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间的快乐老家 |
[游记]山间的快乐老家 |
2007-07-24cncn.com |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 ——陈明《快乐老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快乐天堂。没想到,属于我的那个,在遥远的萨尔斯堡。 下了从维也纳开来的火车,一股凉风扑面而来,空气清冽得像被冰镇过。一眼就看到的要塞城堡矗立在远处,仿佛一顶白色大帽子扣在山上。周围群山环绕,绿意葱茏,城区街道小心地在山间最低处穿越,走着走着,一抬头,便与青山对上了眼。这种感觉,像极了西南小城丽江或大理,那可是我在中国最喜爱的城市。连阴雨天散不去的山顶云雾,都那么像。 一下子,不费功夫地,萨尔斯堡攫取了我的心。 我住的是萨尔斯堡老城边缘的青年旅社。路上人很少,根本不像维也纳这样的旅游城市。想来萨尔斯堡是有点委屈,一样是世界遗产,维也纳的游客却不知比这多了多少倍,而且来这的人一般也是去维也纳玩,顺道再过来的。其实萨尔斯堡有着她自己的独特魅力。我厌倦了维也纳的珠光宝气,相比之下,萨尔斯堡要简单、清新的多,如同一朵山间百合,没有蜂蝶簇拥却尤自芬芳。 第一站是那座要塞城堡。 是个大晴天,上山探宝再合适不过。从山脚下望,城堡被高墙包得严严实实,据说从没被攻破过。可见当年的主教是多么自我防备,像缩在壳里的龟。坐电车上山,从一个平台望出去,萨尔斯堡的景色尽收眼底:绿色尖顶房子、蜿蜒的小河、茂密的树林,一切在朵朵白云下展开,是个玲珑可爱的童话世界。这样的画面比繁华的维也纳还美。进入城堡博物馆,那里有从前士兵穿的衣服,用的武器,还有大主教的房间,比维也纳的皇宫朴素多了。有个房间现在改成了音乐厅,在晚上会有乐团表演。在莫扎特的故乡萨尔斯堡,音乐无处不在。玩偶博物馆里有提线木偶,记得电影《音乐之声》中玛利亚曾和孩子演木偶剧给他们的爸爸看,现在才知道,玩偶是萨尔斯堡传统的娱乐项目。视听室不断播放着萨尔斯堡的航拍录像,能看到360度的要塞城堡,还有城市冬天和晚上的样子,令人目眩神迷的美。 咦,那里来的风笛声? 寻着声音找去,博物馆外大广场的树下,几位着民族服装的人在演奏,一个吹笛,一个打鼓,一个敲着一件我不知名的乐器,他们随着节奏摆动身体,陶醉其中的神情。这让我想起了中世纪的游吟诗人。大树周围摆了很多长条桌椅,是民族乐队的演出看台。游客在那看表演,顺便吃吃喝喝。再外边的一圈则被各种小摊占据:玩具、陶罐、蜂蜜、热狗、啤酒------原来他们吃喝的东西就是这里来的。另外还有些小作坊,在教围观的游客怎么做一项劳动。那应该是萨尔斯堡的民间劳作,因为我看不懂。小孩子们套上了彩色长袍,头戴黄金圈,像《指环王》中走出来的小神仙。整个广场赶集似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这么多花样,这里是在搞什么活动吗? 正想着,那边响起吹打声,又一个民间乐队开始在广场上游走了。 我索性坐下,慢慢享受这样的气氛。树下的乐队又吹响笛子,调子很像苏格兰风笛,悠扬婉转,如在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阳光下,游客的大啤酒杯泛着金光,食物的暖香令人微醺。环顾四周,有雪白墙壁和黑色屋顶的房子在蓝天下享受太阳浴,墙上的雕刻人像歪着头,也在聆听动人的音乐。我在相机后眨着眼,心里竟是想落泪的感动。 在远离家乡的萨尔斯堡要塞,我找到了一种我熟悉的快乐。 萨尔斯堡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是海儿布伦宫(HELLBRUNN)。据说这是400年前大主教建造的,用于游乐和庆典。跟着导游入园,一栋柠檬黄色的宫殿赫然于眼前,旁边的水池里,伏着一尊极矮的雕塑人像,仔细一看,原来是跪着的,有一个还抱着头,仿佛在求饶。海神斜靠在流出水的罐子上,腿间夹着一条吐水的鲤鱼。他身后有一张大理石桌和十张凳子,与别的桌椅不同的是,中间有个小孔。哈哈,一切奥秘,就藏在这里!导游让游客坐上去,手放在桌上。旁边已有人不怀好意地偷笑起来。那几位也笑着,估计已做好了出洋相的准备。这时导游退到一边,“哗”的一下,凳子和桌子,全都喷出了高高的水柱!那几个“幸运儿”罩在水帘中,一边笑一边叫,但没有人避让。尽管我已事先知道这里的秘密,看到他们的窘态,还是忍不住被逗乐了。透过他们的身影,我仿佛看到几百年前,主教的客人们惊慌失措,狼狈逃离的模样,而导游就像那主教,故作镇静,只有上扬的嘴角带着得逞的坏笑。余秋雨说的真对:“只要在这里坐过,谁也不会再道貌岸然,一本正经;可笑的不是主教里边有另类,而是另类做了大主教。” 笑着离开,又到了一个幽暗的厅里,那儿转着由水驱动的动物和人的雕像。地很滑,正小心走着,忽然不知哪来一股水柱,一下子浇湿了我的裤管。我大叫一声逃开,回头看,原来又是导游搞的鬼。再仔细观察,这儿地上处处是出水孔!走出大厅时,我们再次遭到 “袭击”,甚至都不知道是从哪冒出来的。大家却没有气恼,纷纷笑作一团,边抚着湿衣服边环顾四周,试图找出“嫌疑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着到一个洞穴,导游启动洞穴中央的喷水开关,水柱高高冲起了盖在上面的三角金冠,一直触到洞顶。我们正好奇地围观,他突然又打开周围的喷泉,刚好从我脚下喷出!始料未及啊!出洞时,两道交叉水帘挡在了洞外,必须得从中间的空隙钻出去。勇敢的人纷纷出马,但样子如逃难,过去一个就引来一阵哄笑。笑声和着水声,仿佛回到了童年打水仗的时候。 在海儿布伦宫花园里,我找到了《音乐之声》中那个浪漫的玻璃亭。“I’m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innocent as a rose(我现在十六岁,马上就要十七岁,天真如玫瑰)”, “So somewhere in my youth or childhood,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所以在我的童年或少年时,我一定做了什么好事)”……熟悉的旋律从脑海中飘出,这样美好的爱情,谁不愿意在心里多念想几遍呢? 离开时翻开导游册,无意中看到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这是个真实的,关于阳光、水和艺术的夏日之梦。对海儿布伦宫,应该没有比这更好的总结了。 说到电影《音乐之声》,老城里的确有很多电影中出现过的地方。还记得那个玛利亚进修的修道院吗?其实它就在要塞城堡旁,真名叫农山修道院。它位置偏僻,要走过很长一段寂静的阶梯才到,外观朴实无华,毫不起眼。但哪怕如此,它也关不住玛利亚活泼快乐的心,她还是溜出去唱歌了。“今天的天空是那么蓝,那些花啊,草啊绿油油,香喷喷的。鸟儿在天上飞啊飞,像是要我和它们一起飞上蓝天。”想着她对嬷嬷说的话,我站在无人的修道院门前,心里偷偷微笑。 修道院外是条长长的山路,被阳光照得暖洋洋。我忽然想起,这就是电影中玛利亚去上校家,出发时走的那条路。那时她还很不安,接着唱起了”I have confidence in me”(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她走向了她的爱情,就从这条半山腰上,我正在走的小路开始。 老城边缘的僧侣山(MONCHSBERG)下,有一大面厚厚的高墙,后面就是上校一家参加萨尔斯堡音乐节的地方——石崖骑术学校,他们在这里唱了《雪绒花》和《告别曲》,怀着对祖国的眷恋,离别的深情,然后逃离纳粹追捕去了瑞士。现在这儿是艺术节演出地。 电影中最漂亮的地方,该算那个孩子们外出游戏的花园了,其实那是米拉贝尔花园,不大,却风情万千。南边入口处雕像林立,鲜艳的红花在绿草坪上拼出装饰图案,米拉贝尔宫前的玫瑰园芬芳绚丽,矮矮的树丛被布置成迷宫的模样。花园西边的绿荫拱廊,玛利亚曾带领男孩们在这里赛跑;还有那飞马雕像后的台阶,他们在这儿像快活的小鸟一样上下跳着,嘴里唱:“Doe, a deer, a female deer(DO是一只鹿,一只小母鹿)……”多么纯真的玛利亚和孩子们!从他们唱的歌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美丽的花园也因为他们而更有灵气。 萨尔斯堡城不大,在老城闲逛,是这儿再好不过的旅游方式了。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绕到山下的圣彼得教区,在那遇见一个我这辈子见到的最美丽的墓地。它简直像个花园,花团锦簇,绿意浓浓,使人觉得葬在这里真是无比幸运。据说海顿、莫扎特的姐姐等重要人物都埋葬于此。墓地尽头就是圣彼得教堂,我来得极巧,那天教堂里正好在举办一个婚礼。人们盛装华服,彬彬有礼,令穿牛仔裤的我都不好意思混进去。我看到年轻挺拔的新郎走进教堂深处,接着是由父亲带领的新娘,她真美,而且身材苗条,并不像通常奥地利人的长相。她走进去,与新郎并排坐下,然后开始仪式。虽然我不懂西式婚礼的宗教程序,但那时神圣的氛围的确打动了我,能有一个这样圣洁高贵的婚礼,该是多美好的人生记忆!这也大概是所有女孩的梦想吧! 想想圣彼得教区真的很有意思,我竟看到了墓地和婚礼,结婚与死亡。这是不是象征着人类永恒的轮回呢?连诗人乔克-特拉克(GEORG TRAKL)都这样写:天空对着这凝固了梦想的花园静静地微笑。 在老城的中心主教官邸,我看到了比要塞城堡豪华许多的大厅,而且风格竟很像威尼斯的总督宫。印象最深的是一张桌子的脚,被刻成狮子的爪子。不知是否是力量崇拜,要放在今天,可以称是“创意家具“了。它的“邻居”萨尔斯堡大教堂华丽庄重,但没有巴黎圣母院、梵蒂冈圣彼得教堂那样堆砌得使人压抑。这里大量使用白色,比较清雅明快。附属博物馆藏了许多珍贵的宗教文物,其中特别展很有趣,展出了不少可爱的动物雕塑,令人觉得宗教也不是那样严肃刻板。 大教堂一带有好几个小广场,游客在那休息,马车小跑走着,卖艺人弹着琴,骑自行车车的人像风一样来去自由。有人在广场上摆出了国际象棋,一个棋子就有半米高。谁都可以去搬棋子,那是属于大家的快乐游戏。莫扎特微曲着一只腿立在广场中央,默默眺望着这座因他而出名的城市。我又想起,有的景象曾在《音乐之声》中出现过,想着想着,玛利亚和七个孩子的身影仿佛重又出现,在我眼前轻快地跑了过去。 离教堂不远是著名的粮食大街(GETREIDEGASSE),漂亮别致的店招牌令人目不暇接,橱窗里摆着五色缤纷的彩蛋、鳄鱼和猫的形状的甜面包、缀满小雪人的圣诞树、和蔼微笑的陶瓷人偶……争奇斗艳,好想全买下来。而尽头即是僧侣山。我恍若回到了大理的洋人街,那种小城特有的闲散温馨的气氛,如同阳光一样包住了我。凭着优惠卡去看了莫扎特故居、蜡人博物馆、当代艺术馆,在老城转来转去,捉迷藏一样的快乐。 傍晚时分,我去了盐河(SALZACH)边。这时天下起了小雨,河水泛出厚重的灰绿色,对应着岸上树林的深绿和屋顶的蓝绿,整个老城竟显出苍茫而悠远的气质,仿佛一块遗落世外的宝玉。没有一艘船在开,唯一的游船停泊着,船边的酒吧人头济济,原来是被包场了。而包下的,正是在教堂举行婚礼的那家子。他们举着香摈,谈笑风生,无疑这将是个欢乐的夜晚。在这山间的萨尔斯堡,看不到许多游客,下雨的黄昏静谧安闲,只有河上的人们欢声笑语,声浪穿破了灰蓝的天空。 离开时的最后时分,我回到米拉贝尔花园,坐在玫瑰园的长椅上,花园喷泉、萨尔斯堡大教堂、要塞城堡在我眼前刚好排成一条直线,它真漂亮得如同人间天堂。我在心里一阵阵感慨,脑袋被这座城市太多的美好东西塞满了。在萨尔斯堡,要高兴起来,真是件很容易的事。明天就要离开,我却已经盼着,什么时候能再回来。 “我所有一切都只为找到它, 在欧洲去过许多城市,这次却是头回感到无拘无束地开怀。巴黎太精致,罗马太凝重,维也纳太繁冗,只有这儿,简单而纯粹。 我想,奥地利山间的这座小城,就是我内心寻找的快乐老家。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1475/1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