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閃閃的京都之行二(Mumy)   這次的京都行,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充滿矛盾取捨傷極腦筋的事情,先別說要怎麼規劃我們的行程了吧,就連我們下榻的飯店,也要給我們三種早餐的選擇:位於地下一樓的日式早餐、十四樓的美式早餐、還有一般最常見位於一樓的歐式自助式早餐。本來覺得來到日本就應該吃個日式早餐的啦,但我偏偏早餐又非甜食不可,所以一想到豐富的歐式自助早餐,就覺得飛去不可;美式早餐本來是沒有太大的興趣啦,因為八九不離十大概是培根炒蛋加土司嘛,可是它偏偏位置最好位於飯店14樓,360度旋轉的透明大玻璃讓京都的美景一次看個夠…最後因為京都的第二天全天行程緊湊,要走的路又很多,所以我們決定先到歐式自助餐好好餵飽肚子再上路囉。 金閣寺 三月十九日星期一,我們起個一大早吃完了早餐梳洗完畢,就拿著我們的寶書和地圖,前往我們第一個目的地:京都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是日本政府指定的國寶金隔寺,因為它座落在京都落西,離市中心有一小段距離,也離我們要去的其他景點比較遠,所以我們規劃了一下路程,決定從它開始。金閣寺的門票很趣,超級大張比我的臉還長,而且不像其他的地方用收藏的畫作或當地的美景作為圖底,而是用書法寫著【金閣舍利殿。御守護】等字樣,還蓋了兩個大紅章,有點像平安符一樣。金閣寺原本是鐮倉時代西園寺家所擁有的宅邸,後來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改建作為自己修蟬的地方,所以義滿將軍死後人們就以他的法號稱作鹿苑寺了;不過,因為寺內主要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貼上金箔裝飾,所以後來又稱為金閣寺。金閣寺因為先後有不同的主人,三層樓閣的建築也都是不同的風格:平安時代的貴族建築風、鐮倉時期的武士建築風格、中國唐朝的禪宗風格,不同時代不同的風格,卻能在同一座建築上這麼表現出這麼諧和的美,實在很奇妙;這奇妙的感覺,就像它金光閃閃的建築,從靜靜的湖面反射,絢麗奪目,卻又同時給人一種靜雅的感覺。因為這種又矛盾又諧和的美真是太奇妙了,讓人忍不住左照右照上照下照照了一堆相片哩。 龍安寺 走出了金閣寺,我們步上木这通往南走了大約十來分鐘,一路享受京都古色古香的現代建築,來到龍安寺,另一個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方。一進入龍安寺,印入眼簾的是一面鏡容池,遠遠一座小石橋,雖然加上池旁佈滿的櫻花樹垂枝非常有古意,但…但…要是這些櫻花樹都長滿了櫻花,一定是超美的啦(地上懊惱打滾狀)。另外,龍安寺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應該是它用油土牆圍成長方形庭院的石庭了。據說在室町時代後歧見的龍安寺石庭,受到鐮倉時代中國傳入的山水畫影響,石庭中鋪滿白色小小石粒代表海,大小十五座岩石則代表島;石頭形狀、大小、遠近、高低的安排,就像一件藝術品畫作一樣非常美麗,而據說造庭的人是以佛教的【空】和【無】的想法,作成這樣一件藝術品,可惜要我體會它【空庭】和【無庭】的意境,實在是非常難哩。走出石庭外,有個石作的洗手砵,古錢形狀上面刻著「唯吾足知」,看來似乎又是另一個丈人有所感悟的傑作呢。 仁和寺 走出龍安寺再度步上木这通往南走,我們來到由宇多天皇創建的仁和寺。仁和寺寺內有眾多古蹟,在明治維新前,一直是王子王孫繼承住持,所以又叫做御室御所。從二王門關過破舊紅漆都退盡的中門後,就有恭奉如來的國寶金堂、五重塔、鐘樓、觀音堂、仁和寺御殿等等。仁和寺內有兩百多株被稱為御室櫻的櫻樹,要是我們是4月櫻花季來到,絕對是美不勝收的啦(又懊惱的想在地上打滾了)! 這天早上一口氣逛完三處登錄為世界遺產的金閣、龍安、仁和寺,雖然走了不少路肚子開始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