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龙岩版 土楼日记07―最后的漂流:长教村 |
[游记]龙岩版 土楼日记07―最后的漂流:长教村 |
2008-07-26 naliwan.com |
选择长教村作为土楼旅行的终结,是因为这里的交通便利,在大路旁就有班车回厦门。在长教村附近,有两座出名的土楼:怀远楼与和贵楼。书上说,前者有书香气息,而后者则在建在沼泽地上的奇迹。 怀远楼,名字是“慎宗追远”,传流的中国人文思想。大宅前总有一块平地采光聚气,怀远楼也不例外。在楼前的石卵地上,还铺着太极图案。进入大门,就看到在土楼中央的学堂“斯是室”。虽不明其名字的意思,但想是进修学问之意吧。一路看过不少土楼,都少有看到内设学堂。我心中有不解: 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一带,应该较关心读书识字,考取功名。但为何在众多土楼中,却没有感觉到这种气氛。是否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战乱,沧桑,心里的雄心壮志早已被磨平冲淡,反而谋求生活安定反而压倒一切,变成了最大的愿望。 书室内有半月形天井采光,柱子上刻着不少勤勉劝学的对联。横梁上的还留着褪了色的彩绘和一些精致的木雕,这些在土楼中并不多见。正值早上农忙时间,土楼内,书室里是静悄悄的。难以想象,这里住着数十户人家。书室内已没有书桌。取而代之是七八台打谷机。纵有教室,但二十元的门票,是否又让门外学子却步? 和贵楼号称有三奇。首先,它有21.5米高,约是现今的七层楼高,是福建土楼里最高的。单是这项就不得了。你想,福建土楼千百个,要做到最高可真不容易。现今那些世界第一高楼,没过两三年就被取代,哪及这个第一恒久。 其次,是楼中两口相隔十几米的水井,一口浊一口清。我想,可能清水井地下淤泥的颗粒较细小,有如滤水器,将杂质除去,所以水井一清一浊。 最后一奇,当然是土楼建在沼泽地上居然可以四平八稳。在土楼中学堂里的小天井,就可以测试地下淤泥的松软程度。只要在天井上跳一跳,你会发现旁边的鹅卵石也有少许震动。再用铁线插入地下,毫不费劲。其实,土楼能如此稳当地站在沼泽地上,全靠一个“地基工程”。据说土楼初建的首层发生沉降,完全没入沼泽。其后,楼主在墙基之处打下木柱,穿过淤泥层,直到较结实的泥层。我想,虽然楼建成了,不过建筑费用肯定大大增加。楼主宁愿多花银两,也不另觅新地,该是因为此地的风水好吧。 和贵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土楼正门前围有一排平房。平房古称”厝”。据说这里有个方言:厝包楼子孙比较贤,楼包厝子孙比较富。看来,楼主早就有明达的思维,更注重子孙的内在修养。当今楼主知道我们刚从怀远楼来,就问我们的看法。我们如实说了怀远楼的特点是对联多和雕刻精美。但似乎这话触动了听者的情感。楼主语带遗憾,解释和贵楼没有如此,只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但我想,既然祖先着重“贤”,又何需为表面的装饰去比较。而且,此楼已有三奇,又何需利用精巧的装饰去吸引游人。
|
转自:http://www.naliwan.com/article/51523.html3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