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国风情之旅 |
[游记]泰国风情之旅 |
2008-05-22 sina.com.cn |
泰国旧称暹罗,是一个君主立宪的王国,全国有76个府(省),海岸线长2,600多公里,是东南亚最具异国风情的国度,泰国人民真诚好客,被世人称为“微笑的国度”。泰国拥有令人赞叹的名胜和风光、独特的文化和习俗。泰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不仅华人多,而且到处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所以对中国非常友好。泰国既是逍遥胜地,也是友善之邦。所以泰国是很值得去旅游的地方,今年12月中旬,我同老伴相约几位朋友组团前往泰国,畅游6天,见识不少。 泰国属于热带气候,全年长夏无冬,年平均温度28℃。6~10月是雨季,11~5月为旱季,是旅游的好时光。12日凌晨5时,我们乘“空港快缐”到达机场,天气较冷,大家都身着薄毛衣,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程到达曼谷,气温30℃,只能穿单衣。下了飞机,便见一老一少两位地陪导游来机场接机,老者年近花甲,大家称他“波叔”,少者20来岁,显然是其助手。“波叔”是有20多年经验的老导游,对泰国情况相当熟悉,而且能说会道,他不遗余力地陪同我们旅游6天,一路讲解不停,不仅介绍泰国的历史、文化、名胜、景点和民俗风情,还常穿插一些典故和传闻,十分动听。他还教大家学了不少泰语,其中第一句就是常用的“刹哇里卡”(您好)。 富丽堂煌的大皇宫 首都曼谷是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到曼谷不游大皇宫,就如同到中国没去故宫一样遗憾。大皇宫位于市中心,依偎在湄南河畔,始建于1782年,面积为21.8万平方米,环绕皇宫的白色宫墙长约1900米。大皇宫乃泰王朝一世至八世王的王宫,主要由阿玛林宫、节基殿、兜实宫、律实宫、武隆碧曼宫和玉佛寺等28座古建筑组成,整个建筑以白色和金黄色基调为主,风格为暹罗式,是泰国最为壮观的古建筑群。当天下午我们就来到大皇宫,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皇宫的标志性建筑“平台三塔”。走进大皇宫,只见庭园内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古树满目。佛塔式的尖顶闪闪发光,鱼鳞状的玻璃瓦面在阳光照射下,更显灿烂辉煌。整个皇宫犹如“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童话城,一座座金碧辉煌的佛教建筑,全是金灿灿的光芒四射,简直就像黄金砌成,既富丽堂煌又庄严神圣。 皇宫内最有历史意义的是玉佛寺。玉佛寺位于王宫的东北角,纯为供奉玉佛像而修建。整个玉佛寺为金色廊柱所缠绕,包括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经阁、钟楼和金塔。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正中的神龛供奉着被泰国视为国宝的玉佛像,佛像高66厘米,宽48厘米,通体苍翠,由整块翡翠雕琢而成,是泰国的稀世珍宝。每当换季时节,泰国国王都亲自为玉佛更衣,热季换上镶红宝石的金衣,雨季穿缀有蓝宝石的金衣,而凉季则着一件纯金的金衣。玉佛座前两侧各有一尊第一、第二世的“帝皇佛像”,以青铜铸造,外加黄金(重38公斤)装饰。大雄宝殿顶有龙首、龙鳞、凤尾等装饰,玉佛周围有许多壁画,包括“魔罗扰乱图”、“三界图”,国王陆路、水路出巡图等。玉佛寺四周有长约一公里的壁画长廊,上面绘有178幅以印度《罗摩衍那》史诗为题材的精美彩色图,几块大瓷屏风上彩绘着中国《三国演义》的故事。寺内墙上纷繁、绚丽的壁画,真令人眼花缭乱。为了表示对于佛像的恭敬,每一位进入寺内的游客,无论男女都要穿有袖子和领子的上衣,男士须穿长裤,女士也要着长裤或者过膝的长裙,着圆领衫或吊带裙或短裤短裙都是禁止入内的,此外还要求人人赤脚入寺,在寺内不能站着观赏。 在玉佛寺西側,有三座巍峨耸立、直插云霄的大塔,一个是第四世皇时代建造的圆形金塔,称“乐达纳舍利塔”,据说塔内有佛陀的舍利子;中间是第一世皇时代建的藏经楼;北边那座称“碧隆天神殿”。三座塔均有塔尖,都以赛璐珞、彩瓷、金箔等装饰,显得流金溢彩,璀璨夺目。 异国情调的欧式水上市场 接着乘船游览了泰国母亲河----湄南河,观看两岸水上人家风情,在快上岸时,泰女给每人载上一个小花圈,各收20铢,算是支持穷人的小费吧。在河畔船上进晚歺,吃得太差,基本没有荤菜,而且几乎所有菜都辣得没法吃,最不值得。在回程路上,“波叔”建议明天自费游欧式水上市场。开始响应者寥寥无几,但经他反复宣传鼓动,大家还是同意每人出800铢(人民币1元约合泰铢4元)作此行程,并加游小三角。 翌日一早,吃完自助歺就出发前往水上市场。所谓水上市场实际上是一处水上交易场所,在宽约十余米、长达千米的小河上挤满了来自各方的泰人木舟,载满热带水果、蔬菜、手工艺品及其他物产,聚集在水上市场兜售;或者空船招揽游客,每船可坐6~10人,每人100铢。我们坐上人力划驶的小船,挤进充满笑声杂语的众木舟中,只见船碰船、人挤人,热闹非凡,其中尤以欧美游客最多,这大概是称为欧式水上市场的来由吧!由于天气热,许多欧美女子都穿吊带裙和短裤,有的甚至着“三点式”。土产、洋货摆满小船和两岸小摊,各色人种、各种语言混成一片,好一派水乡风光、异国情调! 下午去参观泰缅边境的“小三角”。据闻,小三角是世界“毒王”坤沙出资所建的一处佛教胜地,己建多座泰、缅、中式佛塔,外表都十分富丽堂煌,但尚未完工,室内都是空空的,实际上还谈不上旅游点。站在这些建筑所在的山上,可遥望当年“毒王”经营的“金三角”毒品生产基地。现在坤沙己病故,不知泰国政府拟对此处作何处理? 血肉铺成的桂河大桥 接着去参观桂河大桥。桂河大桥是泰缅边境铁路的咽喉,铁路和铁桥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1942年,日军侵占东南亚后,为保障其军事行动和运输供给,决定修建一条连接泰缅边境的铁路,于是将来自中、英、美、荷、澳等国的盟军战俘6.1万人和东南亚国家的27万民,强行拉到泰缅边境充当劳工,在一片荒芜人烟的山区,冒着炎热天气、瘴气笼罩、虐疾流行的恶劣环境修筑铁路。数十万劳工日夜施工,竟用3年时间修成需6年才能筑成的铁路。繁重的劳动、恶劣的条件,使12000名战俘和24万民工在日军的刺刀和皮鞭下,全都横尸荒野,成了孤魂野鬼。所以这条用血肉铺成的铁路和大桥被称为“死亡铁路”和“死亡之桥”。 原来的桂河大桥己被炸毁,我们看到的是新建的桂河大桥,桥头立有一枚2米多髙的模型炸弹,它似乎提醒人们,别忘了那段远去的历史。大家走在大桥上,想起二战烈士的惨况,无不令人心情沉重。 晚上乘船畅游桂河,我们乘坐的大船是被电气船拖着走的趸船,船体很平稳,有点像珠江过去的“花尾渡”。在船上吃、喝、玩、乐,在“波叔”的带动下,年轻人又唱又跳又喝啤酒,颇为热闹,但音响简值震耳欲聋,而且夜间看不到两岸风光,只见点点灯火,当然远不如“珠江夜游”。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86493010084km.html2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