: 群山披着晚霞来迎接我们: 到牡丹江已经晚上九点多了,热情好客的老同学Z预定了一桌丰盛的宴席为我们接风。 我已经三十六小时没休息了,除了爬千山一个白天,坐火车一个夜晚,还在哈尔滨溜达了一个白天,然后坐5个多小时汽车来到牡丹江。看,照片我气色还不错吧?(左一)重返北大荒的兴奋和老同学的友情是我不觉疲乏的原因。 68年9月15日,我们五个同学曾经乘坐同一列火车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2团九连。如今我们在上海、温州、盐城和牡丹江,无论生活的浪潮把我们冲到何方,北大荒永远是我们第二故乡。各人经历不同,三十多年来变化很大,但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经理老板还是工薪阶层,现在我们重逢了,我们就是黑兄弟黑姐妹,在我们中间只有兵团战友的情谊。 最后简单讲讲对牡丹江的印象。以前来回探亲,路过牡丹江或佳木斯,印象中的牡丹江是个小县城,没有什么高楼大厦,马路上甚至还可以看到马车或牛车。一到晚上,暗淡的路灯下三三两两的夜归人,周围很冷清。今日的牡丹江使我大吃一惊,这个东北小县城已经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了。宽敞的马路两旁高楼林立,各种商场一个接一个,甚至还有大卖场家乐福等。一到晚上,宾馆周围霓虹灯流光溢彩,大喇叭里播放着流行音乐,一招手,就有出租车停到你面前。无论到何处去都只要5元钱。我们分别乘坐三辆车租去看八女投江的雕塑。这个抗日女战士的故事很早就听说过,现在又看到栩栩如生的英雄塑像,很感人。 另外牡丹江城市整洁,绿化也不错,一靠近牡丹江就发现高速公路两旁布满了鲜花,赏心悦目。 还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牡丹江物价低廉。为了了解当地居民生活情况,我第二天早晨5点多就起来,到宾馆附近的菜市场去了一趟(大约步行十分钟) 我发现这里东西真便宜哦,熟玉米一元两支(上海好德超市两元一支)番茄也一元两斤(上海两元一斤)樱桃小番茄一元五两斤(上海两到三元一斤)。还有一种酒酿饼,上海一元一个,这里两元可以买四个。我看什么东西都便宜,所以越买越多,快拿不了了,最后看到黄瓜也是一元五两斤,忍不住又买了两斤。因为当天要去镜波湖旅游,我想可以带在路上吃的。 谁知道我贪便宜买得太多,即使在路途中请大家帮忙,拼命推销,也无法全部消化掉,最后番茄等因为捂坏了,只好扔掉。 牡丹江饺子也很好吃,一大盆饺子只要三元,而且花色品种很多。 我们在牡丹江逗留了好几个晚上,每次晚饭都是老同学Z招待的。反正我们外出旅游途中,Z就不断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可以返回,等旅游车一回到宾馆,他就已经等在宾馆门口了。 他还变着花样请我们,什么东北菜馆,饺子大王店,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烧饼店,记得那天Z和太太小李一起到宾馆等我们,然后带我们去饭店,他们点了满桌的菜,快把我们撑死了。最后还一定要点烧饼,说是有特色,一定要我们尝尝。其实Z也是工薪阶层,我们这次来让他太破费了,心里很过意不去。而Z再三申明“这里菜肴很便宜很实惠的,用不着花费多少。你们放心好了” 我们这位上海老同学Z在北大荒生活工作了近半辈子,和东北人一样豪爽真诚、热情好客。 Z说亲兄弟亲姐妹们都没有来东北看望过他,而我们这些战友能千里迢迢回到东北来,能在牡丹江见到故乡人,他实在太高兴了。 |
转自:http://www.cts2008.com/Art/2006-11-8/11554147.html2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