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岚山行 |
[游记]岚山行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岚山行(附图) 雨中岚山——日本京都( 周恩来作于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 雨 中 二 次 游 岚 山,两 岸 苍 松, 夹 着 几 株 樱。 到 尽 处 突 见 一 山 高,流 出 泉 水 绿 如 许, 绕 石 照 人。 潇 潇 雨, 雾 濛 浓; 一 线 阳 光 穿 云 出, 愈 见 姣 妍。 人 间 的 万 象 真 理, 愈 求 愈 模 糊; — — 模 糊 中 偶 然 见 着 一 点 光 明, 真 愈 觉 姣 妍。 用周总理青少年时期所做的一首关于岚山的诗作为引子,开始我们4月4日的旅程。这天我们要去的正是岚山。当电车驶进开满樱花的岚山车站的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从这个粉色的美妙世界中回过神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便打得我们措手不及。风夹带着雨,冷飕飕地打在人的身上,脸上。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冷,好冷。人们纷纷躲进邻街的小店避雨,或是买雨具。尽管我们是有备而来,一向怕冷的我已经将自己武装成爱斯基摩人的摸样,但还是抵不住寒冷,又买了一双手套戴上。 我们就这样进入了樱花的王国,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作“乱花渐欲迷人眼”。入口处,是一片樱花林,枝桠彼此纠结在一起,风起处,仿佛一朵朵浮云飘过。再往前走,樱花装点出来的小吃一条街赫然眼前。樱花树下,一格格五彩的小摊,摊主热情地招呼着游客,品尝他们美味的小吃。奇怪的是,这两类气质完全不同的事物居然能相处得如此和谐,一边是樱花的安静纯洁,一边是小摊点的喧哗世俗。摊点的周边,看不到我们习惯中的小吃街随处可见的快餐盒,塑料袋,纸巾等垃圾。 沿着细碎的石子铺就的小路往前走,视野越来越宽,是一片载种了各形各色樱花的大广场。樱花的色系以粉色为主,浅粉的居多。有的是花团紧簇,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咿咿呀呀地你挤我,我挤你,吵吵闹闹的;有的又象是流苏,或是风铃,一嘟噜一串一串地往下垂。看得过瘾,眼睛吃了个饱;可肚子问题还没解决,禁不住阵阵香气的诱惑,我们还是买下了一盒热腾腾的鱿鱼丸,三下五除二,统统吃掉。 过渡月桥,听大郾川的水凌凌地流淌。到了桥的这边,我们倚山而上。沿途是一些因地制宜装饰典雅景致的小店,小小的一扇门扉,门梁上飘一面布幔,门口,或是一个盆栽,或是一棵翠柏,或是一些小饰品,或是一只肥猫在慵懒地打着瞌睡。叫人看了好不喜欢!一个拐弯处,小径通幽。走出200多米,便看见了周恩来总理词碑。周总理于1917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度过了500多个日子,京都岚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9年4月5日这天,他一连写了三首诗: 《雨中岚山 — — 日本京都》,《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其中两首便与岚山有关。在此处,我们还遇到了日本导游带的台湾团,导游看到我们手中拎着的印有汉字的袋子,便友善地问我们,“中国人?”在得到确认后,便操着半生不熟的中文与我们聊了几句。 继续拾级而上,在松台(展望台)处,几株翠柏挺拔地迎风而立。不远处的岚山山体层林尽染,红的是红叶,绿的是翠柏,粉的是樱花。山体的底部,几座传统日式风格的建筑时隐时现。山间一条碧绿碧绿的流水,想必与大郾川是相通的。几艘绿顶蓬的小船,顺流而下。这样的画面,是否极富有诗意,抑或是禅意?
|
转自:http://wyqmary.blog.163.com/blog/static/7449981200735846176373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