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甘孜藏族自治州游记:贡嘎寺行记 |
[游记]甘孜藏族自治州游记:贡嘎寺行记 |
2008-07-22 17u.com |
贡嘎寺行记 贡嘎山脚下上木居村的秋色(有些照片是扫描的,所以带了一个扫描仪的标志,偶弄不掉......) (1)向圣地出发 第二次到康定,乘坐的大巴上全是背包旅行者,行李比人还多,每个包里都装了几个气罐,但没有人觉得有安全隐患,坐在这个移动的炸药包上一路兴高采烈杀进康定!当晚,偶和LG住进康定军分区一个朋友家里,感觉忒安全。 康定之夜 LG有点晕车,吐得好可怜,不过因为是第二次来康定,加上早已定好住处,我们显得十分熟门熟路地叫了一辆出租,杀向军分区。同车来的一群人又坐上另一辆大巴去老榆林,他们要徒步四天去贡嘎寺,崇拜ING。。。。。。。 康定军分区站岗的战士 (2)翻越折多山 第二天,5点起床(要知道,象我这样假期里不到11、12点决不会醒的人能够爬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吃过简单的早饭,收拾行李出发了。把钥匙交给在大门站岗的士兵,最后看一眼军分区,真是好地方啊! 去贡嘎寺,要么走老榆林(只能徒步,走4天),要么坐车翻过折多山,从新都桥到六巴乡(现改名贡嘎山乡)。我和LG没有那样的勇气、体力和时间,所以只能花更多的金钱坐车前往。 由于天气并不是太理想,清晨的折多山雾霭沉沉,没有希望中红云翻滚、日照金山的美景。想起上次来是五一,山上打满白花花的霜,虽没下雪却漫山白茫茫一片。此次依然不得如愿,不过云遮雾绕的,人站在其中如在梦境,我也知足了。 折多山并不高,垭口不过4200多米,也不若二郎山笔直陡峭,但是平坦广大,当地人有话:“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虫草季节,山上到处可见一个个简陋的窝棚,那是采虫草人住的,他们在这里往往呆上1、2个月。走在康定街上,随处是一群群黑黝黝的康巴汉子围成一圈,好奇地话走过去看看,原来都在选虫草,简直算得上康定一景。 折多山的云海 (3)关外印象 翻过折多山,是连绵起伏的大草原,康定人把这一带称做关外。关外远不如关内的繁华和现代,更具有民族风情本色。许师傅曾跟我们说,关外的藏民家庭里,男人都很懒,做家务、干农活、带孩子的都是女人,男人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喝酒和打架。我们的车曾经过一座路边的房子,一个男人懒洋洋地躺在门前的一把椅子上晒太阳,椅子旁立着一个牌子,上书:虫草。每当有车过路,男人就抬起手,晃一晃手中一个装着虫草的小布袋。车开过,手放下。虽然在懒惰上我的个人修为已经很高了,但自认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果然是学无止境,关外行,亦有我师啊。。。。。。 新都桥还是印象中那么美,放眼望去,一切山水的线条都那么流畅,如同一幅浓墨淡彩的画。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只只在草原上欢快奔走的小黑猪。当地养的猪品种与别地不同,纯黑色,个头都不大,看上去个个活泼健康,很好吃的样子。。。。。。啊!上帝啊!佛祖啊!请原谅我的懒且馋吧! 康巴藏族很多都长得很漂亮。曾在阿坝见过长得象女孩一样漂亮的小男孩;还有长发披散,骑着马象风一样从山坡上卷下来的超级帅哥。此次当我们的车路过一座破旧的民房,土夯的矮墙上趴着一个小女孩,蓬乱的头发,脏兮兮的小脸,可就那么惊鸿一顾,我的脑海里顿时出现这么一句话:粗服乱头,不掩国色。说国色也许夸张了一点,不过我觉得啊,这样的小姑娘如果洗洗干净,穿上漂亮衣服,绝对的小美人一个!如果再长大十岁,那就是藏族版的天仙妹妹!可是她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十年以后,最大的可能就是嫁给一个当地人,生一大堆孩子,整天有干不完的活,任岁月和劳累将她的美丽磨去。我看到当的小学校,其破旧程度用“风雨飘摇”来形容一点不夸张。而且,这些小孩,大多也不愿意读书。 新都桥的碉楼 (4)上木居村 大约中午时分,我们已经到达沙德,开始跑山路了。司机给我们讲了一件他亲眼所见的事。一次他运货,看见路边的河里倒了一辆油罐车(甘孜、阿坝的路都这样,一边是山,一边是河)。开始还以为是驾驶员是个“黄师傅”,当乡亲们把人打捞上来后,才发现他的额头中间赫然有一个弹孔!后来抓住了肇事者,是当地两个年青人,新买了一杆猎枪想试试,一个说另一个枪法不行,另一个就不爽了,指着远处的油罐车说:你看着。抬手瞄准了就是一枪,可怜的司机就这样白白送了命!草菅人命啊!我没有任何民族偏见,喝得来酥油茶,吃得惯糌粑,但是,他们中间很多人真的没什么法律意识,喝了酒,动刀子打个架,是家常便饭。外地人到这些地方,多加小心总没错的。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很好客的。个人感觉:阿坝的东西比甘孜贵点,但人要厚道些,主要是阿坝的景区开发成熟些,人们的法律意识也要强点,讲好价的事绝不会半路加价。但是,甘孜比阿坝漂亮! 到了六巴,路就不好走了。一路上骑着摩托揽生意的人也多起来(当地路窄,摩托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实在进不去了,我们也说好一辆摩托车,一个藏族小伙子,大概不到二十岁,名叫旺钦,有一双黑黑的眼睛,睫毛又长又翘,象两把小扇子。他载我们到上木居村,20元。我们告别了司机,两个人,两个60升的包都挂上了摩托车,让我想起《灌篮高手》里洋平那辆载了4个人的可怜机车。沿途有步行的驴友,见状狂笑! 到了旺钦家里,我们打听了一下,昨天有几支队伍在村里住了一晚,今天去了子梅梁扎营。实在太高兴了!子梅梁是看贡嘎主峰最好的地方,我很想在那里露营,等着看日照金山。但因为只有两个人比较危险,如果没有遇到其他人,原本打算也在上木居住一晚的,现在可好啦。我们当下决定在旺钦家租马,赶往子梅梁。 上木居村 (5)夜宿子梅桠 到了旺钦家,女主人热情地端出酥油茶和糌粑粉招待我们,门外的两条猛犬也开始狂吠,扑起来有一人高,幸好拴着链子! 我们租了两匹马,一匹驼行李,一匹换着骑(驼行李的马比较有个性,人一骑上去就拼命蹦)。说好了一人或一马都是50元一天,但是要算返程,果然是黄金周的价!赶情我们都是移动金库随便抢啊。其实当地人可比我们有钱,一头牦牛7、8千元,一家人往往少说也是百来头!不过由于交通不便,物资比较匮乏,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都捐到庙里了。所以,朋友们,想赚钱吗?想就到藏区开个寺庙吧!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还可以结婚! 出发时大约已经是下午3、4点钟了,我的精神特别好,主动要求了走路,并把LG和马队远远甩在了后面。开始的一段路还算平坦一,地上的草皮薄薄的,已有些泛黄,形成极漂亮的色彩,如同油画。再走得一段,上坡了,我也开始了喘气,高原上爬坡与平原不同,坡度大了,爬起来两腿就如同灌了铅,沉重得不得了。我调整了速度,慢了下来。不料一会儿又下起了雨,我没穿冲锋衣,只能手忙脚乱套上雨披,兵荒马乱之间,我的帽子掉了,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LG安慰我:帽子也朝圣去了。 快到桠口时,已经累得不行了,此时我已经骑上了马,但坡太陡了,马儿上得也很吃力。LG更不用说了,望着最多只有十来米的土坡,觉得要用双腿走上去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我们终于挣扎上去,天已经快黑了,几百平米大小的一块空地上已经搭起了20多个帐蓬。中间是一个藏民搭的黑帐蓬,有热水供应(桠口上无水源),15元一壶。我们冒着雨把帐蓬搭在了黑帐蓬旁边,希望能挡点风。子梅桠海拨4700多米,有一群广西人,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在黑帐蓬里租了铺位睡觉,哼哼了一晚。还好我和LG实在是太累了,吃了点东西,草草收拾了(事后教训证明,无论多累也马虎不得啊),缩进睡袋幸福地睡去。。。。。。 子梅桠口的营地 (6)云海 第二天六点多起来,LG已经早早出去蹲点了,爬出帐蓬一看,山边上已经架起了几十个脚架,由于地方太小,很有点人头攒动的意思。可惜天气一直不好,雾大得很,好不容易露出一点,主峰还是隐没在云海中。我架起了炉具开始煮牛奶,做早饭,与几位刚认识的驴友攀谈,原来大家都是受了当初色影无忌上一幅照片所惑!讲起攻略也都差不多,什么子梅村的多吉书记啦、拄着雪杖的藏族七十岁老太啦等等,顿时觉得亲近了几分。由于天气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为了今天之内能够赶到贡嘎寺,我们必须要收拾东西出发了。不料一收拾,才发现晚上放在帐蓬外的雪杖不见了!这可是很重要的东西啊!我和LG找了好几圈,一无所获,又让马夫帮我们打听,也都说没有。有热心的驴友告诉我们,就昨天一晚,有好些人都丢了些装备,也有人丢了雪杖,有人丢了水壶、甚至有人丢了一双鞋!唉!真是出师不利啊,主峰还没见着,已经损失一顶帽子和一把雪杖(LG不愿带,只有我带了)。万般无奈之下,马夫帮我找了一根不错的树枝,高矮粗细适中,倒也好用。 一会儿,天气更坏了,已经下起蒙蒙细雨就这样,去贡嘎寺的这段路很不好走,我们必须出发了。我没有了帽子,雪杖也朝圣去了,只能柱着一根树枝上路了,在众多或专业或非专业的驴友中间,显得很有几分狼狈。(不过呢,懒人往往脸皮也比较厚,所以我不在乎,咯咯。。。。。。) 后来有驴友讲起一个好笑的事,也就是在我们的前一天他们到达子梅桠时,指着远处的贡嘎山问马夫:哪个是主峰?马夫毫不犹豫地伸手一指:那个!他们觉得不象,又问:你们以前见到过主峰吗?马夫斩钉截铁:从来没见过!他们大笑。原来马夫根本在乱指,后来主峰才出现的。 被云雾笼罩的贡嘎山主峰 (7)烟雨中的贡嘎寺 下山时雨更大了。走在坑坑洼洼的马道上,很艰难。不过我们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中午时分到了子梅村,终于能够坐在平坦的草地上休息一会儿了,在这里又遇见一群驴子,他们是比我们早一天来在村里藏民家住了一晚的。为了赶路,我们也顾不上打听一下传说中的多吉书记了,从4700多米下来,现在要上3700多米的贡嘎寺。 剩下的山路很漂亮,一路流水潺潺,树林中偶尔可见大大的蘑菇和木耳,我一直吵着要采些来煮着吃,可LG和马夫都不肯,说是有毒。真的很大,可惜我不会认,不然一定采来吃。 爬山真的好累啊!我和LG换着骑马休息。走在茂密的树林里,一会儿就热得不行,一旦骑上马,一会儿又冷嗖嗖。渐渐地,有点宗教的感觉了,山道变宽了,两边的大树向中间遮过来,形成一个拱,挂着一些白色的经幡,路看不到头,觉得两边不时有石头的佛像,很有几分庄严和神秘。我和马夫都是信佛的,自然心生崇敬,LG这个无神论者居然也沉默了,三个人两匹马,硬是一点儿声都没有! 此时更让我觉得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远远地,我好象看见前边的路上有人,感觉眉眼清晰,近了一点,原来是个玛尼堆,最上面是个佛像,身上披了一条经幡,很有些破败了,面目模糊。当我从佛像旁边绕过,突然有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好熟悉啊!我非常真切地感觉我曾经来过这里!这向上不知延伸到何处的路、这些白色经幡,尤其是这个石像,近看几乎就是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堆起的,我刚才居然会觉得有眉有眼!而且,佛像明明在路边上,一般人应该都会从他前面过吧,可那匹马却驼着我从他后面绕过,也就是这一绕,让我在刹那间产生了强烈的熟悉感。似乎我曾经也这样经过他。。。。。。但我们都没停下来,仍然没人出声,我回头看着佛像,渐行渐远,不知是前生还是往世见过。 又走了一段,树木渐少,没有刚才那种森森的感觉了,走到一个拐弯的石壁处,马夫拿起一块石头在石壁上敲了几下,问他,他说是进山门了,要先敲门。走过一看,那块石壁上全是白色的小坑。再往前,景色开阔,草地上开着零星的小花,好有世外桃园的味道,已经看得到前方贡嘎寺的房顶。路上一股清泉流过,用竹片搭了一个饮用的架子,马夫把马儿牵过去喝水,自己也用泉水洗了洗脸,大概是他们的圣水之类吧。 5分钟后,我们终于站在了贡嘎寺的门前。这里是藏传佛教嘎举派(白教)的圣地,其第九世活佛是一位高僧、大知识。寺院很古老了,翻修过,和其它地方的寺院相比,仍然不是那么金碧辉煌,但却更显庄严,在这红尘之外,烟雨之中,静静地注视着众生在世间往返。。。。。。 贡嘎寺经堂大门 (8)户外江湖 贡嘎寺是一个两层楼的四合院,其中有一半修了客房,另一半还只是宽大的走廊,可以搭帐蓬。当我们在细雨霏霏中到达时,客房已经满员,我们只能在二楼走廊扎营,收场地费10元(贡嘎寺也收门票的,30元一人),但是对我来说,能够住在有屋顶的地方,已经是天大的意外之喜了!走廊上还摆了长桌、长凳和塑料花瓶――看守寺庙的人还是很尽心滴,这里可是海拨3700多米,荒无人迹的雪山脚下啊。 这座贡嘎寺年代久远,很是破旧了。现在已经在另一处修了新寺,据说香火鼎盛。而这一座就由僧人们轮流值班看守,平常每月这里只有一个人,由于近年来这条徒步路线大热,到了黄金周,就会多派两三个人来。寺庙的管家名叫白马旺钦,为人热情,而且很有生意头脑,以前寺庙没有为旅行者提供这么多方便,当然也不收门票,现在扩大了经营项目,也对寺庙进行了扩建和修葺。 走进披红挂绿的寺庙大门,正对着的一楼的一边是“厨房”和火塘,有炉灶,还有大米、土豆、白菜之类的简单粮食,还有一股泉水引流下来,许多人在那里做饭。旁边的大火塘,一大群人围在那里烤火。二楼的栏杆上全部晾着防潮垫、雨披、冲锋衣等(雨下得有点大了)。做饭的做饭、烤火的烤火、扎营的扎营,一幅热闹繁华的画面。管家非常热情地过来招呼我们,带我们上二楼,挪出了一块地方让我们搭帐蓬。告诉我们可以到楼下的“厨房”里打免费的热水。 当一切收拾妥当,我和LG终于能够坐到桌前休息一下,一会儿又来了一群成都老乡,他们的路线和我们一样,头天上子梅桠就见到过,两天下来,虽然相见不相识,但也甚是面熟,加上又是老乡,自然多了几分亲切,便聊了起来。他们共有三男一女,都是律师,全都是受了那幅子梅桠的“雪峰云海”图的诱惑才巴巴地赶来,说起来,大伙都为没能见到日照金山的美景而甚觉遗憾。又都拿出随身带的攻略,居然也都一模一样。 过了一会儿,寺里面的人越来越多,简直有点人声鼎沸了,下楼的梯子很湿,好些人在此惨遭“滑铁卢”,引来众人侧目。我们几个坐在栏杆边聊天,看着天色渐暗,走廊上挂起了老式的气灯,四下里头灯、手电晃动,吵吵嚷嚷,好不热闹,把一座清冷的古寺变成了客栈,而我们,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侠客,要赶着去参加一项武林盛事,黄昏时分到此地借宿,各地方言、不同肤色人种都齐齐聚在一起,有着华服佩宝器的富家子弟(如腐败军团),有功夫一流内力浑厚的武林高手(如登山部队),也有装备简陋纯属看热闹的江湖混混(诚如我辈矣),虽然来历不同,言语不通,功力高低不一,但都在这雪山脚下的贡嘎客栈之中,借着昏黄的灯火,一手抚剑(雪杖),一面呼朋引伴,畅谈开怀。。。。。。 佛堂 (9)腐败军团 在众多驴子里,有一部分人分外受人羡慕,就是腐败军团。有一队从长沙来的,全队不足10人,却带了好大一个口袋,里面有大米、白菜、土豆等常规食物,还有黄瓜、苹果等等对于驴子们而言十分向往的食品,租了好几匹马驼上来,晚餐做得好不丰盛,真是羡慕死人!而我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却只有最简单的方便米饭吃,差距实在太大了。。。。。。不过,我也总结出一个经验,方便米饭其实不错啊,起码比方便面好吃多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绝对不是夹生饭! 不久,又有几支更为豪华的队伍跟进,都有大队马帮驼运物资,虽然因人满为患,他们只能睡佛堂了,但饮食品质没有下降,其中最狠的,甚至带了煤气罐和高压锅!能够将这样的辎重带来这海拨3700多米的方外之地,即使有马帮,恐怕还是需要相当的决心的吧,果然是勤快的人儿有饭吃啊!羡慕ING。。。。。。。。。。 天色晚了,又来了两个人,那感觉,怎么形容呢,有点象《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阿飞,穿着简陋,但难掩高手气质。两个小伙子,个子高高的,装备并不好,只是背包挺大,大概80升左右,在阴雨绵绵的晚上,走进这个客栈,那叫一个“面上颇有风霜之色”,都没穿冲锋衣,其中一个甚至只穿了一件毛衣在外面!看他们的年龄和疲劳度,肯定是走了好些天了。本来已经没有什么位置了,我们还是尽量挪动帐蓬,让他们在过道上扎营,居然还是单层帐蓬。 在后来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他们都是重庆某大学的学生,就两个人,没有租马,从老榆林走了4天过来的,引来无数崇拜的眼光。虽然有很多人也走了这条路,但是,他们没租马啊!那么大的两个包就这么背过来的!其中一个小伙子比较健谈一点,说起话来给人一种大学生单纯可爱的感觉(真的很象阿飞啊),人长得很黑,但近看了有一种少数民族特有的“漂亮”(真的有点漂亮,而且不象汉族人,虽然没确认,但我就觉得他应该是少数民族的),左耳上戴了一个小小的耳钉。 烟雨中的贡嘎寺 (10)走近大本营 由于整晚的下雨,LG对于明早能否看到主峰感到忧虑,决定制定“B计划”――如果明天天气依旧不好,就在寺里多住一天(要多给马帮一天的钱啊!),希望神山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怎么也露个脸让我们瞻仰一下下。 果然,第二天早上还是浓雾茫茫,半点霞光也无。很多部队满怀遗憾地收拾行装,准备下山了。我和LG已经决定多住一天,趁着一些客房空了出来,赶紧抢了一间窗户面山的房间定下,一间房才30元一晚! 也有一些和我们一样不甘心的,在四处打听有没有更好的看山去处。最后,我们一共有六个人决定请一位向导带我们前登山大本营。向导其实是寺里一位看守僧人,看上去黑且瘦且矮,但却长年为前来贡嘎寺登山的人作向导,很厉害的人啊! 上大本营的路线是一条冰川冲击下来的碎石坡,很难走。向导说,这条路马都很难上去,他曾多次帮登山队员背包上山。 这次我们算是轻装上阵啦,背包都放在寺里,我和LG只随身带了两个相机,刚开始觉得无比轻松,兴冲冲地往前赶,但很快就焉了,这路真的是太难走了啊!尤其是过河,湍急的河水,上面只架一、两根细细的树枝,对于我这种平衡感超差的人来说根本与耍杂技无异。渐渐地,身上的相机越来越沉重了,摄影包更是绊手绊脚,向导终于看不过去了,主动过来帮我背摄影包,我干脆也不拍照了,把相机和包一起给了他,再后来,LG也不行了,把相机挂在脖子上,两个包都让向导背了。。。。。。真是好人哪! 越往上,越难走,根本无“路”可寻,向导和两位高手已经远远把我们另外四个人甩在了后面,山上起了雾,十米外就基本看不到了,我们完全凭着直觉在往上走,手脚并用,在重重叠叠、大大小小的乱石堆里攀爬,我在冰冷的水里摔了一跤,LG把镜头盖弄丢了。。。。。。。 当我们终于爬上一个阳光能够照到我们的山坡上时,我已经很狼狈了。向导和高手们已经休息了好一会儿了,LG正在大呼小叫地拍照――此处看贡嘎山,好近啊!大片大片的冰川似乎就在面前,天空更蓝了,但主峰仍笼罩在一层纱雾之中。LG给我拍了一张照片,后来经单位同事鉴定,认为这是一个当地失学儿童,他说:“这个孩子需要读书!” 短暂(对我们后面的四个人而言比较短)的休息后,我们不得不面对此次旅行中最大的一个挑战了――过河。 大本营之路(照片扫描) (11)冰河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小河,确切地说,应该是一条小溪,如同我们开始过的那几条一般的湍急,但是,就是这条三、四步就可以迈过的小溪,却把大伙给难住了,因为它,居、然、没、有、“桥”!就在我们瞠目结舌之际,向导已经干脆利落地脱掉鞋袜,卷起了裤腿准备下水了。走到这份上,自然也没有退回去的道理,人人自觉,脱鞋下水。 十月份,阳光不够明媚,甚至白雾茫茫,还伴着点小阴风,在海拨4000千米以上的地方光脚涉水是一种什么感觉?以前没试过,在脱掉暖和的鞋子后我就有点不爽了,当脚踩下水那一刹那,只觉得是踏进了一个冰窑,这冰窖的周围还插满了针!从各个方向刺来,没有放过任何一寸皮肤,那一瞬间,山谷里回荡起我的惨叫声,久久未能散去。。。。。。。。 至于其他人,也不比我好到哪儿去,只不过惨叫的分贝低一点而已。 虽然我很想加快脚步,但湍急的水流和水里滑溜的石头又迫使我放慢,真是人间惨剧啊!好不容易到了岸上,我的脚已经因强烈的刺痛而变得麻木,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总之我是再也无法挪动一步,只是扶着岸边的石头继续尖叫,大约叫了半分钟左右,终于勉强缓过劲来,拣了块石头慢慢坐下。此时再看双腿,冻得通红,但是不一会儿,就开始发热了,腿上冒起丝丝热气,很快便把水份蒸干,双脚变得暖烘烘,人的潜能果然巨大。我坐在水边胡思乱想,当初看《可可西里》的时候,巡山队员追捕盗猎分子时过的那条河里还漂着冰渣呢,演员真不是人干的活啊! 过了冰河再走一段就是大本营了,眼前是一片巨大的冰川,但是天气依然不好,太阳偶尔露一小脸,转眼又隐没在浓浓的云雾之中,神山还是不肯见我们一面。我爬上一块大石头晒着太阳休息一阵后,怏怏地下山了。
|
转自:http://cnc.17u.com/blog/article/108381.html5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