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奇鸣沙山 |
[游记]神奇鸣沙山 |
2007-10-07cncn.com |
神奇鸣沙山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沙泉共处,妙造天成,是名扬四海的“沙漠奇观”,也是我们日夜想往的景区。 早晨6时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昨天下了一整天大雨,到晚上9时还在下小雨,所以,昨天晚上我们就在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我们这些从几千里外来的老人能如愿以偿:去游鸣沙山时,有个晴朗天。阿弥陀佛,菩萨保佑。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是个好天气。真好!我们心中之结,终于解开了。 7时,驱车前往鸣沙山。一进鸣沙山大门,我们一个个都傻了,没见过这么多,这么纯的沙山,没见过这么多蹲着的骆驼,没见过这么奇,这么美的景致,好象见到了梦中情人,我们竟变得手足无措。还是晓明比较清醒,高声叫了一句:骑骆驼去! “对!骑骆驼!”大家这才恢复过来,一窝蜂似的跑去骑骆驼。 鸣沙山东汉称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鸣沙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有新加坡那么大,主峰海拔1715米。据说,游人从高处往下滑时,有鼓角之声,轻如丝竹,重若雷鸣,故名鸣沙山。 但我们在滑沙时,却没有听到这轰隆轰隆的声音,可能由于游人太多,欢呼声、叫喊声盖过了鸣沙的声音,或者是由于前两天这里下雨,黄沙还不是太干,故发不出声音来。 骑骆驼、滑沙是鸣沙山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鸣沙山、月牙山连在一起,门票是120元。这里对老人是比较优惠的,我们旅游队里两位70岁以上的老人免票,60岁以上的半票,即60元。另外,骑骆驼60元,滑沙15元。 骆驼虽然高大,但脾气很好,很温顺,赶骆驼的老乡叫它们蹲下,它们就听话地蹲下,等我们坐上后,老乡做个手势,它就站起来了。 每位老乡牵4—5头骆驼,骆驼是旅游公司的,这些老乡是打工的。 驼铃响起来了,我们的驼队出发了。多快活啊,想不到,我这个西湖边骑自行车的老头,今天在沙漠里,骑上了骆驼。坐在骆驼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人一下子高了两米,何况,骆驼正向高处走呢。 坐在骆驼上,往四处望去,湛蓝湛蓝的蓝天,雪白雪白的白云下面,是一片逶迤起伏,连绵不断的沙山、沙丘;广袤的沙漠,黄灿灿的,似金滩、银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有点刺眼。山脊上,有几头骆驼在缓缓的行进,好熟悉啊,这不就是常见的“沙漠驼铃”照片吗!现在我们看着山上的风景,待会儿,我们到了山脊,我们就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说不定还拍成了照片,以后被许多人欣赏呢。 老乡领着我们的驼队,慢慢向沙山前进,骆驼一步一步在沙中行进,我们的身体也一前一后的晃动,回头看,见一百多头排成长队的骆驼,从鸣沙山大门口,一直延伸过来,好壮观啊! 骑在温顺高大的骆驼背上,踏着细细厚厚的黄沙,听着丁丁当当的驼铃声,看着连绵起伏的漫无边际的沙原,我们俨然成了大唐帝国丝绸之路上的跋涉者。 驼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铃铃……铃铃……发出欢快的、跳动的节奏,这时,我再也耐不住了,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拿出相机,这时不拍还待何时? 虽然景色神奇、优美,但在骆驼背上拍照可不容易,既要选好角度,对好镜头;又要控制平衡,不使手抖动。不管三七二十一,拍下来再讲吧,反正是数码,不好可以删掉。 前面的山坡上,有一点绿色,走近一看,竟是一棵草,它约有一尺长,有几根浅绿色的茎和枝,没有叶子,枝上长着细刺。在风沙的肆虐和烈日的暴晒下,它轻轻地摇曳着,显得从容不迫,消遥自在。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沙漠里的奇迹--著名的骆驼刺。由于骆驼喜欢吃它,故名骆驼刺。跟骆驼一样,它们在艰苦环境的煎熬下,形成了不怕干旱、不屈不挠的性格。它们的根部特别发达,根系部分可超过地面部分的10倍,有的长达30米以上,可在很深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绿色。这一棵棵小草,是不屈的英雄,是生命的象征,它们给沙漠带来灵气和活力,给我们带来启迪和激情。 骆驼的脾气真好,摸摸它的驼峰,拍拍它的脸颊,它都很顺从,很配合。但胆子比较小,特别怕鲜艳的色彩和高亢的声音,惠莉穿着一件红衣服,老乡告诉她,动作不要太大,声音不要太响,不要吓着骆驼了。 骑着骆驼,翻过了一座山,又走过了一段谷地,我们来到另一座更高的山峰前,见山坡上有上百头骆驼蹲在那儿休息,我们的驼队也停了下来。 老乡说,她在这里等我们,让我们上山去滑沙。 走上木头钉起来的梯子,我们向沙山高峰进发。梯子有几百米长,一直伸到山顶,而宽仅一尺,刚好够一人上山。因为踏着沙上山太费劲了,旅游公司就在这里架了座长梯,让人上山滑沙,每人收费15元。山很陡,在梯子上有时要爬着上去。 爬到山顶,眼前是广阔无边的像波浪般起伏的沙原,太阳照得到的沙丘泛着白光、金光,而太阳照不到的沟壑、洼地却是黑色的,真是黑白分明,像一块块大蛋糕,不规则地堆放在那里。而日光的位移,云层的运动,又使沙漠出现了深浅明暗不同的层次,色彩也在神奇的变幻着。站在山脊上,看着自己被太阳照着的影子,又高又大,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像个巨人,禁不住,按下了快门。山上风挺大,呼呼的吼着,似乎要把我们吹下山去。 滑沙就从这里开始。有两种滑法:一种是坐在汽车轮胎里,在滑道里向下滑,这是一种高速度、高刺激的活动,半分钟时间,就滑到了山下。参加这一活动,还要增加10元钱。另一种是坐在木板钉的滑板上,顺着山坡的斜势,靠手的划动,慢慢往下滑。 真没想到,74岁的大嫂,竟选择了高速度、高刺激的轮胎滑沙,当她和小林搀扶着,走向滑沙处时,我们简直不相信我们的眼睛,只见她坐在轮胎上,轮胎飞速向下滑去,她的身体在轮胎里晃动,一眨眼功夫,就滑到了山下,我们连拍照都来不及。“真是好样的,74岁,女同志,不简单”,有人翘起了大姆指,鸣沙山上响起了赞叹声。大嫂啊,您真不简单,在您74岁高龄时,在神奇的鸣沙山,跨越了人生的又一高度。大嫂,您值得自豪,我们也为您感到骄傲。 我们四人选择了滑板滑沙,我们也有我们的打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鸣沙山,我们要鸣出个名堂,给大家一个惊喜。 滑到半山,我拿出了从千里之外的杭州带来的长8米的横幅,我们四人把这大红横幅打开,慢慢向下滑行。 高高的淡黄色的鸣沙山山坡上,有一块大红的横幅在风中展开,鸣沙山,您见到过这样的情景吗?您接待过这样的旅行者吗? “庆祝杭州市还可以旅游社成立六周年”十六个大字,像十六支火炬,燃烧在鸣沙山,蓝天白云是它的背景,无边无际的沙漠是它的舞台,我们还可以旅游社的六周年庆典就在这里,隆重开幕啦! 游人驻足抬头,惊奇地望着我们,发出会意的笑声,或者,伸出大姆指,高声叫妙。连那些行进中的,或是正在休息的骆驼也投过来好奇的眼光。这时候,我们的庆典已成为人们观注的中心,成为鸣沙山一道最靓丽的风景。而照相机也不失时机,摄下了这动人的场景。 后来我统计了一下,我们还可以旅游社的成员,拍摄这一场景的照片,有20多张。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蓝天、白云、鸣沙山、横幅,欢乐的人群”,这个场面是不可能重复的,这些照片将这一难忘的时刻定格下来,定格在照片上,也定格在我们心里,以后,每当想起鸣沙山,这打着横幅滑沙的情景就会再现。 我们还可以旅游社是一批酷爱旅游的中老年人组织起来的旅游团体,从第一次活动:2001年翻杭州“十里郎当”到如今,已有六年,这六年中,我们搞了几百次旅游活动,游过了云南、四川、山西、河南等十几个省的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今天又到这令人神往的鸣沙山,举行庆典,真是开心。 我们还有一个博客网站:还可以旅行者(hky2000.blogchina.com),朋友,如果有兴趣,请来走走。 下山后,我们又骑上骆驼去月牙泉,月牙泉在鸣沙山怀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月牙,古称沙井,又名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在这广袤的沙漠中间,竟有这样一泓清泉,着实奇怪,而且旁边还有一个绿洲,草木茂盛,建筑古朴,还有一座高高耸立着的月泉阁。 我们在第一泉的碑刻前拍照留念,是的,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泉。几年来,看了不少名泉,什么天下第一泉、第二泉、第三泉,都让人摇头,让人失望。唯有这月牙泉,让人激动,让人兴奋,让人难忘。 月牙泉如一块碧玉,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沙湾里,更像一位依偎在健壮男子(鸣沙山)怀里的妩媚、灵性的娇小女人,依人小鸟,楚楚动人,在戈壁沙漠,见到这样的美人,仿佛见到了天仙,怎能不让人动情。 这时起风了,黄沙刮得人睁不开眼,这沙太细了,以至我们中间四个人的照相机被刮进了细沙,失灵了。 风还刮起了山顶的细沙,山顶尖上,像电学上的尖端放电一样,像喷泉一样,向前方喷着细沙,远远望去,很有趣。 虽然有几个朋友,已来过鸣沙山,但再次游鸣沙山,特别是骑骆驼、滑沙,还是令他们激动不已,可见,旅游光是欣赏还不够,还要参与,这种参与活动,让人与自然的接触更紧密,感情就更深了。 离开月牙泉,我们来到大门口,见门的左侧有许多大桌子,上面放着许多照片。走近一看,都是骑骆驼的照片,大概有十寸吧,许多人都在看。 原来,这是景点的又一个服务项目:在骆驼队行进路途中,分布着不少摄影师,将你骑骆驼的样子摄下来,印出来,并把它们放在门口的大桌子上,任你挑选。你可以挑自己的照片,挑中了,20元一张,挑不中,就拉倒。这可是很明智的生财之道,骑骆驼难得,背景又好,只要拍得好,哪有不要的理由!花上60元,拿上三张,你觉得很满意,很值得。而你的钱,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入了经营者的口袋。高!这一招,的确高! 由于刚去过嘉峪关,不免将鸣沙山与嘉峪关作了一番比较,是否恰当,请各位评论。 嘉峪关挺拔、威武、刚强、大气,表现了男子的阳刚之气。鸣沙山柔和、缠绵、细腻、灵性,充满着女子的阴柔之美。 嘉峪关的每一垛墙,每一座楼,每一处建筑都是竖是竖,横是横,棱角分明,一点一划,一撇一捺,清清楚楚。而鸣沙山的线条都是圆弧的、弯曲的、柔绵的,馒头似的山顶,弯弯的沟壑,蜿蜒的小路,就是被微风吹皱了的沙原的表面,也如水中的涟漪,圆圆的,柔柔的,轻轻地层层漾开。 嘉峪关粗犷神武,鸣沙山细腻随和,鸣沙山的沙子细得可以钻进照相机的细缝,细得可以从手指缝里,像水一样流下来。 嘉峪关像一位站岗的军人,昂首挺胸、严肃无声,鸣沙山却像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子,有时在你耳边大声嚷嚷,有是又窃窃私语,跟你讲着别人听不到的情语。 嘉峪关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汉,倔强、执着、大气、粗线条。鸣沙山是妩媚灵性多情女子,柔美动人、体贴入微。脚伸进沙里,可伸得很深很深,体贴得太深太近了,于是,我对“体贴入微”这个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6668/1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