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俄罗斯手记-圣彼得堡(七)滴血教堂 |
[游记]俄罗斯手记-圣彼得堡(七)滴血教堂 |
2007-09-01cncn.com |
俄罗斯手记-圣彼得堡(七) 7月23日(星期一)天气晴 下午 滴血教堂 我们从涅瓦大街往停车的广场走的时候是沿着格里巴耶夫运河向北走的(我觉得是北)。运河上有游船,是水给彼得堡平添了几分美丽和灵气。远远的看见一个五彩缤纷的典型东正教教堂。它有九个洋葱头式的建筑,就像童话王国的城堡。这就是著名的滴血大教堂或喋血教堂了。它建于1883-1907年,是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进分子杀害而建。1881年3月1日恐怖份子格涅维斯基暗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农奴解救者”。由于他在位26年的统治期间给俄罗斯带来了许多的实惠,所以刺杀的行动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与指责。为了怀念这位为人民而牺牲的仁君,故在其出事地点,兴建了这座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纪念堂。 时间充裕,俄罗斯的夏季10点天都不黑,晚饭后保罗带我们来到斯莫尔尼修道院,车经过斯莫尔尼宫(现在是市政厅),这里有列宁的全身塑像。可惜因为时间太晚,己不让游客进入铁栅门,只是在车上看了一眼。这里曾是十月革命的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这里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列宁曾在这里居住了124天,直到首都迁往莫斯科为止。 ”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电影中的许多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面包会有的”这句话,己成了中国普通老百姓,战胜困难,坚定信念的口头禅。据介绍斯莫尔尼宫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巴洛克式建筑,极其豪华。其部分房屋曾是寄宿学校,但由于修道院的楼舍不适合作教室用而迁出。这座学校是19世纪初受叶卡捷琳娜二世命令而建的贵族女子学校。1917年10月革命武装起义的日子里,列宁把革命指挥部设在斯莫尔尼宫。10月25日(旧历),在这里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宣言。直到1918年首都迁到莫斯科为止,这里一直是苏维埃政权的中心。 这个地方早在圣彼得堡奠基前已有人烟居住:十五世纪时期,此区为新城城堡外的郊区,而十七世纪时期则为瑞典管辖,修筑有防御工事及民居。彼得大帝时期,此区成为一座专门存放沥青的仓库--斯莫尔尼工场。“斯莫尔尼”意为沥青。从此以后,这个地区便称为斯莫尔尼。伊莉莎白女皇曾在此举行修建斯莫尔尼修道院的盛大奠基礼。 斯莫尔尼宫的旁边,耸立着,蓝白相间,格调极其高雅的,斯莫尔尼修道院建筑群。入内参观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了,还是从各种角度多拍几张全景照罢。我们这才知道,我们从宾馆窗户中看到的就是这个修道院了。 后来我们还来到一个三河交叉的地方,在这个河道密布的地区坐落着圣尼古拉教堂。据介绍这是专门保护航海人的教堂,就像我们中国的妈祖庙一样。河边高大钟楼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过去的故事。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4289/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