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名人履痕:作家莫言日本北海道之行片断

[游记]名人履痕:作家莫言日本北海道之行片断

2007-07-16    

我为什么要到北海道来

□孙丽

回到中国时,已经是2005年第五天,那天夜里,厚厚的大雪铺满北京城。我们一行人来不及同莫言作一个礼节性的道别,各自带着疲惫,一走出机场,就像水滴一样消失在城市的汪洋大海里。

此行日本,前后共十二天,其名目是:应北海道首府札晃市政府邀请,中国作家莫言及新闻媒体到北海道参观访问。此时,当我坐在电脑前整理所有的文字资料时,北海道之行的种种情节多得几乎壅塞住我的思路,我一定像秋天闯入丰收的玉米地里的熊,惊喜得不知道收获哪一棵———毛丹青的这场转换场景的文学试验无疑是成功的,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莫言,聆听到了他关于文学的新的激情和思路。

北海道究竟有没有狼

莫言与北海道的关联,几乎在近半个世纪之前就埋下了伏笔。这其中的机缘多少有些神秘。

1944年,中国人刘连仁被日本侵略军掳到北海道昭田镇明治矿务所做劳工,由于不堪生活待遇的粗劣、劳动的重负和监工的虐待,于1945年7月30日的那天出逃,没想到这一逃竟是14年。刘连仁的脚印在北海道八万平方公里的皑皑白雪上几乎遍及。他一心向北,以为那里是连着中国黑龙江的土地。当他面对茫茫大海,最终意识到他所在是一个岛屿时,绝望的他在两次自杀未遂后,选择了像动物一般的生存。1958年2月8日,在北海道的当别町(镇),猎人夸田清治在雪地里的一个小小洞穴中发现了他。形如野人的刘连仁成了轰动当时的新闻人物,他在恶劣环境中得以生存的不可思议的坚强意志令人叹服,他本人也成为这场战争活生生的罪证。

而刘连仁的故乡正是莫言小说中那个标签式的地名:山东高密。莫言不仅从小就知道这个人物,在1986年还以作家和乡亲的双重身份采访了刘连仁,住在刘家,与之彻夜长谈,次年的采访又是两天两夜。2000年,刘连仁辞世,时年87岁。我相信,莫言是为数不多的与刘作过深入交流的人,至少是进入过刘内心深处的惟一的中国作家。

莫言一直想知道,北海道的雪是怎样厚,冰是怎样冷;袭击刘连仁的棕熊怎样在刘一闪身之后,一头撞死在大树上;还有,北海道究竟有没有狼。他曾经以之为素材创作过一篇小说,文里的北海道嫁接的却是长白山的林原、北京和山东的冰雪———那终归只是一种想像。很多年以来,到北海道来看看刘连仁求生的地方,成了他的强烈愿望。2005年1月2日那天,莫言终于站在了门别町“刘连仁生还纪念碑”前,听参与过当时救助刘连仁的木屋路喜一郎先生讲述刘从当初的惊恐到后来的信任。而88岁的夸田先生还在,莫言给他送去新年的福袋,在他的病榻前亲耳听他描述他是怎么发现了刘连仁。从1986年到2005年,从山东高密的刘连仁到北海道门别町的夸田,作家莫言以自己的亲历和感受,完成了两个不同时间、空间的对接,把同一历史传奇中的两个关键人物作了相互印证。

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在作家创作道路上拨亮灵感的光?

把我的骨头带回故乡

在知床半岛的流冰博物馆里,冰块与冰块撞击的美妙声响,激活了莫言一个在脑子里发酵了多年的文学构思:在旧时的山东高密,流传着许多山东人闯关东的故事。他们背井离乡,到达最北端的黑龙江,甚至越过边界,到达俄罗斯。多年以后,他们老了,其中的一个决心要回到故乡,他让自己的几条狗拉着雪橇,从冰面上沿着封冻的河流,向南。路途遥远,几十天过去,食物渐渐吃完了,于是吃狗。只剩下最后一条狗时,主人公饥寒交迫,已经羸弱不堪,显然已经无力继续他返乡的路途,弥留之际,他企求他的狗说:狗啊,如果我冻死,你一定要慢慢把我吃掉,好把我的尸骨带回故乡。后来,那条狗真的做到了。

前年莫言到东北采风的时候,那里的景象与他的想象相去甚远,那种感觉上的错位几乎杀死了小说的构思。“仅仅凭想象力,没有素材是不够的。那会让我的写作非常疲惫。”在知床,与黑龙江有关的流冰的故事,重新唤回了作家的灵感,雪的气味、冰的声音、海的颜色、风的力度,构成了小说的立体氛围,“我随时可以拿起笔,开始这部小说的创作。我想写一部河流的小说,一部沿着河航行的小说”。逝者如斯,河流往往是时间的象征。莫言显然巧妙地从中获得了小说结构的脉络:以河水的流逝暗喻时空的转换,同时,河流又是其流经区域不同文化的契合点。作为同行者,我期盼早一些读到作家笔下对考古意义上的“鄂霍次克海文化之谜”的文学诠释。

这是一个产生童话的世界

每一个北海道人,不论是札晃的市长,还是北海道报社的记者、大学的法学教授,或者日高地区牧场的老板。他们除了拿来书让莫言签名,又都问了莫言一个共同的问题,你眼中的北海道是什么样的?

我整理了他的这样一些回答:

我刚到札晃的第一个晚上,觉得这里还是人间,尽管她灯火辉煌,如银河降落,张灯结彩,到处是冰雪,但多少和圣诞有些关系,只是有了冰雪,圣诞的味道更浓厚。离开札晃后,我们离开都市,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远,尤其是我们到了襟裳岬以后,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严酷,感觉越来越接触到北海道的本质。而十胜川又让我们感受到北海道的另一面。早上在天鹅湖边,温泉的蒸汽缭绕着,因为水很干净每只天鹅都非常洁白。太阳刚刚升起来,空中闪烁着钻石般微小的雪的颗粒,当天鹅扬起它优雅的脖颈,对着长空发出嘹厉的叫声,这时候我们感到离北京离上海很遥远了,离札晃离襟裳岬也很遥远了。我们完全进入了童话世界,冰雪覆盖的地方是特别容易产生童话的地方,冰雪、蜡烛、温泉、天鹅,构成了浓厚的童话色彩。

莫言的北海道之行,也是亲近动物的旅程。他说自己是在大自然的伴随下长大的农村孩子,对每一种植物、每一片雪花、每一块石头,都有情可感。他的笔端一旦接触到自然,书写就再也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而动物们,几乎是“自己跑到我的笔下”。在摩周湖边,莫言伸出手去,给野生的狐狸喂食,与它近距离对视,甚至手指被它轻轻咬过;在草笛牧场,奶牛用于产奶,而失去了妈妈喂养的小牛,它们泪汪汪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悲哀深深打动了莫言。

在我的印象当中,也许是在刻意保持内敛与低调,莫言似乎并不愿或不擅与人打交道,但北海道之行,当他回到自然当中,在“童话世界里”,他变得更加幽默机敏甚至张扬。

在襟裳岬,在日高山脉与太平洋交会之处,陆地渐行渐远,消失在大海深处。莫言离开人群,沿着礁石前行,独自面向大海,那句诗,是在那个瞬间涌到嘴边的吧:

“望穿秋水君不见,悲歌一曲梦飞花。”

(侯颖/编制)

advcontent end-->

原始链接: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5-05/21/content_906153.htm
转自:22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