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双城记--我的港澳完全自由行(六) |
[游记]双城记--我的港澳完全自由行(六) |
2007-07-13cncn.com |
第六日 5月18日 位于码头附近的金沙娱乐城,看它的样子,就很有“纸醉金迷”的感觉喽。澳门所谓的娱乐城其实就是赌场,不过都不直接叫赌场 船到码头,随人流下船之后,沿指示牌出关,人不多,速度很快,过关后有一个小屋可以拿地图及资料。码头大门出来之后向右手走不远,就能找公交站牌。与香港相比,澳门没有那么干净,方便旅行者的设施也不如香港齐全。 议事厅前地的地面铺设着产自葡萄牙的石质地砖,成波浪状排列,很有异国情调。喷水池右侧是仁慈堂,仁慈堂于1569年由澳门首任主教贾尼路创立,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仁慈堂大楼修建于1 8 世纪中叶,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 正对着喷水池的马路对面是民政总署,大楼兴建于1784年,到1874年,大楼已很残旧,加上当年台风袭澳,大楼的屋顶、墙壁、门窗损毁,终于1876年修葺,1887年重修屋顶。到1936年,澳门再次遭受台风吹袭,民政总署大楼再次受损。1938年开始改建工程,包括在二楼梯级中段辟建一座小花园,到1940年完工,至今外貌基本维持不变。 早上出门早,没有吃饭,恰好看到喷水池的左侧长廊里有一个“明苑粥面”,人还挺多的,于是选择这一家,点了油条,白粥(这个熬的还不错,就是太咸了),炒牛河(不是太好吃,油腻),牛腩面(一般吧),最后算帐,99.5元,直接付了港币。 从店里出来,观察了一下地形,才发现紧挨着的就是著名的“义顺牛奶公司”,可惜这会儿是吃不下了。 下一站准备去大三巴,研究了一下地图,感觉上路还不近,在坐车还是走路中犹豫不决的我们,信步朝一条斜路走去,路右侧是蔡澜美食城,虽然开业不久,但是蔡澜的名头可是挺响,他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据说另外三位是金庸、倪匡和黄霑),也是位美食家 蔡澜美食城对面是老字号的“黄枝记”,它的名字应该是创始人黄焕枝先生那里来的吧,门口有幅对联很有趣:无酒安能邀月饮,有钱最好食云吞。呵,一笑。 再往前起,又拐进一条小街,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手信街,澳门的街都比较短,不过四通八达,不小心就会走错,这条小街更有趣,有各个老字号的手信店,钜记呀、凤城呀,好多好多,各个店门口都站着店员,有的拿着小块的老公饼、老婆饼、杏仁饼,有的拿着整个的蛋卷、糖果,还有的拿着大大一整张的肉干,用剪子剪一小块就往游客手里塞,这个可以放心大胆地一路尝下去,尝了不买没有任何问题,更不会强拉硬拽。其实到最后都会买的,而且还会买很多,不过这东西虽然不重,但是体积不小,拿着也挺不方便的,所以建议到离开的时候再买。 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我们赫然发现,原来手信街的尽头就是大三巴……至此,终于对澳门地图的比例尺有了具体的认识,澳门,实在太小了~~ 大三巴可说是澳门的标志喽,它其实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的耶稣会神父设计, 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长石阶则於稍后完成。 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始,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是一所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禄教堂失火,一发不可收拾,焚烧了两个多小时,整幢教堂几乎付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贵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为今日的大三巴牌坊,期间曾数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规模的维修保养工程於1991年进行。 虽然只余前壁,但仍然颇具气势,可以想象出当年教堂的巍峨大气,不禁想起我们的圆明园,比起大三巴,那是更让人觉得沉重的历史。 大三巴的背面,可以上去的,不过实在太热,我们没有去 大三巴的旁边是澳门博物馆,博物馆从一九九五年四月正式开始筹建,九八年四月十八日建成起用。 很幸运,当日正好是澳门的博物馆日,澳门博物馆是免费的,更要进去看看了^-^ 博物馆展区分布在三层楼上: 第一层是澳门地区的原始文明展览。在这层中主要介绍本地区的起源,及新石器时期至十七世纪中叶,澳门这个重要的国际(亚洲和欧洲)贸易商港的繁荣情況,这个时期就是澳门的黃金期。 第二层展示澳门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展示那些为澳门的社会文化帶來了丰富又独特一面的文化题材,而这些题材就是从当地旧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例如有:澳门的传统节庆、日常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及典型行业等. 第三层展现澳门当代特色。这里是博物馆的最后一层。主要介紹当代澳门的方方面面。从本世纪现时的长者可追溯回忆的年代起,至目前的各种社会状況。 博物馆里很多展区都有互动的东东,比如一个旧时鞭炮作坊的模型,前面有很多按钮,标注着各个房屋的用途,按哪个按钮,相应的小屋子里就会亮灯。 在二楼玩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叫住了我,问我要不要做个小游戏,很高兴地答应了,游戏很简单,就是把澳门著名的景点和对应的名字找出来,然后那位亲切的JJ就给了我小奖品,一本葡国菜谱,嘿嘿~~ 从博物馆顶层的门出去,上到天台上,是另一个景点--大炮台。 从网上COPY的大炮台介绍。。。。 大炮台创建于1617年,至1626年建成,名为圣保禄炮台,澳门居民多称为“大炮台”。在近四百年的历史里,大炮台内部建筑曾多次改建。大炮台的大门朝南,早期入门口为火药储存库;上层的中央是一座三层高的塔楼(今已无存),每一层都装备火炮;旁边另有四排房子,为澳督及官兵的营房,宿舍两侧有台阶与下层入口处相连。炮台内备有水池及军需库,军需库储备充足,足以应付长达二年的包围。总言之,这座炮台为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而从1623年至1740年间,这里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住所。 从大炮台下来,顺原路返回喷水池,路过手信街的时候,买了一堆的蛋卷、老婆饼、老公饼和肉干,预备回去送人。 因为天热,没有吃午饭的打算,再到喷水池的时候,又看到义顺牛奶公司,我再次提议进去尝尝,可是没有人响应,于是“愤然”自己跑进去吃了一碗双皮撞奶 在喷水池稍作休息,因为某位筒子一直声称自己处在患病状态,于是其它的景点都放弃了,决定去葡京看过之后就返程。 在这里,要严重BS一下澳门的公交车,它不但不报站,更郁闷的是有几路车连电子屏幕也没有,坐上去之后只好凭感觉了。 坐反了一次车后,又重新返回来,才折腾到著名的葡京赌场。这座鸟笼状的建筑大概是游客来澳门的必到之处,不是为了赌博(事实上大多数人恐怕都没有真正赌上一把的经济实力),只是为了感受赌城的气氛,做一场与财富有关的梦吧。 进门的时候,要把大包包存起来,随身携带的小包也要经过保安仔细的检查。 在里面玩了一个多小时,大多数时候是在看,最后在押大小的地方输了一百元港币,走人。不过喝了几瓶免费的矿泉水,赚回来一点^_^ 从葡京出来,打的去码头,车费是22元。 买了回香港的船票,很奇怪的是比来的时候贵四元钱,每人142元。回去的船上空调冷到人都快崩溃鸟,幸好只有一个小时~~ 从澳门再次回到香港,有些跨越时空的感觉,相距这么近的两座城市,给人的感觉太不一样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香港一点喽:) 在住处附近的“新钊记茶餐厅”简单吃了晚饭,花费114元。然后把买的一堆手信运回住处,又出来逛旁边的SOGO,妈妈淘了两件衣服,共390元,今天的行程就结束了。 这也是在香港的最后一个晚上,明天就要走了,看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灯和深夜依然热闹非凡的街道,忽然觉得,还未离开已经开始想念…… 想看照片的筒子麻烦移步我的博客http://yishuihan006.blog.163.com/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0834/16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