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百老汇,百老汇(下)

[游记]百老汇,百老汇(下)

2007-08-07cncn.com

百老汇, 百老汇(下)


--洋浅的纽约之六



后来当然没发生什么事, 诸君可能会有点儿失望。 在这艾滋病横行的今天, 我们就是有那个色心也没有那个色胆。 再说,那样的地方段数很低, 去了是活受罪。 不过, 这一小小的插曲倒让我想起当学生时的一段故事。 写出来, 作为吊大家胃口的补赏。

无庸讳言, 中国人圈子中, 台湾同胞对此类事的兴趣最大。 在学校的咖啡厅里, 经常听到他们吹嘘。 当年曾听一位台湾同学自暴经历。 他说有一次他去开洋荤, 门口广告说是金发女郎, 结果来的是一戴金色假发的黑女。 那黑女一进门就开骂, 骂他皮肤白, 骂他手脚慢, 骂他东西小, 骂得他体无完肤, 无地自容, 一点儿自信都没有。 他英文又有限, 没法维权, 赶紧缴钱出来了事。 把我们几个同学笑翻了天, 背后送他一个外号叫东西小, 因为他姓佟。 后来听我们称他东先生, 他还以为我们读走了音, 诚恳地教导我们说佟字读Tong, 不读Dong, 大家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在时报广场被改造之前, 这一段的百老汇遍街都是这样的生意。 这是因为六十年代以来电影电视的冲击, 使许多中小剧院的生存难以为继, 加上性开放性革命的冲击, 许多商家只好舍本逐末, 改行做投资小, 来钱快的简单表演。

因为色情泛滥, 犯罪率也跟着高升。 走过第四十七街的时候, 我想起我曾在这条街上的一家快餐店里打工。 有天晚上, 九点不到, 进来一位小黑仔就往柜台里面“砰”地先来一枪, 真枪, 然后才对香港来的收银小姐说打劫。 可怜那小姐吓得花容失色, 急得收银机怎么也打不开, 大家都为她着急。 第二天, 大家摸摸那瓷砖上的弹洞, 都问老板拿了工资走人, 这一次着急的是老板。 其实这老板除了工资给得不高之外, 别的也还算好。 不过没办法, 自家的性命要紧。

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 都被共和党的强人市长朱利安尼一扫而光, 加上他在911时的表现, 明年选总统很有希望。 在朱利安尼的新政中, 过去的老旧街区被一一改造, 我打工的那家餐馆, 也被一家大旅馆的新楼代替。 政府用减税的办法来鼓励大商家, 大旅馆, 大剧院进驻。 不到十年, 整个时报广场焕然一新。 许多剧院重开, 许多表演, 歌舞剧又重回百老汇上演。

说来惭愧, 在纽约多年, 真的百老汇歌舞剧没有看上几部, 雷电城那边的洛克兹踢踏舞倒是看了好几回。 原因很简单, 有别人买票, 同时,雷电城那边的洛克菲勒中心比时报广场安全。

热门的百老汇表演一票难求。 那年孩子们要看迪斯尼的狮子王, 订票竟排到一年多以后。 好在有太太的同事调往外地, 正好有票转让, 得让孩子们一赏心愿。 票价80美元, 还是楼上。 刚才又查了一下, 卖到一百二了。 等以后再去看, 只会更贵。

<!--[if !supportEmptyParas]-->要是没那么多钱又想看戏, 可以到时报广场中间那个上写售票的棚子外去排队等票。 那里经常出售半价票, 折扣票, 学生票。 不过, 那些学戏剧, 学表演, 学电影的学生消息比较灵通, 大部分的好票都被他们抢先买去, 一般的学生只能望票兴叹。 没办法, 这是人家的专业, 自然捷足先登。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学生之穷, 不单单表现在没钱买票上, 还表现在要自己打工挣生活。 许多学美术的学生, 每到晚间, 常到这里来为人画画。 你看那街边上坐了一排, 就是他们。 这样的街头画家, 八十年代时以欧洲学生居多。 后来中国学生加入, 现在几乎被中国学生垄断, 算是另一门类的中国制造。 许多现在国内颇有名气的画家, 都曾在此受过时报广场的洗礼。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说实在的, 百老汇的音乐剧, 歌舞剧是真好看。 这里的演员, 集英语国家之精华, 尤其是美英两国的优秀演员和制作编导, 所以能长胜不衰。 近来颇受好评的百老汇剧有“Cats”, “歌舞队员”, “芝加哥”等等。 美国外地人到纽约, 一般都争取去看一场。 外国人则因为语言,时间和票价的关系, 不太追捧。 如果有时间, 也可以去看那些免费的表演, 比如到五十二街的沙利文剧院去排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晚间秀。 这是美国的那种电视脱口秀, 由名嘴大卫.利特曼主持。 里面说笑话, 有表演, 是消磨一个下午的不错选择。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要注意一点的是, 因为这里是旅游区, 不法商家也就在这里混水摸鱼。 对中国人来说, 千万不要在这里买电器照相机之类。 那些商家一般都会在门口大做广告, 说什么七折六折, 半价清仓, 其实根本没折。 更有甚者说是关门甩货, 租约到期, 统统是洋鬼话。 有电视台跟踪报道说一家商店的门关了两年还是说正在关, 借此把消费者拉进去狠宰。 <!--[endif]-->

五十一街上的冬之花园是久负盛名的老剧院, 里面也很漂亮,“Cats”就是在这里连演了多年, 是百老汇连续上演最长的剧目。(这里也曾是西城故事的首演地, 现在上演的则是MAMMA MIA!)。五十二街的齐格菲剧院也演电影, 很在里面看了些好电影。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冬之花园剧院, 转贴)

再往上, 就到达了哥伦布园环。 这里是百老汇, 第八大道和西五十九街的交口, 几条交叉的街道在这里形成一个大转盘, 交通紊乱, 行人开车都要当心。 这里也是中央公园的西南口, 有那种漂亮的载人马车停在路边供人乘坐观光, 浪漫是浪漫得来。 当年只身来纽约工读, 写信给国内的太太吹嘘美国之美, 这马车就是其中一美。 并许愿说异日她到了纽约, 一定请她乘坐一次。 两年后太太到了纽约却大呼上当, 高低不肯上那味道难闻的美国大车。 我窃喜以为就省了那二十大刀。 谁知如今每有龇龉太座就提醒我欠她一马车, 令我悔不当初。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哥伦布园环, 转贴)

哥伦布园环的另一吸引人之处是, 这里原来有一个会展中心。 在三十三街的贾维茨中心启用以前, 一直是纽约的主要展览场地。 我就是在这里看了生平第一次的汽车展览, 那个喜欢, 仅次于第一次跟太太约会。 如今这里被拆迁盖了大楼, 可惜。<!--[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再往上走几个街区, 就到了著名的林肯艺术表演中心。 中国人相对喜欢严肃音乐, 大都对林肯中心耳熟能详, 因为这里是纽约交响乐团, 纽约芭蕾舞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驻地。 每到演出季, 好戏连台, 你会深感生活在纽约的幸运。 这林肯中心的建筑也很不错, 主要是觉得它与它的内涵比较接近, 古典而不落俗套, 色调也典雅。 有时候,林肯艺术表演中心的花园里也搭上大棚, 让外来的马戏团, 冰上表演之类的团体为纽约市民表演一些下里巴人的节目, 老少咸宜, 是孩子们的最爱。 中国的中央乐团和其他团体也到这里演出过, 有一两个高水平的明星, 但整体水平还不太能吸引美国观众, 因此多是华人来捧场。 这有点儿象中国足球。 球踢得一般, 有一两个说得过去的明星, 但整体球技就不行了, 捧场的也多是中国人自己, 怎么回事呢?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林肯中心, 转贴)

百老汇的表演一条街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 上面还有些零零星星的剧院, 但已不是百老汇的主流了。 有许多小形剧院, 称为外百老汇(Off Broadway)表演的, 却依然活跃, 因为这一代租金低, 离居民区近, 小剧院也可生存。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外百老汇的演出, 许多大明星大歌星都是由此起家, 先有个表演的场地, 再图进取。连外百老汇都进不去的, 还有办法可想, 那就是到外外百老汇(Off Off Broadway)去表演。 这类演出, 通常是没工资的,组织者和表演者都是为了自己的表演梦而自发演出的。 如果有乐捐, 当然也欢迎。 有没有外外外百老汇, 就不知道了。<!--[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哥伦比亚大学, 转贴)

走得实在太累, 就不打算再往前走了。 说实话, 前面的百老汇, 也没有那么五彩缤纷了。 我们决定放弃步行, 就在这里坐地铁去116街的哥伦比亚大学了。 在钻进地铁之前, 我还要提一下六十八街的摄政王剧院。 这剧院的名称很响亮, 对不对, 但其实那是个很窄小的剧院, 不演戏,只放电影, 而且只放老电影。 当年的票价那是绝对的便宜,25美分, 而且你可以从早坐到黑, 没有人管你。 我有时是买个三明治进去, 眼睛都快看瞎了才出来, 回家一看, 两眼通红, 赶紧买了眼药水来滴。 美国的眼药水可不便宜, 比那电影票可贵多了, 得不偿失。

<!--[if !supportEmptyParas]-->电影院对街的银行旁边, 有一小块空地。 每年圣诞节前, 都有商贩在那里拉上电灯, 贩卖圣诞树。圣诞树很漂亮,在纽约城里价格不低。 节日期间, 一棵装饰华美的圣诞树会给人带来家庭的温馨, 生活的喜悦, 和对未来的憧憬。那年圣诞夜,我独自一人经过这里走回家,只见百老汇大街上的住家窗口里的圣诞彩灯, 正映照着一个出租车司机往他的后厢里装一棵圣诞树。 他叫住我说, 要一棵树吗? Free。 原来到了圣诞夜, 没有人会再买树。 商贩就会把树扔在那里, 自己回家过节, 节后再来清理。 我告诉他我房间小放不下, 再说, 怎么拿回去呢? 他说, 没关系, 我送你回去,Free。 <!--[endif]-->

我不是基督徒, 也不知道耶稣基督在传道以前的职业是什么。 但是那个圣诞夜, 我相信耶稣基督开出租车, 就在这百老汇上。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百老汇上的建筑, 转贴)<!--[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2291/26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