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黑河大写意之三:石核-黑河-旅人游记-历史名城-感受黑河 |
[游记]黑河大写意之三:石核-黑河-旅人游记-历史名城-感受黑河 |
2007-07-16 hhlyw.com |
“石核”传递的信息:黑河的先人来自华北。黑河是古人类从中原向北迁徙的一个中转站。 黑河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来自华北平原的中华民族古人类就劳动、繁衍生息在这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如果我们以黑河为圆点,划一个半径为30公里的小圈,圈在里面的就有一个又一个原始社会文化遗存。 离黑河市区最近的是黑龙江左岸的俄罗斯小村——乌其诺夫卡。这个村子最早是俄国沙皇拓展疆域时建立的哨卡,后逐渐演变成一个居民点。苏联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掘出一万多年前的古文化遗存,出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刮削器、尖状器、石叶、石片和石核等。我曾有幸在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阿穆尔州地志博物馆的展柜里看到了这些珍贵的文物。 在距黑河市区东南15公里的小乌斯力村南、村北,黑河市区西15公里的卧牛河口,黑河市区东南30公里的爱辉都出土了一批批原始社会的刮削器、尖状器、网坠等。 我们再把圆圈的半径拉长到300公里,在这个大一点的圈内,黑河市现在管辖的嫩江县、逊克县、德都县,及曾由黑河管辖过的呼玛县都找到了原始社会的遗址。遗迹、遗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呼玛十八站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9年在这里试掘。在1400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文物1000余件,主要是刮削器、尖状器、切割器、石叶等,使这里成为我国最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发现扩大了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分布范围。 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黑河这块土地很早很早就有古人类活动,是古人繁衍生息的乐园。 也正是这些先人和他们的子子孙孙创造了黑河的历史和文化,为开拓、开发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伟大的先人和伟大先人的子孙,我向你们致敬。 考古工作者在研究黑河附近出土的文物时,把研究的半径进一步扩大,他们画了一个更大的圆圈。 在研究这个圈中的原始文化遗存时,考古工作者们发现:黑河附近出土的石器,在器形、风格、大小等方面,与北京周口店、河北阳原虎头梁、山西峙峪和下川、内蒙古萨拉乌苏等地的旧石器遗址出土的石器十分相似,和北亚的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及北美州出土的石器也十分相似。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这些石器多是用从石块打下石片后所剩下的楔状石核加工而成的。这独特的石器加工技术给今人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黑河是古人类从中原向北迁徙的一个中转站。黑河的先人来自华北平原,但黑河还不是终点。古人类从这里又继续前行。 让我们撩开厚重的历史帷幕,看看一万多年前的情景吧。 华北平原的古人类随着加工工具水平的提高及人口密度的增大,他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宽,越来越大。 食物的追逐是古人类活动的第一信号。哪儿有吃的,哪儿就是家。古人类追逐的是野兽,也是在追逐生活、追逐生命。 后来,一群群人开始走出家园,不迁户口,更不办护照。他们走出华北平原,翻过燕山山脉、越过辽河平原,一路上逐兽而居,逐水草而栖,一直往北走,只有目的,没有目标。 一路上有人留下了,有的人继续前行。这一代留下了,下一代又往前走。 就这样,今天的哈尔滨闫家岗、黑河、呼玛、俄布拉戈维申斯克,都留下了他们当年生活的足迹。 有些人在黑河大地留了下来,繁衍生息,成了这里的先人。 有些人继续前行,西往蒙古高原,北去西伯利亚,东往朝鲜、日本。再往东北,则越过当时还是真正陆桥的白令海峡,成为美州最古老的居民,即今印地安人的远祖。 哦,我们伟大的祖先,我为你们这种艰苦跋涉,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自豪。 |
转自:http://www.hhlyw.com/ReadNews.asp?NewsID=7752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