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狼狈之旅1-富士山 “富士山,去过吗?”闲聊的时候,我老爱问日本朋友这样一个话题。 “富士山,没爬过”他们都这样大摇着头回答我。“富士山は登るもんじゃないよ。”(爬富士山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有人这样好心的劝告我。 “还是日本人呢。连富士山都没去过~~~~”我心里偷偷暗笑。 富士山有3776米,是个活火山。山顶几乎终年积雪。一般只有7,8两个月份可以允许游人登山。 就以美丽的富士山,作为告别日本之旅吧。我一个人背起行囊,兴冲冲地上路了。(本来一直在游说同行者,可他们一听是富士山,都瞪大了眼睛,拚命的摇头。当时心里还在想,错过这样一生一遇的好机会,哼!不要后悔哟!后来却不得不感叹,还是他们有先见之明啊!) 为了节省旅途的住宿费用,我选择了夜间登山。(我的节约的美德,在这里又显现出来了。嘿嘿)因为曾有在华山夜里登山的经验,所以这次我并没有太在意。只背着轻轻的包,(因为后面还有长长的旅途)就出发了。 这是7月间的晚上。 夜里10点 冷风中,连衣裙的我,在山脚等待 汗毛立起 有鸡皮疙瘩 10点半登山开始 一开始登山,就后悔了。记得在华山,人很多。跟着前人的脚,前人的灯光,自己根本不需要什么装备。今天,大概不是周末的缘故,人出奇地少。(看来富士山好没有“人气”啊) 山上一点光也没有。黑黝黝的一片。脚下根本不知道有没有路。我一袭单衣,孤零零地站在黑暗里。就这样上去?能上去吗?就算能上去,能活着回来吗? 在登山口的黑暗里,等了大约有10多分钟。终于听到了人声!被我等到了一拨人! 只有如此了。我怯怯地走上去,“一人ですが、拾ってもらいますか?”(我用了一个“捡”字)对方的脸孔影影绰绰,根本看不清,大概是7,8个人的样子。其中一个(现在成了我的好朋友),大概看我很可怜,“一起走吧。” 好运的我,得到了手电。 跟着大队人马,胆子也大起来。细看脚下的路,与华山完全不同。 中国的山,也大都如此,为了方便上山,人工的修了密密麻麻的石阶,一眼望不到头。如泰山。石阶路其实更难走,也少了登山天然的乐趣。 富士却不然。这条路完全没被修整。山脚是松松软软的土路(现在想也有可能是火山灰吧),走了没多久,就完全变成岩石了。路,需要自己用手,在岩石间搜索。怎样巧妙地从一块大石跳到另一块大石。这样的路,一直持续到山顶。因为有趣,所以并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轻松。“富士山,就是这样啊。我好了不起。”不禁有些骄傲起来。 除了偶尔往下望时,看到岩石边就是峭壁,脚一滑,一定会摔下去,那就一定粉身碎骨了。不禁有些冒冷汗。偏偏还有人打趣我,听说哪年哪年有人掉到山底摔死了云云。 山路间,有几处歇息点。虽说不觉得很累(?)可是还是最喜欢这里了。停下来,歇口气。晚上的月亮,看起来特别的近,又特别的亮。像伸手能摸到似的。远远的山那边,可以看到零星的几点灯火,不知是那个乡村。那城市还在更远处吧。最爱的是夜晚虽然冷,却异样清冽的晚风。人也一样的清醒,兴奋。 (于是又忍不住表扬自己几句。路上还遇到几个欧美人,背着大约有1米多高的,重得像柜子似的行李。爬不到半山腰,说是不行了,再也不肯走。据说在那儿住了一夜,第二天就灰溜溜地撤了。嘿嘿) 问了不知多少次,领头的人,“还有多远?”好像永远没有希望似的。走啊走啊,爬山的乐趣,也渐渐被对山顶的渴望所代替。 海拨渐渐升高,气温不知降到了几度。只是听说这时山上的积雪才刚刚融化。我又幸运地从同伴那里,得到了一件羽绒衣。 不知走了多少时候,天渐渐亮起来。山顶也依稀可见。 红红的太阳缓缓地冒出来,周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海。躺在岩石上,看着天,人都陶醉了。云稍稍退去后,可以从云缝中清清楚楚地看到山下的田地,绿油油的,一片。这就是从天宫看到的景色吧?这景,也只有天宫才会看到。 山顶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植物,动物。只是一个直径大约有1000米左右的大坑。熔岩就是从这里喷出的。坑很深,也有1000米左右吧。(不过,不要太相信我的目测技术。不过说绕一圈——转山需要两个小时)全是土黄色的岩石,带着一条条红的,白的花纹。想象着火山喷发的情景,忍不住要跳下去一探究竟。 富士山,不虚此行啊。 我不禁感叹。却不知,我的好运已经到此为止了。 7点半,下山。 听说另有一条路,全是火山灰。像滑冰一样,兹溜一下就滑到山脚了。(网上查到的。看来网上不可尽信啊。血的教训) 那下山,当然是它了。于是我跟他们分了手,又独自上路了。 来富士山的人,真是少得可怜。走了一个多小时,一个人影也不见。除了火山灰,还是火山灰。回望山顶,高高地挺立在那儿。挂着几丝云,天也蓝极了。忍不住想唱歌。也没有人帮我照张照片。唉,只好自己对着镜头,试试了。(还不错,居然还保留了我的半个脑袋!) 心情好了没多久。脚不对劲了。山坡的角度,大概有50。最陡处,要接近70了。我几乎是小跑着冲下去的。但刹不住,就容易摔跤。腿要用力地钩住地面,掌握平衡。我一步一挪地,还是摔了好几跤。灰头灰脸的还好,相机可差点没摔破。一拐一拐的,这才体会,下山难的道理。应该换一换才对。“富士山は降りるもんじゃない。” 我一边“哎呀哎呀”的叫着,一边往下走。 脱了鞋或许会好些。谁知虽然是叫火山灰,可实际是许多大块的石子,扎的脚更疼。一走,一跳,一走,一跳。(像袋鼠)唉,还是穿上吧。 倒着手脚并用,爬着走,是个好办法。不妨试试。可这样,速度比蜗牛还慢,什么时候能到啊? 这条路,几乎不见岩石,全是沙。连坐下休息的地方也没有。本想索性就坐在灰里了,可一想,下山后还要马上去赶火车。就这样像乞丐,多有损形象! 坚持着,坚持着。鞋里,袜子里,都是大块的沙粒。边走,边想象着红军当年的情景。 不知又过了多久,山上忽然间起了浓雾。雾茫茫一片。水珠打在身上,脸上,像在雨里。我被浓雾包围着,根本看不清路在哪里。(其实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走得对不对,根本没有路标。我只是跟着感觉,一个劲地朝下朝下走。)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已太疲惫了。我有些无助地想哭。这样,今天能下山吗?是不是要露宿这荒山野岭了呀。脸上全是水点,分不清是雾水,是泪水。 这样站着,站着,不知多久,雾有些散了。我又一瘸一拐地开始了行程。 山上终于好像下来两个人。一个男孩,飞快地跑过,像小鹿。后面有个四,五十岁的男人,拄着木棍。 于是,我又被收留了!男人把他的木棍给我。(不好意思,本来应该是我尊老的。)孩子,一会跑走,一会跑来,精神得很。(我想我这时,满身的灰,水,汗,肯定已经惨不忍睹了吧。还好,日语还没有累得忘记) 3点 平安到达山脚 回到住处,检查: 我最爱的一双鞋,报销。 脚起了好几个大泡,指甲几乎脱落,大半年后,红肿才消。 还有那张我自己拍的半张脸的照片,都是这次富士之行的印记。 一生之中,富士山一定是要来一次的,不然,会后悔。但也只能来一次,不然,肯定也回后悔。 (又记:总结这次教训,不该穿皮鞋爬山!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