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读郑惠山散文三篇

[游记]读郑惠山散文三篇

2008-06-27    sina.com.cn

思辨之旅
——读郑惠山散文三篇
(2002年7月21日揭阳日报)
林建南

惠山连续发了几篇游记散文,一路游来一路诗。过去,朋友们谈起惠山作品,都少不了一句“伤感诗人”的感叹,这次就显然不同了。从《旅途遇老外》((揭阳日报》7月1日),《水的渴望与生的抗争》((揭阳日报》7月8日)到《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行》(揭阳日报》7月15日),字里行间闪烁着对现实思考的思想火花。应该说,有一个人,从梦中的汨罗江边,带着不死的诗心,走回生活的清晨——这才是今天的惠山。
惠山开始用诗人的眼光思辩生活。
从西安古城到乌鲁木齐,一路的风景,都引发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大漠的荒凉,负载着历史的荒凉,挟着几分想像的神秘,几分历史的负重。”“不管诗人、旅行家把河西走廊以及更远更干旱的边塞描绘得如何地充满了诗情画意,其实生命在这里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每一步都在同环境进行生与死的抗争!”“生命各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回报于自然、社会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不管如何都应勇于直面生的抗争,无愧对生的回报”……(《水的渴望与生的抗争》)惠山是在赏析西北的美景吗?惠山在用心灵感应生活,在超越时空思考生活。人类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人类对生活艰辛的抗争,人类对生活艰辛的直面,在作者的头脑里,编织成充满哲理的诗章。
踏上骊山,作者的思辩仿佛是充满诙谐的调侃。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行》中,作者更多流露出对生活的泰然自若,对历史的睿智反思,对迷恋过去者的轻轻针刺。“但不管我怎么寻找,也觅不到《灞桥柳》所吟唱的那份凄怨、迷情,其实,寻觅是无济于事的,当一切改变之后,你再为之沉迷,就会像桥边的柳树,总是弯着腰,因有太多的负载。”平静地对待过去,坦然地面对生活,这才使人类文明得以连绵不绝,作者在景观中的咏叹,不正是这种心态的流露吗?“塑像所表现的玉环出浴时‘侍儿挟起娇无力’的那份媚态,据说是当初李隆基最喜爱的,我看也不外如此,走近了,美就不那么美了!”多么诙谐的调侃,多么独特的思维。不执着于一致的批评,不执着于单向的想象,平静地“走近了”,把梦境戳破,回到现实来。或许,这带有人类对生活的无奈,但也正是直面生活的开始。我想,现在下向我们走来的惠山,当是走向阳光的智者了。
惠山思辩生活全用诗的语言,他运用诗的语言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首先,他用诗的思维统领散文的创作。从最近连续发表的几篇散文来看,思维十分活跃而而开阔。一会儿现实中的大漠、灞桥、骊山,一会儿穿越时空的兵谏、贵妃典故,一会儿是心灵的咏叹,一会儿是深沉的思考……思维的前进、段落的跳跃、情感的驰骋,全是诗的表达方式。正所谓“诗是分行了的散文,散文是不分行的诗”,读惠山散文,就如读诗。
其次,他用诗的语言表达散文的内容。“戴着羊角帽的西北牧民身子让夕阳拉得好长长”,这仅仅是视觉的夸张吗?不正是诗思在影子中延伸、拉长吗?“长在西北的生命,最能利用水发挥得淋漓尽致,稍有水源,他们便欢快的生长,仿佛对自然充满了感激之情,时刻都拼命地在回报。”在他眼里,所有生命都有人一样的心灵,而心灵寄寓于所有景观,这不正是诗的意境吗?“中仍两旁柳树依旧千年不变地弯曲着身子,仿佛都背着一段历史,沉重得不堪负载”、“玉环不来,温泉也改道流往他处;千古风情,均已随风飘逝”,“关外是一片宁静,恰当地说是苍凉,昔日大漠边关的刀枪剑影、呼叫斗杀已尘封成历史,大漠的尘土不再飞扬”,像这样把景、史、情、美揉合于一体的语言,不是诗的语言的运用,又何能及之?读他的散文,如今全是读诗的享受。
生活是创作的活水,功夫在诗外。这次读惠山的散文,我惊异于他在艺术上的进步,也惊喜于他思想的变化。我相信,下一次读他的作品,应该是一个更加开阔的境界。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1c5a901000a9e.html28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