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惠山日记 |
[游记]惠山日记 |
2007-07-23 sina.com.cn |
这是在惠山生活的第一篇日记,我还是先交待一下来惠山生活的殊胜因缘吧。二00七年元月份,我离开了苏州西园,西园这所在今日社会里,江南数一数二的名刹,临行前有朋友的挽留也有人的不理解。江南在我的理解与认识中,最能体现中国本土文化的区域,也是佛教文化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区域。带着这种模糊的初步认识,我花了些时间,在江南之间做了一次区域旅行,先后到过南京、扬州、镇江、上海、杭州、无锡。。。旅行结束,认识更进一步成型,江南直至今日寺院林立,上规模上档次的还真不少,但太多是经忏、旅游型的寺院,定位教学、弘法为主的寺院屈指可数,这一事实让我思考得到一个结论:文化与思想要想被大众广泛接受、认可,还得以大众化的方式,才有市场,经忏、旅游型寺院就是大众化的寺院,现代社会定位教学、弘法为主的寺院,有点“曲高”的味道。 江南旅行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选择一个寺院生活下,以便更好的实现来年的全年计划,未来的一年对我很重要,将是我人生转型与定位的一年,也是需要奋斗、努力的一年。 老实说,江南是我喜欢的,而最喜欢的还是杭州,西子湖畔。但最后停留下来的地方就是今天写日记的所在地,无锡惠山,也许这种停留是短暂的,但我希望在停留中学着去等待。 我只所以在惠山停留,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我走过的中国土地上,感觉这一块是文化与古迹最集中的地方,有无锡露天博物馆、江南第一山之称,喜欢她不是因为她的名气,也不是因为她多次受帝王将相的宠爱,更不是因为她的沧桑历史,战争的洗礼,尽管她的战争史迹与我欣赏的那位同乡,近代半部中国史的书写者李鸿章有关。 而是因为另外三个在这生活过的人:一个大寺院长大,却不愿出家的茶圣陆羽,他曾在此煮茗品泉著书立说,我也在茶中泡大并深爱着茶文化的;还有一个是在此生活苦读十年的大宰相、大诗人李绅,《悯农》的悲悯情怀,只有在苦难中成长的人才能体会;最后一位是音乐家,他的名字也许不清楚,但他的《二泉映月》估计无人不知,那就是瞎子阿炳,很多年前,就是我喜欢的,他与他的音乐。记得早在大学实习时,与大学女友在宁波生活过的日子里,经常去宁波的三江公园,而三江公园里许多名人大师塑像,其中就有阿炳,我曾对女友说过,三江公园的塑像中,我最爱的是阿炳,阿炳是用生命去完善精神与心灵生活的人,女友却回驳说“我不希望你做他,一个命运多舛的人”。也许每个人的生活充满着戏剧性,没想几年后的今天,我来到阿炳的故乡,他生活与创作的源地,天下第二泉边生活,散步总会过去,写完这篇日记后就会过去,在这边可以零距离的新近他,聆听他的声音。 惠山的主体建筑是惠山寺与寄畅园,她有厚重的文化,独特的文化资源,历史极其辉煌,而今日却是典型的松散的经忏寺院,这是对文化与信仰的一种亵渎,也是一种可惜可悲。。。对于,惠山寺定位于以文化发展旅游,以旅游带去文化传播,是最佳的方式,至于形成今天的局面,当然有历史的因素,管理部门的原因,但重要的原因是人,相对来说,无锡在江南地区最欠僧才。 今天全寺去很乡下的地方做超荐佛事,佛事活动一直不是我认同的,这在我有限的僧侣寺院生活还是第一次,今年在我生命的二十八个年头,发现自己开始成熟了,懂得为未来去规划,懂得福祸相依,付出才有回报,忍辱负重,任重道远,并用身心去亲自实践着。生活几日经忏寺院,发现这批职业的苏北僧人,如果丢掉僧人为人师表的身份,做为社会草根阶层的他们,生活挺不容易的,很辛苦,也让人感动与尊敬,同时也给自己提供了一面镜子,反省自己,没有上进心,没有一技之长将会毁了这批年青人。 做为一个僧人,在天堂能住下,地狱也要走一走,这才更好的成就自己,生活在“经忏鬼”中,也算生活的另一种体验,如果能坚持三个月,对我来说是很成功的事,写到这想起了六祖慧能在猎人中陷居十几年,真是可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9aa1fe010008ti2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