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7秋甘孜九龙稻城之行 |
[游记]2007秋甘孜九龙稻城之行 |
2008-05-22 163.com |
一路我期待着、想象着新都桥在晨雾中苏醒,那薄薄的莎幔缓慢地、轻柔地向山腰飘动,阳光侧射大地,山峦呈金黄的暖色。早就知道新都桥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还有不同与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的小桥流水,是要配上烟雨、垂柳,在朦胧中展现的。然而新都桥则像一个明艳开朗的少女,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毫不吝惜地展示她的自然亮丽。总之,所以川西的平原风光在这里美丽地绽放。然而,从康定到新都桥一段,由于在修路,整段路上都尘土飞扬。路旁的树从头到脚都被尘土厚厚的包裹,每一片树叶都难逃此劫。新都桥不再象我曾经见过的那样美丽,路旁新增了很多商铺和房屋,在灰尘的笼罩下是那样的面目可憎。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秋日的新都桥吗?就是摄影家的天堂吗?我似乎怀疑自己上路的理由?一张片也没拍!! 过了新都桥以后,我们进入通往九龙县的道路。由于这条道是只到九龙的道路,所以路况相对要好一些,而且路两旁的植被也保护的非常好,一路上秋色渐浓,我的心情也从对新都桥的失望中渐渐解脱出来,变的明朗开来。当一片一片的红似火的枫叶闯入我的眼帘时,我就会不住地发出惊叹。可没有人响应我的惊呼,没有人愿意停下来拍照,这让我很是郁闷。后来才意识到,此行的人员不是往常一同出行的摄影朋友们,和朋友们一起出行,无论谁觉得有好的可以入画的风景就会停下来,拿出长枪短炮,拍上一阵。摄影朋友们是长期进出藏区的人,有很多地方一年要去好几次,不象我见到什么都新奇,无论是云雾还是日出日落,无论是羊群还是牧童,无论是炊烟还是村庄……只要是我觉得有趣的东西,大哥哥们都会停下来让我拍个够。有时我叫停车晚了,他们就会倒回去,让我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然而此行的都是领导们,又为了赶时间,所以的惊呼几乎都是白费了。为了不留遗憾,我一路上就把相机拿在手里,随时伸出窗外咔上一张。回来后和朋友们看照片时,我总忘不了说上一句:这是车上拍的,这是加油时拍的,这是趁上厕所时拍的。 12: 30 九龙县领导在汤古乡迎接了我们。洁白的哈达,盛情的锅庄,三杯下马酒,让我们早早的感受到了九龙人的豪爽与热情。 九龙之行的目的是看望在九龙支教的12位双流教师。中午,教师们在建新宾馆与我们共进午餐,下午和我们一同游览了伍须海。在前去伍须海的路上,九龙接待办的藏族姑娘拉姆上了我们的车,给我们当起了导游。在写这篇游记时才想起忘了向她请教“九龙”的传说,所以查了很多资料,录了下面一段: 相传在九龙县城附近,有座九子山,传说九龙就是据此得名的。古时候,四川有一个内陆湖,在川藏高原上住着一个老龙和他的妻子。九年之中,老龙夫妇共生下九个儿子。大儿子取名八窝龙、二儿子取名三岩龙、三儿子取名麦地龙、四儿子取名速窝龙、五儿子取名菩萨龙、六儿子取名洪坝龙、七儿子取名湾坝龙、八儿子取名雪洼龙、九儿子取名呷尔龙(即现在的九龙)九条龙当中。八位哥哥都生性懦弱,贪图富贵,毫无作为,唯有九弟不但英俊善良,而且智勇兼备,深得老龙夫妇的宠爱。几年之后,九个龙子都已长大成人。一年春天,大地遭到千年难遇的干旱,百姓们请求老龙给大地以雨水,给百姓以幸福。老龙答应百姓的要求,立即传言他的龙子们到昆仑山中给人民引来雨水和幸福。大龙子八窝龙第一个领命,正待赶路前往,一个白胡子老汉拦路问道:“孩子,你到哪里去呀!”大龙子说明来意后,老人摆头功道:“孩子,去不得啊!到昆仑山要经过火焰山,飞鸟也会被化为灰烬,你能过得去吗?依我看,不如趁早回头,找一条生路去吧!”说完,便隐身不见了。大龙子想:去吧,要粉身碎骨;不去吧,回去又怎样向父亲交待呢?不如照白胡子老人说,找自己的生路为好。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老龙在家里等啊等,始终不见大龙子回来,只得命二龙子三岩龙前去。谁知过了许多日子,仍不见回来。接着,又派三、四、五、六、七、八龙子去,结果他们和大哥二哥一样,把父母的命令和百姓的痛苦忘得一干二净,一去音信杳无。老龙王气得死去活来。为了解除百姓的痛苦,最后忍痛将唯一留在身边的九龙子呷尔龙派去了。临行前,老龙夫妇再三叮嘱儿子:不论多困难,一定要引回雨水和幸福,否则就不必回到父母身边来。九龙子呷尔收拾行装起程,爬山涉水,一天来到冈底斯山脚下。这时,曾经劝他八个哥不要前去引水的白胡子老人又出现了。老人说:“孩子呀,你的八个哥哥都没有敢去闯火焰山,他们知难而退,另寻生路去了。你何必一定要去冒这个险呢!”接着,又给九龙子详细讲述了一遍到昆仑山去的艰难险阻。不料九龙子说:“为了百姓的幸福,我什么都不怕”。说完就要上路。老人见他这么坚决,便掏出一件闪闪发光的宝贝给他说:“你是一个诚实勇敢的孩子,一定会成功的。这件宝贝你带在身上,它会帮助你克服一切困难的”。九龙子带着者人赠送的宝贝,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火焰山,来到昆仑山前,引回了雨水和幸福。在他引水回家的所到之处,身后出现了两条波涛滚滚的大河,这就是现在的金沙江和雅砻江,天上也下起幸福的雨水,大地复苏,庄稼又获得了生机。百姓们非常感激九龙子的功绩。后来,九龙子年老死去。百姓们为纪念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便把它埋在一座秀丽的山下,给这座山取名为九龙山,给这座城取名为九龙。 拟携伍须共明月,弄花掬水入梦遥。 伍须海,藏语意为向阳的好地方。相传,伍须海里住着一位美丽动人的仙女,与海子对面的东热吉布雪山是一对衷情恋人,这对恋人与居住在海边的群众关系十分融洽,群众每年都要烧香,熏烟祭海,祭把东热吉布,他俩亦有求必应,悉心保护着当地的生灵。一年,东热吉布应邀赴贡嘎山做客去了,两条恶龙趁机强占伍须海,仙女斗不过恶龙,只得忍痛弃海返回天宫。东热吉布归来后,见昔日清澈透明的海水变得浑浊不堪,知道心上人已被恶龙赶走了,他气愤已极,自腰间掏出一对白海螺丢进海里。这对白螺便和两条恶龙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白螺小巧玲珑,越战越勇,最终把两条恶龙赶到了海底的死角,使它两既不能出,又不能进。直至今日,每到夜晚,两条恶龙还会发出悲鸣哀号,当风和日丽之时,在岸边观望,亦能看见那两只仿佛是游弋的白色海螺。仙女回宫后,东热吉布悲伤至极,最终化作雪山。人们说,那终年不顷的皑皑雪峰,是他愁白了头,山麓那两股温泉,便是东热吉布日夜思念仙女流出的眼泪。至此,海子便深寝在九龙西北,姿态婉约壮丽,深蓝神秘。海边南北两岸原始植物群直延生之海水里。东西两面宽阔草原铺展挂满松萝的丛林。海之环抱林海依护,翠绿陪伴,青山翠屏,雪峰衬托。交相辉映,风韵别致,如诗如画。明镜的海面深邃、湛蓝,微风吹过,白云从水中慢慢走来,令人如痴如醉。海水静静地,温柔地淌在山谷森森古林中,俨然是一位锁在深闺的窈窕淑女,枕苍松翠柏,做着与世隔绝的梦。 骑马徜徉在林间小道上,当微风拂过面颊,彩绸般的海子缓缓地一浪浪向四周飘动,揉碎了,又散开了,仿佛仙女在浣洗彩绸。碧绿参天的森林中,夹杂着泛黄的木叶,满山红遍,层林尽染。由于马道只容一匹马通行,我不便下马拍照,所以每见好的景致只好远远的举起相机单手咔上一张,解解馋。回来后整理照片时,竟然发现有好几张还感觉不错。下马后见大部队还未到达,我便又往回走了一段路,又拍了几张。 大约在下午4:00我们结束了伍须海的游玩,在景区入口的帐篷里开起了座谈会。座谈会的内容是慰问双流在九龙支教的教师和听听他们的感受,并为他们解决一些遇到的实际困难。双流此次来九龙支教的教师共有12位,被分配在九龙的各个学校,有离县城远的,为了和我们见上一面,前一天就起程来了县城。教师们见到我们很是感动,就象见到了自己的家人一样。每人都说了很多让人感动的话,有一位姐姐代表大家发言时,竟无语凝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忍不住申请给了她一个深情的拥抱。我要谢谢他们为山区的孩子的付出,谢谢他们的爱心,谢谢他们做了我一直想做而没做的事。我因曾经做了两年教师,再加上哥哥也做教师,所以常有一个心愿就是等退休以后就和哥哥到山区支教,把自己的平生所学献给大山的孩子们,尽自己的所能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有走出大山的勇气和本事,让他们改变自己的家乡和生活。 然而帐篷外的阳光不断地吸引着我,想着外面的光与影的世界,趁他们闲聊时我偷偷溜出了帐篷,拍下了悠悠的蓝天白云下的枯藤老树,拍下了阳光下闲庭信步的白马……帐篷里,大家席地而坐,主人精心准备了很多彝族的特色小吃,如烧烤鸡爪子、烤土豆、烤玉米等,所以我有兴也抓拍了很多人大快哚颐的样子,但不便在游记中反映,否则我会成为众矢之的的。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拍这些图片时心中就反复地吟诵这首词。虽然词人为了表达独在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用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深秋傍晚的荒凉景致,但用在此处却感意境很美,似乎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
转自:http://sljiedaiban.blog.163.com/blog/static/279281362007916111598024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